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A.具有快速去极化

    B.有较大的幅度

    C.复极化持续时间长

    D.绝对不应期较短


    正确答案:C
    解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复极化较复杂,参与的离子多,持续时间长。从快速复极初期→平台期→快速复极末期,历时200~300ms。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复极时间很短,约0.5~2.0ms。

  • 第2题:

    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

    A.前者去极化速度快
    B.前者有较大的幅度
    C.前者复极化时间短暂
    D.前者动作电位时间持续较长
    E.前者有超射现象

    答案:D
    解析: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且会自动去极化,有一个特殊的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标志,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生理现象。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期基本与心肌细胞相同,但是其一个周期的时间较心肌细胞短,由交感神经支配运动。

  • 第3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別是

    A.形成去极相的离子流不同
    B.静息电位水平不同
    C.形成复极相的离子流不同
    D.阈电位不同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正确答案:心室肌细胞有2期平台期

  • 第5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
    • B、阈电位水平高低
    • C、动作电位2期时程
    • D、钠泵功能
    • E、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正确答案:C

  • 第6题:

    试比较心室肌、骨骼肌、心房肌、窦房结、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正确答案:1)骨骼肌AP的形成的离子基础:①升支:Na+内流;②降支:K+外流;③静息水平: Na+- K+ 泵活动,离子恢复静息时的分布状态;
    2)心室肌AP:
    (1)去极化过程:0期:由-90→+30mV左右, 持续1~2ms,Na+内流引起, Ina 通道,电压门控快通道,阈电位约为-70mV时激活,持续1ms,0mV开始失活;再生性循环。
    (2)复极化过程:历时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30→0mV左右,历时10ms。
    由Ito 电流 即K+外流引起的。
    I.to通道在去极化到-30 mV时激活,开放5~10ms。
    2期(平台期,plateau):
    ①稳定于0mV,历时100~150ms,成平台状,是心室肌AP的特点,也是心室肌AP持续时程较长的主要原因。
    ②同时存在内向的L型钙电流(ICa-L)、慢失活Na+电流、外向的延迟整流钾流(IK)、一过性外向电流(Ito)。 Ca2+和Na+内向离子流和K+ 外向离子流,初期处于平衡,随后,前者渐弱,后者渐强,形成平台期的晚期。
    ③L型Ca2+通道:慢通道,激活、失活、再激活均慢的电压门控慢通道,膜去极化达-40mV时被激活。阻断剂:Mn2+、维拉帕米等。
    ④IK1通道在0期去极化通透性下降(内向整流)后,缓慢恢复,而IK通道开放,K+外流渐强,膜逐渐复极化
    I.K通道:膜去极化至-40mv时激活,复极化达-50mv时去激活。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100~150ms。
    L.型Ca2+通道失活关闭,IK电流增强, K+外流所致。在3期末IK1 也参与。
    动作电位时程: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的这段时间。
    4期(静息期):电位稳定于RP水平。细胞排出Ca2+和Na+,摄入K+,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 Na+-K+泵:排出3Na+,摄入2K+;Ca2+-Na+交换体:3Na+入胞,1 Ca2+出; Ca2+泵: 泵出少量Ca2+
    3)窦房结AP:
    窦房结: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特点如下: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小于浦氏细胞(分别为-90mV和-60mV);
    ②0期去极化幅度小(70mV),速率慢(10V/s), 时程长(7ms);主要依赖于L型钙通道;
    ③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主要依赖于IK通道;
    ④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快于浦氏细胞(0.02V/s);
    去极化过程: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到阈电位时,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Ica-L)。
    复极化过程:
    3期:0期去极到0mV时,L-型Ca2+通道失活,Ca2+内流止,而IK于复极初期激活开放,K+外流。
    自动去极化 (4期)
    * IK :进行性衰减(起主要作用);可被甲磺酰苯胺类药物阻断。
    * If :Na+内流(起作用不大,在浦肯野C起重要作用),激活缓慢,电流强度小。可被铯(Cs)阻断。
    * T型钙流:Ca2+内流:(ICa-T,后期起作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激活,引起少量内向T型钙流。可被镍(NiCl2)阻断。
    4)浦肯野细胞
    ①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属快反应自律细胞,AP波形及0、1、2、3期离子基础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②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基础:是随时间递增的内向电流If(Na+)和递减的外向IK电流(K+)所致。自动去极速率较窦房结为慢。当自动去极至阈电位(-60mV)时爆发新的AP。
    ③Ik通道0期去极时开放,复极至-60mV开始关 闭,故对4期自动去极化作用较小。
    ④If通道复极至- 60mV时激活,-100 mV完全激活,并随时间推移渐强,膜去极化-50mV左右关闭。If电流是自动去极主要成分,为起搏电流,可被Cs2+(铯)阻断。

  • 第7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 B、动作电位1期的长短
    • 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 D、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 E、阈电位永平的高低

    正确答案:C

  • 第8题:

    与骨骼肌相比,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过程(),突出表现是存在()。


    正确答案:缓慢;平台期

  • 第9题:

