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有营养支持指征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不全肠梗阻时,可先肠外营养,并经导管逐步应用肠内营养
C、急性胰腺炎是肠内营养的禁忌证
D、鼻胃管适用于接受肠内营养时间>3周的患者
E、大部分接受结肠切除术患者可在术后第1天开始经口摄入肠内营养
第1题:
关于外科营养,正确的是
A、营养状态差的病人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B、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C、肠瘘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D、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安全、并发症少
E、肠外营养可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可保护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第2题:
关于肠内营养的优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能自控营养的吸收
B、营养素较全面
C、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流
D、促进释放胃肠道激素
E、防止肠道细菌易位
第3题:
A、高龄病人营养不良时,营养补充量应大于计算量
B、肠外营养疗效较肠内营养好
C、昏迷病人、大面积烧伤病人可行肠内营养
D、肠外营养支持时间超过2周者,则以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为宜
E、长期肠外营养可引起肠屏障功能减退
第4题:
有关外科营养支持的原则,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正确评估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
B.总热量25~30kcal(105~125kJ)/kg·d,热:氮比=150kcal:1g
C.营养不良者,如无禁忌证,首选肠外营养
D.胃肠功能障碍难以实施肠内营养时,及早采用肠外营养
E.肠内途径不能满足需求时,可加用肠外营养,再逐步恢复肠内营养
第5题:
第6题:
关于肠内营养正确的有()
第7题:
关于非肠道手术的病人营养,以下哪个观点正确()
第8题:
关于外科营养,正确的是()
第9题:
营养状态差的患者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肠瘘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安全、并发症少
肠外营养可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可保护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第10题:
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即可以实施肠内营养
在该患者病程中都不能肠内营养
早期以肠内营养为主
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实施肠内营养
第11题:
营养状态差的病人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以胃肠内营养为首选
胃肠外营养比胃肠内营养安全,较少产生并发症
胃肠外营养可使胃肠处于无负荷状态,而保护了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第12题:
营养物质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
整个过程符合生理
存在部分胃肠道功能者不可使用肠内营养
安全、经济
第13题:
关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适应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消化道瘘的患者只能应用肠外营养
B、肠内营养加重了肠道负荷,容易造成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
C、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
D、肠外营养比肠内营养安全,较少产生并发症
E、对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人不能使用肠内营养
第14题:
关于肠内营养,叙述正确的有
A、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并发症少
B、只要肠道有功能,尽量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C、昏迷患者不能用肠内营养支持
D、营养液输入初始应缓慢、低浓度
E、营养液的温度应接近体温
第15题:
关于外科营养,恰当的是
A.营养状态差的病人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B.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C.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安全、并发症少
D.肠瘘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E.肠外营养可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可保护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肠内营养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较全面的营养,临床上多指经管饲提供肠内营养素。关于其优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19题:
关于非肠道手术的病人营养,以下哪个观点正确()。
第20题:
营养状态差的病人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以胃肠内营养为首选
胃肠外营养可使胃肠处于无负荷状态,而保护了胃肠道的机构和功能
胃肠外营养比胃肠内营养安全,较少产生并发症
第21题:
营养状态差的病人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以胃肠外营养为首选
胃肠外营养比胃肠内营养安全,较少产生并发症
胃肠外营养可使胃肠处于无负荷状态,保护了胃肠道的组织机构和功能
第22题:
优先选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持续时间不足2周者,可中心静脉置管补充营养液
外科患者营养不良者,如无禁忌证,尽量采取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补充不足时可通过肠内营养补充
术后虚弱、不能进食者,用浓缩白蛋白
第23题:
营养状态差的病人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胃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短肠综合征的患者以胃肠内营养为首选
胃肠外营养比胃肠内营养安全,较少产生并发症
胃肠外营养可使胃肠处于无负荷状态,保护了胃肠道的组织机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