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 )。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
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
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
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
第2题:
下列情形中可以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是( )。
A.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而不履行该职务
B.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职务,因客观原因不能履行而发生某种危害结果
C.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该特定义务,以致发生某种危害结果
D.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而没有履行该特定义务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第7题:
构成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第8题:
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应当预见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情况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第9题: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时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时的心理态度
第10题:
第 44 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危害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没有危害行为,则没有犯罪
B.不作为是危害行为的一种
C.不作为和危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不作为就是没有身体动作
第11题: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犯罪的间接故意的特征。
A.行为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或者或然性
B.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危害结果发生
C.行为人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必然性
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采取听之任之、有意识放任的态度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直接故意的特征是()。
第15题:
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第16题: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
第17题:
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结果
有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现实性
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
有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
一般不发生危害社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