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9岁,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升结肠腺癌,侵透肠壁,伴淋巴结转移癌(18/32)。术后行全身化疗(6个月),随诊2年未发现异常,但近期查体发现肝大,CT显示:右肝前叶有一低密度病灶,直径6cm,增强后呈"牛眼征",高度怀疑肝转移癌。为了明确诊断需要作的检查是( )A、因既往有结肠癌病史,现肝脏发现占位,转移可能性极大,不必进一步检查,直接手术探查B、血CEA测定,与术前、术后动态比较C、结肠镜检查D、胸部CTE、全身PET-CT检查F、肝脏肿物穿刺活检PET-CT检查

题目

患者男性,69岁,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升结肠腺癌,侵透肠壁,伴淋巴结转移癌(18/32)。术后行全身化疗(6个月),随诊2年未发现异常,但近期查体发现肝大,CT显示:右肝前叶有一低密度病灶,直径6cm,增强后呈"牛眼征",高度怀疑肝转移癌。为了明确诊断需要作的检查是( )A、因既往有结肠癌病史,现肝脏发现占位,转移可能性极大,不必进一步检查,直接手术探查

B、血CEA测定,与术前、术后动态比较

C、结肠镜检查

D、胸部CT

E、全身PET-CT检查

F、肝脏肿物穿刺活检

PET-CT检查提示:右肝前叶转移瘤,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针对该患者应该采取以下哪些措施( )A、患者术后已行全身化疗,再次发现肝脏占位说明病变已属晚期,不适宜再次手术治疗

B、患者术后已行全身化疗,再次发现肝脏占位说明病变对化疗不敏感,不适宜再次化疗

C、患者术后化疗已超过12个月,应行新辅助化疗

D、患者术后已行化疗,可直接再次手术切除

E、患者进行2~3个月的新辅助化疗后可再次手术切除

F、肝转移灶局限,且不伴有原发灶复发,可考虑再次手术切除

对于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主要基于哪些考虑( )A、转移灶进展,无法切除

B、提供"窗口期"

C、增加R0切除机会

D、评价化疗敏感性

E、评估预后的指标

F、改善预后

肝转移灶切除后的治疗选择是( )A、术后辅助化疗

B、术后化疗时间应超过6个月

C、术后化疗时间可适当缩短(少于6个月)

D、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

E、联合放疗

F、联合中医治疗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69岁,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升结肠腺癌,侵透肠壁,伴淋巴结转移癌(18/32)。术后行全身化疗(6个月),随诊2年未发现异常,但近期查体发现肝大,CT显示:右肝前叶有一低密度病灶,直径6cm,增强后呈"牛眼征",高度怀疑肝转移癌。为了明确诊断需要作的检查是( )A、因既往有结肠癌病史,现肝脏发现占位,转移可能性极大,不必进一步检查,直接手术探查B、血CEA测定,与术前、术后动态比较C、结肠镜检查D、胸部CTE、全身PET-CT检查F、肝脏肿物穿刺活检PET-CT检查”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50岁。大便带血4个月。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CT扫描检查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宜采取

    A.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微波固化治疗

    B.乙状结肠癌切除+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C.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注射无水酒精

    D.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术

    E.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切除


    正确答案:E

  • 第2题:

    患者女性,56岁,因乏力、头晕3个月就诊,Hb78g/L,CEA128ng/ml,结肠镜检查:升结肠壁可见一溃疡型病变,直径约3cm,活检病理:中低分化腺癌;CT检查:右肝后叶(Sg6)有一直径约5cm低密度灶,中心低密度灶无强化,周围环形强化,外层又呈低密度应。若选择升结肠癌和肝转移灶一期同步切除,应考虑( )A、原发癌灶是否可切除(RO)

    B、肝脏转移灶是否可切除(RO)

