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评价的目的是( )。
A、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和毒理学试验等方面的资料
B、获得特定接触条件下评价人群危险性的基准值
C、判定损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D、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E、对化学毒物危险性的简单评估
第1题:
A、是定量危险度评价的第一步
B、确定特定接触剂量下评价人群危险度的基准值
C、主要是基于人群流行病学的结果
D、主要内容为建立由高剂量向低剂量、由动物效应向人的危险度外推的方法
E、可分为阈值化学毒物和无阈值化学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第2题:
危害性认定是指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
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第3题:
危险性评价由四部分组成,下列哪一部分是确定危险人群的暴露总量
A、危害性认定
B、危害性特征描述
C、接触评定
D、危险性特征分析
E、人群资料分析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在危险度分析中,通常采用()来评价故障类型的危险度。
第7题:
可接受危险度()。
第8题:
国家实行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制度,目的是通过登记,对化学品进行(),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和防护措施
第9题:
危险因素的识别-系统的分解-危险性评价-系统危险性分析-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对策措施
系统的分解-危险因素的识别-系统危险性分析-危险性评价-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对策措施
系统的分解-系统危险性分析-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性评价-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对策措施
系统危险性分析-危险因素的识别-危险性评价-系统的分解-制定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对策措施
第10题:
指在特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而导致机体发生不良损害的能力
指在特定条件下接触化学物而导致机体发生不良损害甚至疾病或死亡的预期概率
化学物的危险性大小与其毒性大小成正比
化学物的危险性仅取决于机体的接触概率
化学物的危险性仅取决于机体的接触剂量
第11题:
依据
背景
模型
建议
第12题:
测试和求出毒物的致死剂量以及其他急性毒性参数
初步评价毒效应特征、靶器官
评价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第13题:
危害性特征是指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
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第14题:
接触评定是指
A.确定化学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不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B.阐明不同剂量水平下的待测物质与接触群体中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C.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D.估算待评化学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即危险度)的估计值
E.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测化学毒物的总量
第15题:
毒理学研究在化学物管理中的作用在于
A、直接参与化学物质的管理
B、制定特定化学物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C、制定化学物的卫生标准
D、执行卫生标准
E、进行危险度评价,为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在危险度评价中,进行危险度特征分析的目的是()。
第19题:
在特定条件下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不引起机体出现任何损害效应的概率,称()
第20题:
核电厂地震危险性评价的目的是为某一特定厂址的核电厂如何确定地震动危险性,如何评价可能影响该厂址可接受性的潜在地表断层活动提供()。
第21题:
综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和毒理学试验等方面的资料
获得特定接触条件下评价人群危险性的基准值
判定损害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对化学毒物危险性的简单评估
第22题:
直接参与化学物质的管理
制定特定化学物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制定化学物的卫生标准
执行卫生标准
进行危险度评价,为危险度管理提供依据
第23题:
危险性
安全性
MAC
ADI
V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