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10张奖券,其中2张有奖,每人抽取一张奖券,问前4人中有一人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A.8/15 B.4/15 C.2/15 D.1/15

题目
有10张奖券,其中2张有奖,每人抽取一张奖券,问前4人中有一人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A.8/15
B.4/15
C.2/15
D.1/15

相似考题
更多“有10张奖券,其中2张有奖,每人抽取一张奖券,问前4人中有一人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种奖券的号码有9位,如果奖券至少有两个非零数字并且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每个数字小于它右边的数字,就称这样的号码为“中奖号码”,则该种奖券的“中奖号码”有( )。

    A.512个

    B.502个

    C.206个

    D.196个


    正确答案:B
    方法一:号码1—9各出现1或0次,按递增顺序排列(前面补0),共产生2×2×2×2×2×2×2×2×2=29(个)号码,其中无非零数字或仅有1个非零数字的应予排除(共有10种)。所以中奖号码共有512-10=502(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方法二:中奖号码至少有两个非零数字且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每个数字小于它右边的数字,则可得出:,故选B。

  • 第2题:

    10张奖券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抽奖箱子里剩下8张奖券,其中5张有奖,3张无奖,小王有两次抽奖机会,他不放回的依次抽取两张奖券,则这两张奖券中,选择一张有奖,一张无奖的概率是:


    答案:B
    解析:

  • 第4题:

    某公司年终联欢,准备了52张编号分别为1至52的奖券用于抽奖。如果编号是2、3的倍数的奖券可分别兑换2份、3份奖品,编号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奖券只可兑换3份奖品,其他编号的奖券只可兑换1份奖品,则所有奖券可兑换的奖品总数是:

    A.99份
    B.100份
    C.102份
    D.104份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1至52中,是2的倍数的有52÷2=26(份),是3的倍数有52÷3=17……1,即17份,是6(2和3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的有52÷6=8……4,即8份。
    第三步,3的倍数(不包含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17-8)×3=27(份);2的倍数(不包含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26-8)×2=36(份);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8×3=24(份);其余的可获得的奖品数为52-9-18-8=17(份),则总可以获得的奖品数为27+36+24+17=104(份)。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5题:

    某商店举办有奖销售活动,购物满100元者发兑奖券一张,在10000张奖券中,设特等奖1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100个,若某人购物满100元,那么他中一等奖的概率是( )


    答案:B
    解析:
    ##niutk

  • 第6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李某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本案中李某是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其单位所有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贪污罪。
    李某属于贪污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本案中李某侵占了单位的奖券,必须到银行兑奖后其犯罪行为才会完成。在犯罪的过程中,李某自动放弃犯罪,并将奖券返还给单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故属于贪污中止。
    李某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待自己犯罪行为的行为。本案中李某在犯贪污罪之后,主动向其单位有关领导投案,并且如实交代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的,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应当免除处罚。犯罪分子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并且属于犯罪较轻的情形,所以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 第7题:

    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 A、8000
    • B、20000
    • C、1000
    • D、10000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下列不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的是()

    • A、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 B、不按承诺条件兑现奖金、奖品
    • C、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 D、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

    正确答案:C

  • 第9题:

    某市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某校校长贺某决定从该商场为学校购买一台仪器,同时得奖券100张,学校遂决定将奖券分给每位教师,每位教师2张。同时贺某与其他几位教师又去购物抽奖,但由教师丁某代垫款项。贺某因急事出差,只将3张奖券号码登记下来,对丁某说:“这3张就算我的了”,但未还丁款。奖开,学校出资部分有一张奖券得一等奖,奖金5000元,持券人为丁某;个人出资部分,贺某登记的3个号码有一张中二等奖,奖金4000元。此时贺某尚在外地,丁某持券取回奖金9000元。贺某回来后得知此情,找丁某要求给付中奖的4000元,丁某不允,言此奖券系自己所购所持,贺某既未付款,也未占有奖券,应归自己享有。贺某甚怒,宣布一等奖券系学校出资,奖金应归学校所有,丁仍不允,贺诉至法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校出资部分中奖的奖金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2、个人出资部分中奖的奖金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3、贺某宣布一等奖奖金归学校所有是否有效、为什么? 4、贺某未付丁某购物抽奖的款项,在贺某与丁某之间存在什么性质的法律关系?为什么?


