第1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共同犯罪中,共同行为意味着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这一整体的组成部分;在发生了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犯人的行为作为一个整体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而也肯定各共犯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就本题而言,对于甲乙共同伤害行为所造成的丙受重伤的结果,认定为是甲、乙的行为均对丙受重伤的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因而甲、乙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甲欲杀乙,向乙开枪,但未瞄准,子弹从乙身边穿过打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第7题:
甲打击乙,乙奋力还击,丙路过,甲请丙帮忙,共同对乙实施打击,致乙重伤。甲、丙的行为属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
第8题:
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甲的行为属打击错误,按照具体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甲的行为属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甲误打中乙属偶然防卫,但对丙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
不管甲是打击错误、对象错误还是偶然防卫,乙都不可能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
第10题:
如果甲、乙之间协商一致,再通知丙,为债权转移
如果乙、丙之间协商一致,再得到甲的同意,为债务承担
如果甲、丙之间协商一致,再得到乙的同意,为债务承担
如果甲、乙、丙订立一个协议,对甲与乙为债权转移,对甲与丙及乙与丙为债务承担
第11题: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第12题:
根据具体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罪,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
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均认为,甲对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对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13题:
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甲与乙订立了行纪合同,由乙为甲购买10台电脑。乙与丙签订合同,购买了10台电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第19题:
甲因父仇欲重伤乙,将乙推倒在地举刀便砍,乙慌忙抵挡喊着说:“是丙逼我将你家老汉推下粪池的,不信去问丁。”甲信以为真,遂松开乙,乙趁机逃走。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20题:
甲与乙订立了行纪合同,由乙为甲购买10台电脑。乙为此与丙签订了购买10台电脑的合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第21题:
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
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22题:
乙明确叫甲停车,可以成立犯罪中止
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的共同犯罪
甲的行为超出了共同犯罪故意,对于丙的重伤后果,乙不应当负责
乙没有实施共同伤害行为,不构成犯罪
第23题:
甲应当向丙付款
乙与丙之间的合同对甲具有约束力
丙应当向乙交付电脑
丙应当向甲交付电脑
第24题:
甲不成立故意伤害罪
甲成立故意伤害罪中止
甲的行为具有正当性
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未遂(不能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