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冒险决策

题目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 )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不确定型决策
D.冒险决策

相似考题

3.被告人孙某,男,32岁,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镇营业所储蓄员。某县农业银行举办“888”有奖储蓄,公开发行奖券,每张奖券面额为5元,定期1年,发行一组20万户,总金额100万元,共设四类奖2221个,其中特等奖1个,奖金1万元。1月12日,被告人孙某在该县银行存款并代表营业所领取2万元奖券,回来后将奖券分推给本所职工销售,自己负责发行2000元的奖券。3月12日,该县银行存款股副股长李某某,带着该县西南山区未售完的1.5万元奖券到营业所,要求孙某再承担1.5万元奖券的发行任务,并告诉孙某,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抽奖前发放完。3月14日,孙某已售出11200元奖券,尚有5800元奖券未售出。3月15日上午8时,孙某到镇供销社推销了5000元奖券,他在办理财经手续时,让出纳员将转账支票日期写为3月14日。当时孙某没有把奖券交给供销社。上午9时许,孙某骑车去县城看到摇奖结果,遂赶回镇里。孙某将含有特等奖的800元奖券留下,将另外5000元奖券送给镇供销社。4月3日,孙某找到其好友刘某某到县银行兑现奖金l万元,占为己有。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孙某获得的l万元奖金属于谁所有?为什么?(2)孙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为什么?(3)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中的贪污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确定?(4)假设孙某在3月14日把5800元奖券都售给了镇供销社,而发生了案中的最后情形,那么,对张某的行为又该如何定性?(5)若孙某与另一职员王某一起推销奖券,而王某因病未能一同前往,则对王某该定什么罪?为什么?

更多“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 )”相关问题
  • 第1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

    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D.以上三种都不是


    参考答案:C

  • 第2题:

    某种奖券的号码有9位,如果奖券至少有两个非零数字并且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每个数字小于它右边的数字,就称这样的号码为“中奖号码”,则该种奖券的“中奖号码”有( )。

    A.512个

    B.502个

    C.206个

    D.196个


    正确答案:B
    方法一:号码1—9各出现1或0次,按递增顺序排列(前面补0),共产生2×2×2×2×2×2×2×2×2=29(个)号码,其中无非零数字或仅有1个非零数字的应予排除(共有10种)。所以中奖号码共有512-10=502(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方法二:中奖号码至少有两个非零数字且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每个数字小于它右边的数字,则可得出:,故选B。

  • 第3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属于哪种类型?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型决策?( )

    A.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风险型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不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不确定型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正确答案:C
    在确定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已知且必定发生;在风险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已知;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等都不能预先知晓。按题中条件,增加信息前由于不能确定中奖概率,为不确定型决策。而增加购买奖券的人数这一信息仍不能计算出中奖概率,仍为不确定型决策。只有增加各类奖项的数量信息,才可以确定中奖的概率,使决
    策成为风险型决策。

  • 第4题:

    10 张奖券含有2 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 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 人中奖的概率是:
    (A)0.84 (B)0.1
    (D)0.830.2


    答案:A
    解析:

  • 第5题:

    某公司年终联欢,准备了52张编号分别为1至52的奖券用于抽奖。如果编号是2、3的倍数的奖券可分别兑换2份、3份奖品,编号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奖券只可兑换3份奖品,其他编号的奖券只可兑换1份奖品,则所有奖券可兑换的奖品总数是:

    A.99份
    B.100份
    C.102份
    D.104份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1至52中,是2的倍数的有52÷2=26(份),是3的倍数有52÷3=17……1,即17份,是6(2和3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的有52÷6=8……4,即8份。
    第三步,3的倍数(不包含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17-8)×3=27(份);2的倍数(不包含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26-8)×2=36(份);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8×3=24(份);其余的可获得的奖品数为52-9-18-8=17(份),则总可以获得的奖品数为27+36+24+17=104(份)。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6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李某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案中李某是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其单位所有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贪污罪。
    李某属于贪污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本案中李某侵占了单位的奖券,必须到银行兑奖后其犯罪行为才会完成。在犯罪的过程中,李某自动放弃犯罪,并将奖券返还给单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故属于贪污中止。
    李某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待自己犯罪行为的行为。本案中李某在犯贪污罪之后,主动向其单位有关领导投案,并且如实交代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的,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犯罪分子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并且属于犯罪较轻的情形,所以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 第7题: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 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赵某是否构成犯罪?(1分)如构成,构成何罪?如不构成,说明理由?(1分)


    正确答案:赵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构成贪污罪

  • 第8题: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 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赵某的行为处于何种犯罪形态?(1分)为什么?(2分)


    正确答案:赵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因为尚未兑奖占有房产。

  • 第9题: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 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假设作为单位的这部分奖券在开奖前被盗窃犯陈某盗走,后来陈某发现有一张中了一等奖,一张中了二等,两套住房已为陈某领取,陈某因案发,两套住房的价值是否包括在陈某的盗窃数额内?(2分)


    正确答案:两套住房的价值应当包括在陈某的盗窃数额内。

  • 第10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 A、0.84
    • B、0.1
    • C、0.83×0.2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单选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A