    C、残肝剩余量

    D、是否有肝外转移灶?能否切除

    E、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F、手术切口的选择

    若选择升结肠癌和肝转移灶二期分阶段切除,手术应选择在( )A、原发癌切除术后第1~2周进行

    B、原发癌切除术后第2~3周进行

    C、原发癌切除术后第4~6周进行

    D、若肝转移灶术前有治疗,可延长至原发灶切除后1个月内进行

    E、若肝转移灶术前有治疗,可延长至原发灶切除后2个月内进行

    F、若肝转移灶术前有治疗,可延长至原发灶切除后3个月内进行

    关于二期分阶段切除"颠倒模式"(liver first approach)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先切除肝脏转移灶,经一定的治疗后再行原发灶的根治性切除

    B、先切除肝脏转移灶,2~3周后再切除原发灶

    C、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与传统的二期分阶段切除模式相同

    D、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传统的二期分阶段切除模式

    E、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于传统的二期分阶段切除模式

    F、降低肝转移灶进展和化疗相关肝脏损伤风险

    肝转移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 )A、至少保留1根肝静脉

    B、同时性肝转移,残肝≥50%

    C、异时性肝转移,残肝≥30%

    D、应符合RO原则,切缘至少1cm

    E、局限于半肝,可行规则半肝切除

    F、术中超声

    G、肝转移灶切除后复发,若病灶可切除可再次或多次切除

    H、肺和腹腔等转移灶若可切除亦应考虑同步或分阶段切除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BCDEF


    问题 2 答案:CF


    问题 3 答案:ACF


    问题 4 答案:ABCDEFGH

  • 第3题:

    升结肠腺癌患者,2年前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近期复查结肠镜发现结肠脾曲肿物,病理为结肠腺癌,下列诊断及治疗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结肠脾曲癌为肿瘤复发,应行静脉化疗

    B、结肠脾曲癌为原升结肠癌肠壁内转移,应行静脉化疗

    C、结肠脾曲癌为升结肠癌肠壁内转移,可行姑息性切除

    D、结肠脾曲癌为原发癌,应行结肠癌根治术

    E、以上均不正确


    参考答案:D

  • 第4题:

    患者男性,41岁,主因“阴茎癌术后2年,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5个月”就诊。患者2年前于外院发现阴茎肿物,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考虑为阴茎癌,具体不详。术后1个月行双侧腹股沟区手术,考虑存在转移,术后行放疗。5个月前患者复查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并逐渐增大。查体:阴茎部分切除术后改变,局部未见明显肿物;双侧腹股沟区分别可见约20cm长切口瘢痕;左腹股沟区可及直径约4cm肿物,活动度差;右侧腹股沟区未及肿物。该患者行腹股沟区CT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肿物,直径约5cm,考虑为阴茎癌转移。 此时较为恰当的处理措施是()【提示】该患者更换化疗方案,继续行全身化疗3个周期后,再次评估,腹股沟区CT显示,肿瘤大小约7cm,与周围血管界限不清。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可能性大。查体:肿瘤活动度较差。

    • A、参加临床试验
    • B、更换化疗方案,继续化疗
    • C、放疗
    • D、免疫治疗
    • E、左侧腹股沟区肿物切除术及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F、对症支持疗法

    正确答案:A,B,C

  • 第5题:

    某患者,男性,50岁,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结肠低分化浸润癌,肿物侵透肌层达浆膜下层,淋巴结未见转移(0/5),全身其他脏器未见转移病灶,该患者TNM分期为哪期,Dukes’分期为哪期,是否需要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为什么?


    正确答案:TNM分期为T3N0M0,ⅡA期,Dukes’B期,应进行辅助化疗,因患者具有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低分化,检出淋巴结数目不足12枚。

  • 第6题:

    男,50岁。大便带血1周,肠镜确诊乙状结肠癌,CT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选择()

    • A、全身化疗
    • B、乙状结肠癌切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 C、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脏瘤内注射无水酒精
    • D、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肿瘤射频消融术
    • E、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切除

    正确答案:E

  • 第7题:

    一结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CT检查发现肝左叶2个低密度转移灶,伴周边强化,大小分别为2.0cm×1.5cm,2.5cm×3.0cm,该患者的最佳治疗为()

    • A、介入治疗
    • B、立即外科手术切除
    • C、先全身化疗,如其他部位未再发现转移,行肝转移瘤手术切除
    • D、抗血管生成治疗
    • E、基因治疗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单选题
    男性,50岁。大便带血4个月。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CT扫描检查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宜选择().
    A

