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A)/球蛋白(G)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有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 )。

    A.血清总蛋白减少,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

    B.血清总蛋白减少,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减少

    C.血清总蛋白减少,白蛋白增加,球蛋白减少

    D.血清总蛋白减少,白蛋白增加,球蛋白增加

    E.血清总蛋白增加,白蛋白增加,球蛋白增加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临床意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甲亢等均可引起血清总蛋白降低、白蛋白浓度降低。慢性感染性疾病或炎症可引起球蛋白增高,如结核、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 第2题:

    简述血清蛋白质检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质检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检测项目 测定值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

    血清白蛋白

    球蛋白

    白、球蛋白比值


    正确答案:
    血清蛋白质检测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检测项目测定值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正常:60~80g/L缺乏:<60g/L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营养吸收障碍及营养不良、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烧伤、失血以及一些消耗性疾病血清白蛋白正常:35~55g/1轻度缺乏:30~35g/L中度缺乏:25~30g/1重度缺乏:≤25g/L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球蛋白正常15~35g/1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慢性感染、网状内皮系统疾病等白、球蛋白比值正常1.00~2.50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治疗后A/G比值接近正常,表示肝功能有改善

  • 第3题:

    试述血清转氨酶的参考值及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参考值】
    连续监测法(37℃):ALT10~40U/L,AST10~40U/L。
    【临床意义】
    转氨酶升高见于:
    (1)肝脏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严
    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黄疸进行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②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③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④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2)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6~8小时.AST增高,18~24小时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正常,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扩长或新的梗死发生。
    (3)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皮肌炎、进行性肌萎缩)、肺梗死、肾梗死、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转氨酶可轻度升高(50~200U)。

  • 第4题:

    下列对血清蛋白质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
    B.白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 g/L
    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 g/L
    D.白蛋白和球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请简述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才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
    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
    ②营养不良;
    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
    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③先天性的低^y球蛋白血症。

  • 第6题:

    请简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STP)60~80g/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A/G为(1.5~2.5):1。
    2.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多数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可正常,而球蛋白增加;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白蛋白逐渐下降者预后不良,白蛋白减少到25g/L以下者易出现腹水。
    (3)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慢性感染、恶性淋巴瘤、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主要由白蛋白减少引起,可见于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等疾病。
    (5)A/G比值倒置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转时白蛋白则可回升,A/G比值也趋于正常。
    (6)血清球蛋白降低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和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 第7题: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正常参考值为(),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为(),球蛋白正常参考值为(),A/G正常参考值为()。


    正确答案:60-80g/L、40-55g/L、20-30g/L、1.5-2.5:1

  • 第8题:

    下列对血清蛋白质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
    • B、白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g/L
    • 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g/L
    • D、白蛋白和球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 E、血清蛋白在维持血液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上均起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问答题
    请简述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才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1.5~2.5):1。
    [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
    ①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
    ②营养不良;
    ③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④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
    4)血清球蛋白减低
    ①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
    ②免疫功能抑制;
    ③先天性的低^y球蛋白血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严重肝病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有何改变?为什么?

    正确答案: 总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A/G比值倒置,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因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而单核巨嗜系统合成球蛋白增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述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参考值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STP)60~80g/L,白蛋白A.40~55g/L,球蛋白(G)20~30g/L,A/G为(1.5~2.5):1。
    2.临床意义
    (1)急性或局灶性肝损害时,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A/G比值仍可正常。多数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可正常,而球蛋白增加;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蛋白常随病情加重而减少。
    (2)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白蛋白逐渐下降者预后不良,白蛋白减少到25g/L以下者易出现腹水。
    (3)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称为高蛋白血症或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见于肝硬化、慢性炎症、慢性感染、恶性淋巴瘤、M-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4)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主要由白蛋白减少引起,可见于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营养不良或吸收障碍等疾病。
    (5)A/G比值倒置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转时白蛋白则可回升,A/G比值也趋于正常。
    (6)血清球蛋白降低见于生理性减少、免疫功能抑制和先天性低γ球蛋白血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A/G指的是( )。

