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A.《解放日报》 B.《新华日报》 C.《群众》周刊 D.《光明日报》

题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

A.《解放日报》
B.《新华日报》
C.《群众》周刊
D.《光明日报》

相似考题
更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自觉地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在()。

    •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大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职业资格证书补办,须在重庆市公开发行的主要报刊刊登遗失内容()

    • A、姓名
    • B、职业(工种)
    • C、等级
    • D、证书编码

    正确答案:A,B,C,D

  • 第3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叫()。


    正确答案:日伪中储券

  • 第4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是()。

    • A、新华日报
    • B、解放日报
    • C、红色中华

    正确答案:A

  • 第6题: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报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 A、《新华日报》
    • B、《群众》周刊
    • C、《向导》周报
    • D、《热血日报》
    • E、《解放日报》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开展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有什么收获?


    正确答案: 1941年和1942年,解放区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下,一度遇到严重困难。根据地面积缩小了,人口从一亿降到五千万人以下,八路军、新四军也减少了,财政经济和军民生活发生极大困难。为了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并制定了“自力更生”,“组织起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生产自给。各解放区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广大农民、战士、干部和学校师生,纷纷组织起来,开荒种地,养猪养羊,纺纱织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著名的三五九旅把荆棘丛生的南泥湾,开垦成万庙良田的陕北江南。许多部队、机关、学校做到了粮食、经费全部或部分自给,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大生产运动收到了巨大的成效,使解放区克服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建设经验。

  • 第9题:

    抗日战争时期到重庆育才学校辅导舞蹈的重要舞蹈艺术家


    正确答案:重庆育才学校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舞蹈是育才学校学生的必修课,舞蹈家戴莲先生深为感动,她义务为学生辅导舞蹈,并组建了育才学校舞蹈组。与她一起的舞蹈家还有隆征丘、彭松、黄子龙、叶宁等,他们创作了一些民间舞和边疆舞蹈,影响很大,使育才学校成为校园舞蹈艺术活动中心。

  • 第10题:

    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是在()。

    •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多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  )。
    A

    《解放日报》

    B

    《新华日报》

    C

    《群众》周刊

    D

    《光明日报》


    正确答案: B,A
    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  )是我国电影的摄制中心。
    A

    成都

    B

    延安

    C

    重庆

    D

    唐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我国电影的摄制中心。当时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国电影制片厂迁来重庆,史东山、司徒慧敏、夏衍、蔡楚生、金山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云集重庆,摄制了一批优秀的爱国影片。

  • 第13题:

    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纳税人,应在()上作遗失声明。

    • A、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
    • B、市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
    • C、县级以上公开发行的报刊
    • D、《中国税务报》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观察“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宴会上台影”照片的场景和人物后,可以判断该照片应拍摄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时期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正确答案:减租减息

  • 第16题: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是()。

    • A、昆明
    • B、重庆
    • C、武汉
    • D、广州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土地革命时期
    • D、大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的迁移顺序是()

    •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了什么机关报刊?


    正确答案: 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和发行的机关报刊是《群众》周刊《新华日报》。
    《群众》周刊于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是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第一种机关刊物。一年后迁至重庆出版。1946年6月又迁往上海,出至第14卷第9期被迫停刊。1947年1月党派人到香港出版香港版周刊(运回内地国统区发行),直至1949年10月出至第143期后终刊。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底迁至重庆出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新华日报”是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亲自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潘梓牟、傅钟、张友渔先后担任社长,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瑾玎等先后担任总编辑。
    《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的出版,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首先,改变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党的国统区没有公开出版的机关报的状况,从此,党可以更直接、更讯速地向国统区人民宣传自己的主张了;其次,它们在抗日“大后方”高举起全民抗战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发展。毛泽东曾赞扬《新华日报》是大后方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的一面旗帜,它的作用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第三,它们坚持在国统区出版,积累了套同国民党进行合法斗争的经验和城市办报的经验,同时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第四,它们在国统区既是党的机关报,又是人民的喉舌,做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而丰富了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

  • 第21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

    • A、《救亡日报》
    • B、《新华日报》
    • C、《全民抗战》
    • D、《观察日报》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是在()。

    •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土地改革战争前中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多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报刊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及时宣传党的主张,鼓舞和激励群众的抗战热情
    A

    《新华日报》

    B

    《群众》周刊

    C

    《向导》周报

    D

    《热血日报》

    E

    《解放日报》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是()。
    A

    新华日报

    B

    解放日报

    C

    红色中华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