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亚急性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先采血,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每次采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并且作药敏试验。 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急性患者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一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更多“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血培养。”相关问题
  • 第1题:

    最有助于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是

    A.血培养

    B.血气分析

    C.血沉

    D.血常规

    E.血类风湿因子


    正确答案:A

  • 第2题: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是()。

    18.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是()。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图
    C.X线检查
    D.血培养
    E.免疫学检查

    答案:D
    解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心脏杂音、贫血、栓塞、皮肤病损、脾肿大和血培养阳性等。其中,阳性血培养结果是本病诊断的最主要证据。

  • 第3题: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表现为
    A.脾肿大 B.贫血 C.血细菌培养阴性 D.血细菌培养阳性


    答案:A,B,C,D
    解析: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等感染引起,细菌从某一感染灶入血,形成菌血症, 再随血流侵入心脏瓣膜致病。因此,细菌培养既可阳性,也可阴性(阳性率为以上,不是100%)。 临床上除有心脏体征外,还有发热、点状出血、脾肿大及进行性贫血等迁延性败血症表现。

  • 第4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为()

    • A、高热、寒战
    • B、栓塞
    • C、心脏杂音
    • D、血培养阳性
    • E、周围血管栓塞

    正确答案:A,B,C,D,E

  • 第5题:

    列出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采集血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配合医生正确留取合格的血培养标本,对于明确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
    采血方法:
    在24~48小时内采血3~5次,每次采血量10ml左右;
    采血最佳时间是体温正要升高之前和体温正在升高之时;
    采血应在抗生素应用之前,如已用抗生素,则在停药3~7天后采血;
    培养时间应长至2~3周,以使生长缓慢的病原体得以繁殖。血培养阳性者,应做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

  • 第6题:

    能够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检查是:()

    • A、超声心动图
    • B、X线检查
    • C、免疫学检查
    • D、心电图
    • E、血培养

    正确答案:E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作血培养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答案: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
    操作时应该注意:①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患者,应在第1天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
    ②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或使用抗生素培养基。
    ③急性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后开始治疗。
    ④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无需在体温升高时采血。
    ⑤每次取静脉血10~20ml作需氧和厌氧培养,至少培养3周,并周期性作革兰染色涂片和次代培养。必要时采用特殊培养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列出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采集血培养标本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配合医生正确留取合格的血培养标本,对于明确诊断和采取适当的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
    采血方法:
    在24~48小时内采血3~5次,每次采血量10ml左右;
    采血最佳时间是体温正要升高之前和体温正在升高之时;
    采血应在抗生素应用之前,如已用抗生素,则在停药3~7天后采血;
    培养时间应长至2~3周,以使生长缓慢的病原体得以繁殖。血培养阳性者,应做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知识点:感染性心内膜炎
    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辅助检査是
    A.血培养
    B.血白细胞计数
    C.血红细胞计数
    D.尿蛋白检测
    E.血沉检查


    答案:A
    解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确诊需要找到致病菌

  • 第10题:

    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检查是

    A:心电图
    B:超声心动
    C:X线
    D:血培养
    E:免疫学检查

    答案:D
    解析: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重要的诊断方法,药物敏感试验可为治疗本病提供依据。

  • 第11题:

    关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赘生物》10mm时,易发生动脉栓塞 b.超声心动图未发现赘生物可排除生心内膜
    c.血细菌培养阴性可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 d.血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


    答案:A
    解析:
    由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仅95%,因此血细菌培养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诊断;同样的道理,血培养也有一定的假阳性,因此血培养阳性也不能完全确定诊断。在感染性心内膜 炎的早期,可能还没有赘生物形成,因此超声心动图阴性,也不能排除诊断。赘生物 IOmm时,脱落后 易栓塞血流远端动脉(A对)。

  • 第12题:

    最有助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的实验室检查是()。

    • A、血培养
    • B、尿常规
    • C、血常规
    • D、血电解质
    • E、血沉

    正确答案:A

  • 第13题:

    试述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做血培养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答案: 应注意:①严防标本污染。②选择畏寒发热、菌血症最明显时彩血,于24小时内采集3~5次,每次至少10mL。③最好在应用抗生素前采血。如已用过抗生素,则培养液应足够,方可降低抗生素的浓度。曾用青霉素者,培养液中应加用青霉素酶;用过四环素者,培养液应加用硫酸镁。④培养期不少于3周,疑为布氏杆菌、真菌以及生长缓慢的细菌致病者,培养期应为4周,并用特殊培养液,以提高阳性率。⑤疗效不佳时,停用抗生素3~5天后再行血培养。

  • 第14题:

    问答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如何正确留取血培养标本?

    正确答案: (1)未经治疗的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共3次、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抗生素治疗。
    (2)已用过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血、必要时需补充特殊营养或采用特殊培养技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3)采血时间应选在寒战或体温正在升高之时,每次采血量10ml左右,做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至少应培养3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5题:

    多选题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为( )
    A

    高热、寒战

    B

    栓塞

    C

    心脏杂音

    D

    血培养阳性

    E

    周围血管栓塞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