    A. 白蛋白/球蛋白

    B. 血清总蛋白/球蛋白

    C. 球蛋白/白蛋白

    D. 球蛋白/总蛋白

    E. 白蛋白/总蛋白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下列对血清蛋白质叙述错误的是

    A.白蛋白和球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
    C.白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g/L
    D.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g/L

    答案:A
    解析:

  • 第15题:

    试述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蘸、脂蛋白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血清总胆周醇(TC)
    【参考值】酶法:成人2.9~6.0mmol/L:儿童3.1~5.2mmol/L。
    【临床意义】
    TC增高;T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TC者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TC升高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或妊娠等。
    TC降低:见于重症肝脏疾病如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等。还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重症营养不良等。
    (2)血清甘油三酯(TG)
    【参考值】酶法:男性0.44~1.76mmol/L;女性0.39~1.49mmol/L。
    【临床意义】
    TG增高: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等。
    TG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肝功能严重低下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参考值】沉淀法:0.94~2.0mmol/L。
    【临床意义】HDL-C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0.9mmol/L为明显降低,多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
    (4)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
    【参考值】沉淀法:2.07~3.12mmol/L。
    【临床意义】LDL-C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LDL-C≥3.64mmol/L为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因素。
    (5)载脂蛋白A(Apo-A)
    【参考值】ELISA法:男性1.42±0.17g/L;女性1.45±0.14g/L。
    【临床意义】血清Apo-A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即血清Apo-A越低,冠心病发病率越高。
    (6)载脂蛋白B(Apo-B)
    【参考值】EUSA法:男性1.01±0.21g/L;女性1.07±0.23g/L。
    【临床意义】血清Apo-B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Apo-B≥4.20g/L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7)载脂蛋白A/B(Apo-A/B)比值
    【参考值】1.0~2.0
    【临床意义】比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明显降低。

  • 第16题:

    严重肝病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有何改变?为什么?
    总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A/G比值倒置,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因肝脏合成白蛋白减少,而单核巨嗜系统合成球蛋白增加。

  • 第17题:

    请简述免疫球蛋白G检测的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为人体含量最多和最主要的Ig,占总免疫球蛋白的70%~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参考值]7.0~16.6g/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胎儿出生前可从母体获得IgG,在孕期22~28周间,胎儿血IgG浓度与母体血IgG浓度相等,出生后母体IgG逐渐减少,到第3、4月胎儿血IgG降至最低,随后胎儿逐渐开始合成IgG,血清IgG逐渐增加,到16岁前达到成人水平。
    2)病理性变化
    增高:IgG增高是再次免疫应答的标志。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胶原血管病、淋巴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等;单纯性IgG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IgG型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等。
    降低:见于各种先天性和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病毒感染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还可见于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肌营养不良也可有血IgG浓度降低。

  • 第18题:

    下列对血清蛋白质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
    • B、白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g/L
    • 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g/L
    • D、球蛋白均非肝实质细胞合成
    • E、白蛋白和球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正确答案:E

  • 第19题: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


    正确答案: 参考值血清总蛋白60~80g/L,白蛋白40~55g/L,球蛋白20~30g/L,A/G比值为:1.5~2.5:1。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升高血清水分减少,总蛋白和白蛋白浓度升高。
    2.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减低(1)肝细胞损害,合成减少。(2)营养不良。(3)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4)消耗增加,如重症结核、甲亢及晚期肿瘤等。
    3.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升高主要为M蛋白血症。4.血清球蛋白减低(1)生理性,如小于3岁的幼儿。(2)免疫功能抑制。(3)先天性的低γ球蛋白血症。

  • 第20题: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测定对肝脏损害的主要诊断意义


    正确答案:反映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肝脏损害至一定程度后出现改变;主要反映慢性肝损害,急性或局灶性损害时正常。

  • 第21题:

    填空题
    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正常参考值为(),白蛋白正常参考值为(),球蛋白正常参考值为(),A/G正常参考值为()。

    正确答案: 60-80g/L、40-55g/L、20-30g/L、1.5-2.5:1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肝功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及A/G比值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50岁,血清总蛋白56g/L,白蛋白25g/L,A/G0.8。分析其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1)肝脏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
    (2)肝外因素:①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②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等;③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