    问答题
    试比较心室肌、骨骼肌、心房肌、窦房结、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正确答案: 1)骨骼肌AP的形成的离子基础:①升支:Na+内流;②降支:K+外流;③静息水平: Na+- K+ 泵活动,离子恢复静息时的分布状态;
    2)心室肌AP:
    (1)去极化过程:0期:由-90→+30mV左右, 持续1~2ms,Na+内流引起, Ina 通道,电压门控快通道,阈电位约为-70mV时激活,持续1ms,0mV开始失活;再生性循环。
    (2)复极化过程:历时200~300ms
    1期(快速复极初期):由+30→0mV左右,历时10ms。
    由Ito 电流 即K+外流引起的。
    I.to通道在去极化到-30 mV时激活,开放5~10ms。
    2期(平台期,plateau):
    ①稳定于0mV,历时100~150ms,成平台状,是心室肌AP的特点,也是心室肌AP持续时程较长的主要原因。
    ②同时存在内向的L型钙电流(ICa-L)、慢失活Na+电流、外向的延迟整流钾流(IK)、一过性外向电流(Ito)。 Ca2+和Na+内向离子流和K+ 外向离子流,初期处于平衡,随后,前者渐弱,后者渐强,形成平台期的晚期。
    ③L型Ca2+通道:慢通道,激活、失活、再激活均慢的电压门控慢通道,膜去极化达-40mV时被激活。阻断剂:Mn2+、维拉帕米等。
    ④IK1通道在0期去极化通透性下降(内向整流)后,缓慢恢复,而IK通道开放,K+外流渐强,膜逐渐复极化
    I.K通道:膜去极化至-40mv时激活,复极化达-50mv时去激活。
    3期(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100~150ms。
    L.型Ca2+通道失活关闭,IK电流增强, K+外流所致。在3期末IK1 也参与。
    动作电位时程:从0期去极化开始到3期复极化完毕的这段时间。
    4期(静息期):电位稳定于RP水平。细胞排出Ca2+和Na+,摄入K+,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 Na+-K+泵:排出3Na+,摄入2K+;Ca2+-Na+交换体:3Na+入胞,1 Ca2+出; Ca2+泵: 泵出少量Ca2+
    3)窦房结AP:
    窦房结:P细胞是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为慢反应自律细胞,跨膜电位特点如下: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位(-40mV)小于浦氏细胞(分别为-90mV和-60mV);
    ②0期去极化幅度小(70mV),速率慢(10V/s), 时程长(7ms);主要依赖于L型钙通道;
    ③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主要依赖于IK通道;
    ④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0.1V/s)快于浦氏细胞(0.02V/s);
    去极化过程: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到阈电位时,L-型Ca2+通道激活,Ca2+内流(Ica-L)。
    复极化过程:
    3期:0期去极到0mV时,L-型Ca2+通道失活,Ca2+内流止,而IK于复极初期激活开放,K+外流。
    自动去极化 (4期)
    * IK :进行性衰减(起主要作用);可被甲磺酰苯胺类药物阻断。
    * If :Na+内流(起作用不大,在浦肯野C起重要作用),激活缓慢,电流强度小。可被铯(Cs)阻断。
    * T型钙流:Ca2+内流:(ICa-T,后期起作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激活,引起少量内向T型钙流。可被镍(NiCl2)阻断。
    4)浦肯野细胞
    ①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属快反应自律细胞,AP波形及0、1、2、3期离子基础与心室肌细胞相似。
    ②4期自动去极化离子基础:是随时间递增的内向电流If(Na+)和递减的外向IK电流(K+)所致。自动去极速率较窦房结为慢。当自动去极至阈电位(-60mV)时爆发新的AP。
    ③Ik通道0期去极时开放,复极至-60mV开始关 闭,故对4期自动去极化作用较小。
    ④If通道复极至- 60mV时激活,-100 mV完全激活,并随时间推移渐强,膜去极化-50mV左右关闭。If电流是自动去极主要成分,为起搏电流,可被Cs2+(铯)阻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是
    A

    动作电位去极相有超射现象

    B

    复极时间长于去极时间

    C

    有复极2期平台期

    D

    有明显的4期自动去极化

    E

    动作电位的总时间长于骨骼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正确答案: 心室肌细胞有2期平台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C.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D.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答案:B
    解析:
    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发生一系列变化,首先是有效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对刺激可以发生很小的局部反应的时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有效不应期约相当于从动作电位O期至复极至-60mV的时期。其中,绝对不应期的原因是Na+通道已全部开放和失活(不能再开放),局部反应时期的原因是只有极少数Na+通道复活。有效不应期的大部分时间是动作电位2期占据的,因此,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是由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决定的。

  • 第13题:

    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 动作电位时程长
    B. 存在明显的平台期
    C. 参与离子活动的种类多
    D. 有效不应期长
    E. 绝对不应期短

    答案:A,B,C,D
    解析:

  • 第14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显著区别是存在()期。


    正确答案:平台

  • 第15题:

    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 A、去极化过程短暂
    • B、除极与复极不对称
    • C、持续时间长
    • D、有明显的平台期
    • E、复极过程复杂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 A、动作电位时程长
    • B、存在明显的平台期
    • C、参与活动的离子种类多
    • D、有效不应期长
    • E、4期自动去极化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与下列哪项有关()

    • 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
    • B、阈电位水平高低
    • C、动作电位2期长短
    • 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取决于:()

    • 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 B、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 C、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 D、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 E、钠--钾泵功能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填空题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显著区别是存在()期。

    正确答案: 平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1期的长短

    C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D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

    E

    阈电位永平的高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

    阈电位水平高低

    B

    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度

    C

    动作电位2期时程

    D

    钠泵功能

    E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和骨骼肌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是()
    A

    动作电位时程长

    B

    存在明显的平台期

    C

    参与活动的离子种类多

    D

    有效不应期长

    E

    4期自动去极化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