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正能量”一词荣登语文期刊《咬文嚼字》“2012年十大流行语”榜首。“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这种“正能量”的文化()①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③决定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④源自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3题:
下列哪个行为不属于新闻媒体严重失信()
第4题:
正能量可以让工作变得更美好,但对生活没有多大影响。
第5题:
近期,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大量网民的响应。这体现出()
第6题:
日前,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大量网民的响应。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反映社会阴暗面的文化就是糟粕 ④精神文明能促进社会发展
第7题:
身处这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疲于竞争与奋斗的人与人越发变得疏远与“孤独”,越发需要通过善待他人、温暖社会来获得共同的幸福。全国道德模范以自己的行动,指引我们抵达幸福的方向,他们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传播正能量必须() ①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②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 ③用法律道德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④抵制各种腐朽的、落后文化的影响
第8题:
2017年2月某日,武汉地铁上一名年轻男子睡着后,手中握的手机屏幕上打下了这几个字:“需要让座请叫我”。 他的这一举动,被其他乘客拍下上传到网上,迅速得到传播,不到两天时间,视频浏览量已超过1900万。传播正能量。 根据此材料,自拟题目,写600字议论文。 立意:传播正能量 真善美。 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正能量。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引导人的行为健康发展
认识是实践的动力
增强正向的量的积累必然会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传递社会正能量要求出租汽车驾驶员传播()。
第15题:
关于“争做巾帼好网民”主题活动,通知要求,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
第16题: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
第17题:
实现中国梦,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文化墙传递正能量 【美德墙】在江西省某城市主要道路,中央文明委推荐的“我的中国梦”、“孝道”、“俭养德,乐呵呵”、“少年强,中国强”“劳动·读书·圆梦”等公益广告宣传纷纷登场“亮相”,城市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的围档上都开始了“美德画上墙,传递正能量”的公益行动,宣传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好人墙】江西省某县为推动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向纵深开展,县文明委在县城繁华地段——莲城路职教中心附近的围墙上制作一块长107米、高2.5米的“好人墙”。此举不仅为县城市容增添一抹亮色,更是旨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好人”宣传力度,传播“好人”事迹,在全社会形成“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在广大公民中传播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弘扬争当好人的新风尚。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各式各样的“文化墙”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新载体的哲学依据。
第18题:
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强调: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有力道德支撑。传播正能量() ①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②必须对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全面继承传统 ③必须用法律和道德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言论 ④必须抵制各种腐朽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第19题: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大人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大人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以正确为理由强加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也就变得如大人一般,活得沉重压抑,制约在所谓“正确的人生道理”中。这段文字意在()。
第20题:
正能量指一切与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第21题: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