    正确答案: 1、应归丁某所有,因学校已将奖券实际交付个人,属于赠与行为。
    2、应归贺某所有,因贺已登记奖券号码并向丁言明此3张奖券归他。
    3、无效。因赠与合同已经履行,没有法定或约定事由不得撤销。
    4、存在借贷合同关系,因丁某系替贺某垫付款项。

  • 第10题:

    一盒中有20张奖票(其中只有2张有奖),现有两人依次从盒中各抽一张奖票.第二人抽奖时不知道第一人是否中奖,则第二人中奖的概率为()


    正确答案:1/10=0.1

  • 第11题:

    单选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A

    0.84

    B

    0.1

    C

    0.83×0.2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A

    2/9

    B

    3/10

    C

    7/15

    D

    1/1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有三张密封的奖券,其中一张有奖,共有三个人按顺序且每人只能抓走一张,问谁抓到奖的机会最大?( )

    A.第一个人

    B.第二个人

    C.第三个人

    D.一样大


    正确答案:D
    98.D[解析]根据生活常识,抓阄的结果跟先后没有关系,选D。

  • 第14题:

    10 张奖券含有2 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 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 人中奖的概率是:
    (A)0.84 (B)0.1
    (D)0.830.2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王某委托李某购买品牌相机,李某去购买时,正值此产品相机举行有奖销售,李某买了相机后按规定得了2张抽奖券,但未把这两张抽奖券交给王某,后来开奖,其中一张奖券中了头奖,可得一台彩电,这台彩电应归( )

    A.王某所有
    B.王某所有,但应适当奖励李某
    C.李某所有
    D.王某,李某共有

    答案:A
    解析:
    《合同法》第四百零四条规定:“受托人处理委托事务取得的财产,应当转交给委托人。”李某为王某的受托人,其受委托购买相机的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王某,李某从事委托事务所产生的利益也应归委托人所有,故奖券应归王某所有,因此中奖所得的彩色电视机也应归王某所有。故选A。

  • 第16题:

    信封中装有10张奖券,只有1张有奖.从信封中同时抽取2张奖券,中奖的概率记为P;从信封中每次抽取1张奖券后放回,如此重复抽取n次,中奖的概率记为Q.则P

    A.条件(1)充分,但条件(2)不充分;
    B.条件(2)充分,但条件(1)不充分;
    C.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但条件(1)和条件(2)联合起来充分;
    D.条件(1)充分,条件(2)也充分;
    E.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条件(1)和条件(3)联合起来也不充分.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为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为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之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了本单位有一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李某构成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中,李某是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非法占有其单位所有的公共财物,数额较大,达到3万元,符合贪污罪的构成要件,成立贪污罪。
    (1)李某属于贪污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因而没有完成犯罪的犯罪停止形态。在本案中,李某侵占了单位的奖券,必须到银行兑奖后,其犯罪行为才会完成。在犯罪的过程中,李某自动放弃犯罪,并将奖券返还给单位,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故属于贪污中止。
    (2)李某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归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犯罪行为的行为。在本案中,李某在犯贪污罪之后,主动向有关单位领导投案,并且如实交代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中止的,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犯罪分子自首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在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没有造成损害,并且属于犯罪较轻的情形,所以,对于李某应当免除处罚。

  • 第18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
    A. 0.84 B. 0.1 C. C1040.2x0.83 D. 0.83x0.2


    答案:A
    解析:
    提示:中奖的概率P=0.2,该问题是4重贝努利试验,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C410.2x0.83=4x0.2x0.83 =0.84,故应选A。

  • 第19题:

    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

    • A、2/9
    • B、3/10
    • C、7/15
    • D、1/15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 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假设作为单位的这部分奖券在开奖前被盗窃犯陈某盗走,后来陈某发现有一张中了一等奖,一张中了二等,两套住房已为陈某领取,陈某因案发,两套住房的价值是否包括在陈某的盗窃数额内?(2分)


    正确答案:两套住房的价值应当包括在陈某的盗窃数额内。

  • 第21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 A、0.84
    • B、0.1
    • C、0.83×0.2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A

    8000

    B

    20000

    C

    1000

    D

    10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发行收入税收问题的通知》规定,对个人购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奖券一次中奖收入不超过100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一次中奖收入超过10000元的,应按税法法规全额征税。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的是()
    A

    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B

    不按承诺条件兑现奖金、奖品

    C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

    D

    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