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下列哪项处理措施不正确?()”相关问题
  • 第1题: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 A、报告科室负责人
    • B、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 C、相关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 D、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A,B,C,D

  • 第2题:

    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 A、发生锐器伤后,应遵循“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的处理原则
    • B、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C、在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中,应禁止局部挤压和吸吮
    • D、黏膜暴露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被污染的黏膜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正确答案: (一)急救处理
    1、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伤口或沾污的皮肤。如果是粘膜暴露,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性用药

  • 第4题: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附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4)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①基本用药程序:应使用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 第5题: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如何处理?()

    • A、应当尽量减少冲洗次数
    • B、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 C、应当反复用肥皂水冲洗
    • D、应当反复用流动水冲洗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医务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局部应急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医务人员有职业接触感染乙肝危险时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暂时性的被动保护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在接触后24小时内注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0.06ml/kg体重。 
    (3)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同时或接触后7天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有效率可达90%以上。具体方法: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每次20ug,共注射三次,时间为0,1,6个月,完成注射后可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HBS) 

  • 第7题:

    简述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发生后的预防处理流程。


    正确答案:1)暴露伤口和皮肤的急救处理,报告领导;
    2)请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进行评估;
    3)对照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
    4)进行登记、跟踪监测、报告,同时注意保密。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

    正确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豁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清洗。禁止进行伤口局部的挤压。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立即用75%乙醇或0.5%聚维酮碘(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和包扎;被暴露的载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怎样做好HIV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正确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发生职业暴露事故发生后的预防处理流程。

    正确答案: 1)暴露伤口和皮肤的急救处理,报告领导;
    2)请当地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进行评估;
    3)对照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
    4)进行登记、跟踪监测、报告,同时注意保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如何处理?()
    A

    应当尽量减少冲洗次数

    B

    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C

    应当反复用肥皂水冲洗

    D

    应当反复用流动水冲洗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当发生HIV职业暴露时,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
    A

    应进行紧急处理

    B

    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对局部反复使劲挤压

    C

    用75%酒精消毒伤口

    D

    对暴露物的传染性和受伤者暴露程度应进行评估

    E

    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正确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当发生HIV职业暴露时,如皮肤有伤口,应当对局部反复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血液。

  • 第13题:

    根据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接触血液、体液导致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概率,下列哪项不正确?()

    • A、HBV职业暴露后感染HBV的风险为5%~40%
    • B、被带有HCV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感染HCV的概率<3%
    • C、被带有HIV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后感染HIV的平均风险<1%
    • D、因HIV患者的血液溅到完整皮肤上导致的HIV感染率为0.5%~1%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局部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 第15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措施如何?


    正确答案: (1)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流动进行冲洗,然后用0.5%的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禁止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报告保健科,同时留取病人血液本底资料,保健科会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决定是否采取药物干预等随访追踪措施。

  • 第16题:

    怎样做好HIV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


    正确答案: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 第17题:

    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后应当遵循怎样的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通常应遵循四条原则:及时处理原则,报告原则,保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

  • 第18题: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下列哪项处理措施不正确?()

    • A、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 B、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 C、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 D、立即服用药物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附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3)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4)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①基本用药程序:应使用两种反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②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下列哪项处理措施不正确?()
    A

    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B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C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D

    立即服用药物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
    A

    立即进行局部处理

    B

    报告主管部门

    C

    预防性用药

    D

    以上均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职业暴露后报告处理程序()
    A

    报告科室负责人

    B

    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C

    相关部门尽快评估职业暴露情况

    D

    24小时内采取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医务人员发生HBV职业暴露后,应立即采取哪些紧急处理措施?

    正确答案: (1)局部应急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医务人员有职业接触感染乙肝危险时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暂时性的被动保护作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在接触后24小时内注射,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为0.06ml/kg体重。 
    (3)接种乙肝疫苗: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可同时或接触后7天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措施,有效率可达90%以上。具体方法:上臂三角肌内注射,每次20ug,共注射三次,时间为0,1,6个月,完成注射后可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HBS)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对暴露者进行HIV抗体血清学监测,应在职业暴露后何时进行?()
    A

    第4周

    B

    第6周

    C

    暴露当时

    D

    第12周

    E

    第6个月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