    0.84

    B

    0.1

    C

    0.83×0.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属于哪种类型?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型决策?(  )
    A

    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

    风险型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C

    不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

    不确定型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正确答案: A
    解析:
    在确定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已知且必定发生;在风险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已知;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其后果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等都不能预先知晓。题中,增加信息前由于不能确定中奖概率,为不确定型决策。而增加购买奖券的人数这一信息仍不能计算出中奖概率,仍为不确定型决策。只有增加各类奖项的数量信息,才可以确定中奖的概率,使决策成为风险型决策。因此C项正确。

  • 第13题:

    甲欠乙100元,一天甲将4张面值25元的奖券拿给乙,说:“本该给你钱的。这4张25元的奖券,年后可以兑现,利息比一般的存款高。”乙表示同意,并收下了奖券。第2年4张奖券中的1张得了特等奖,奖金1万元。甲得知后,就立即找到乙,要用100元换回那4张奖券,乙不同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甲向乙交付4张奖券代替现金交付的债的履行行为得到乙的同意,已使双方的债的关系消灭,同时4张奖券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乙取得奖券所有权

    B.甲向乙交付4张奖券只是作为债的担保,奖券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C.奖金应归乙所有,因为奖金属于奖券的法定孳息,其所有权的归属取决于奖券的所有权之归属,而奖券的所有人是乙

    D.奖金应归甲所有,但甲应该适当地分给乙一部分奖金,因为甲的本意只是以奖券所包含的100元存款和较高的利息的价值来抵债,并没有转让奖金的取得权


    正确答案:AC
    本题涉及债的消灭和奖券的所有权转移的问题。本题中,甲、乙双方约定,用4张奖券清偿甲所欠乙的100元钱。该约定不损害国家或者他人利益,符合意思自治原则,达到债的消灭效力。乙依约定取得了奖券的所有权,又因奖金属于奖券所载权利的体现,是奖券的法定孳息,根据证券规则,谁持有证券,谁就享有证券上的权利,该奖券所获奖金自然应归乙所有。故本题答案为AC。

  • 第14题:

    万昌集团委托其办公人员华子购买一批办公用品,华子到大华商场购买时,正好商

    场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500元可得奖券1张。华子共得到了8张奖券,他自己把这几张奖券收了起来。后大华公司抽奖,华子所持8张奖券中的1张中了二等奖,可得手机一部。关于该手机的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归万昌集团所有

    B.归万昌集团所有,但应给华子以适当补偿

    C.归华子所有

    D.归万昌集团与华子共有


    正确答案:A
    [考点]代理行为
    [答案及解析]A。《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对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本题中华子以万昌集团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8张奖券无论中奖与否应归万昌集团所有。正确答案为A。

  • 第15题:

    10张奖券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抽奖箱子里剩下8张奖券,其中5张有奖,3张无奖,小王有两次抽奖机会,他不放回的依次抽取两张奖券,则这两张奖券中,选择一张有奖,一张无奖的概率是: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为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为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之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了本单位有一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李某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中,李某是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其单位所有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贪污罪。
    (1)李某属于贪污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在本案中,李某侵占了单位的奖券,必须到银行兑奖后,其犯罪行为才会完成。在犯罪的过程中,李某自动放弃犯罪,并将奖券返还给单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故属于贪污中止。
    (2)李某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归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犯罪行为的行为。在本案中,李某在犯贪污罪之后,主动向有关单位领导投案,并且如实交代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的,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犯罪分子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并且属于犯罪较轻的情形,所以,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 第18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加入()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

    •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 C、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 D、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 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假设赵某所在的大学属于一民办大学,则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分)如构成,则构成何罪?如不构成,请说明理由?(1分)


    正确答案:此种情况,赵某的行为仍构成犯罪,应当构成职务侵占罪。

  • 第20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个风险性决策()

    • 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 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
    • C、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 D、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万昌集团委托其办公人员华子购买一批办公用品,华子到大华商场购买时,正好商场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买商品500元可得奖券1张。华子共得到了8张奖券,他自己把这几张奖券收了起来。后大华公司抽奖,华子所持8张奖券中的1张中了二等奖,可得手机一部。关于该手机的归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归万昌集团所有
    • B、归万昌集团昕有,但应给华子以适当补偿
    • C、归华子所有
    • D、归万昌集团与华子共有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购买中奖率很低的奖券的决策属于(),增加()后将变成风险型决策。

    • A、不确定性决策;购买的人数
    • B、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 C、风险型决策;不增加其他信息
    • D、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正确答案:B

  • 第23题:

    多选题
    某百货公司从国外进口一批男式衬衫,销售近两个月,顾客反应冷淡,为了尽快售出这批衬衫,回收资金偿还贷款,该百货公司决定采用有奖销售的方式,其符合法律规定的策划有()
    A

    顾客购买一件衬衫,赠送奖券一张,奖券金额为50元

    B

    采用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为6666元

    C

    以低于进货时的价格销售

    D

    在销售紧俏商品时搭售该衬衫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