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A.2/9 B.3/10 C.7/15 D.1/15

题目
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

A.2/9
B.3/10
C.7/15
D.1/15

相似考题
更多“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10张奖券中含有3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3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 )。

    A.

    B.0.3

    C.0.72x0.3

    D.3x0.72x0.3


    参考答案:D

  • 第2题:

    10张奖券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10 张奖券含有2 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 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 人中奖的概率是:
    (A)0.84 (B)0.1
    (D)0.830.2


    答案:A
    解析:

  • 第4题:

    射手向区间[0,1]射击一次,落点服从均匀分布,若射中[0,1/2]区间,则观众甲中奖;若射中
    区间,则观众乙中奖。若甲中奖和乙中奖这两个事件是独立的,求x的值。


    答案:
    解析:

  • 第5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李某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案中李某是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其单位所有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贪污罪。
    李某属于贪污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本案中李某侵占了单位的奖券,必须到银行兑奖后其犯罪行为才会完成。在犯罪的过程中,李某自动放弃犯罪,并将奖券返还给单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故属于贪污中止。
    李某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待自己犯罪行为的行为。本案中李某在犯贪污罪之后,主动向其单位有关领导投案,并且如实交代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的,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犯罪分子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并且属于犯罪较轻的情形,所以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 第6题:

    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 A、2/9
    • B、3/10
    • C、7/15
    • D、1/15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某人买了两种不相互影响的彩票,假定第一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0.01,第二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0.02,那么两张彩票同时中奖的概率就是( )。


    正确答案:0.0002

  • 第8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 A、0.84
    • B、0.1
    • C、0.83×0.2

    正确答案:A

  • 第9题:

    若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5‰,那么随机购买1000注彩票将有5注中奖。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单选题
    若买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0%,则买一张彩票中奖的概率与买十张彩票都不中奖的概率:()。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一样大

    D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A

    0.84

    B

    0.1

    C

    0.83×0.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的是()
    A

    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B

    不按承诺条件兑现奖金、奖品

    C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D

    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种奖券的号码有9位,如果奖券至少有两个非零数字并且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每个数字小于它右边的数字,就称这样的号码为“中奖号码”,则该种奖券的“中奖号码”有( )。

    A.512个

    B.502个

    C.206个

    D.196个


    正确答案:B
    方法一:号码1—9各出现1或0次,按递增顺序排列(前面补0),共产生2×2×2×2×2×2×2×2×2=29(个)号码,其中无非零数字或仅有1个非零数字的应予排除(共有10种)。所以中奖号码共有512-10=502(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方法二:中奖号码至少有两个非零数字且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每个数字小于它右边的数字,则可得出:,故选B。

  • 第14题:

    有10张奖券,其中2张有奖,每人抽取一张奖券,问前4人中有一人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A.8/15
    B.4/15
    C.2/15
    D.1/15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信封中装有10张奖券,只有1张有奖.从信封中同时抽取2张奖券,中奖的概率记为P;从信封中每次抽取1张奖券后放回,如此重复抽取n次,中奖的概率记为Q.则P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3)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答案:B
    解析:

  • 第16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为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为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之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了本单位有一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李某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中,李某是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其单位所有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贪污罪。
    (1)李某属于贪污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在本案中,李某侵占了单位的奖券,必须到银行兑奖后,其犯罪行为才会完成。在犯罪的过程中,李某自动放弃犯罪,并将奖券返还给单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故属于贪污中止。
    (2)李某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归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犯罪行为的行为。在本案中,李某在犯贪污罪之后,主动向有关单位领导投案,并且如实交代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的,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犯罪分子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并且属于犯罪较轻的情形,所以,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 第17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
    A. 0.84 B. 0.1 C. C1040.2x0.83 D. 0.83x0.2


    答案:A
    解析:
    提示:中奖的概率P=0.2,该问题是4重贝努利试验,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C410.2x0.83=4x0.2x0.83 =0.84,故应选A。

  • 第18题:

    下列不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的是()

    • A、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 B、不按承诺条件兑现奖金、奖品
    • C、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 D、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已知“某甲必然中奖”为假,则“某甲不可能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某甲不必然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


    正确答案:假;可真可假

  • 第20题:

    一盒中有20张奖票(其中只有2张有奖),现有两人依次从盒中各抽一张奖票.第二人抽奖时不知道第一人是否中奖,则第二人中奖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1/10=0.1

  • 第21题:

    填空题
    已知“某甲必然中奖”为假,则“某甲不可能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某甲不必然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

    正确答案: 假,可真可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若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5‰,那么随机购买1000注彩票将有5注中奖。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某人买了两种不相互影响的彩票,假定第一种彩票中奖的概率为0.01,第二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0.02,那么两张彩票同时中奖的概率就是( )。

    正确答案: 0.000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A

    2/9

    B

    3/10

    C

    7/15

    D

    1/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