    全身化疗

    B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C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内注射无水酒精

    D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术

    E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切除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患者,女性,82岁,上腹部不适,大便带脓性血性黏液3个月余,既往有结肠息肉病史,现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数个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肝脏,实验室检查AFP正常。结合以上临床资料,患者肝内多发病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肝细胞性肝癌并肝内转移

    B、胆管细胞癌

    C、肝转移瘤

    D、肝腺瘤

    E、肝血管瘤

    下列出现哪一种影像学征象有助于肝转移瘤的诊断A、增强扫描病灶见填充式强化

    B、牛眼征

    C、晕圈征

    D、靶征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B

  • 第10题:

    女性,56岁,因头痛头晕2周,头颅CT检查发现左小脑及左顶叶发现两处占位,不除外脑转移瘤。如果要除外肺部有原发灶,最好做何种辅助检查A、胸片检查

    B、胸部CT检查

    C、胸部MRI检查

    D、胸部PET检查

    E、胸部B超检查

    若经上述检查发现右上肺前段有一直径3cm结节,靠近胸壁,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将如何处理A、同期行脑部病灶和肺部病灶切除术

    B、先行全身化疗

    C、同期行脑部病灶和肺部病灶放疗

    D、先设法明确肺部病灶的病理性质

    E、先设法明确脑部病灶的病理性质

    若该患者明确诊断为肺腺癌脑转移,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是A、同期行脑部病灶和肺部病灶切除术

    B、同期行脑部病灶和肺部病灶放疗

    C、全身化疗同时行脑部病灶放疗

    D、全身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切除肺部病变

    E、脑部放疗后行右肺癌根治术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B


    问题 2 答案:D


    问题 3 答案:E

  • 第11题:

    某患者1年前因肺癌行左肺叶切除,本次入院拟行术后化疗,入院做相关检查后发现患者右肺有转移病灶,因患者身体原因不宜行二次手术,故采取中药治疗,出院主要诊断应为()

    • A、肺癌术后
    • B、肺癌术后化疗
    • C、肺转移癌
    • D、肺癌术后随诊检查
    • E、肺癌术后中药治疗

    正确答案:C

  • 第12题:

    者男性,55岁,主因“阴茎癌术后1年,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1个月”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阴茎肿物,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考虑为阴茎癌,具体不详。术后1个月行双侧腹股沟区手术,未发现转移。1个月前患者复查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查体:阴茎部分切除术后改变,局部未见明显肿物,双侧腹股沟区分别可见一约3cm切口瘢痕,左腹股沟区可及2cm大小肿物,活动度尚可,右侧腹股沟区未及肿物。 进一步较为恰当的处理措施是()【提示】该患者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术中冰冻病理报告:双侧肿大淋巴结均考虑为鳞状细胞癌转移,即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左腹股沟3/8淋巴结可见鳞状细胞癌转移,右侧1/7淋巴结可见转移。

    • A、随访观察,定期复查
    • B、化疗
    • C、放疗
    • D、左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E、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F、抗炎治疗

    正确答案:D

  • 第13题:

    男性,50岁。大便带血4个月。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CT扫描检查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宜选择().

    • A、全身化疗
    • B、乙状结肠癌切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 C、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内注射无水酒精
    • D、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术
    • E、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切除

    正确答案:E

  • 第14题:

    患者,女性,82岁,上腹部不适,大便带脓性血性黏液3个月余,既往有结肠息肉病史,现上腹部CT检查发现肝脏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数个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低于肝脏,实验室检查AFP正常。结合以上临床资料,患者肝内多发病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 A、肝细胞性肝癌并肝内转移
    • B、胆管细胞癌
    • C、肝转移瘤
    • D、肝腺瘤
    • E、肝血管瘤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男性,52岁。大便带血1周,肠镜确诊乙状结肠癌,CT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治疗选择().

    • A、全身化疗
    • B、乙状结肠癌切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 C、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脏瘤内注射无水酒精
    • D、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肿瘤射频消融术
    • E、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切除

    正确答案: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