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过失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不属于统计违法行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相关问题
  • 第1题:

    统计人员应当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题:

    迟报统计资料不是一种统计违法行为,只有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才属于违法行为。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3题:

    统计分类标准化有利于加强统计资料的国际对比。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4题:

    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统计法》第六条规定:地方各级,~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的统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一方面他们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给予支持、提供保障,并应当加强对统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保证统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他们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也应当限定在法定的范围内,不得干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针对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在统计上应当负有的责任,《统计法》第三十七条对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的统计违法行为作出规定,自行修改统计资料这种统计违法行为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的表现是指违法行为主体违反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要求,擅自修改统计资料的行勺。

  • 第5题:

    行为人未规定的期限内对《统计检查查询书》查询的问题进行答复,但在规定的期限之后进行了答复,这属于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6题:

    统计资料上报期限过后,统计调查对象主动补报了统计资料,这种情况不属于迟报统计资料。(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迟报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调查对象晚于统计制度规定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构成此项行为必须同时满足已上报和上报时间晚于统计制度规定期限这两个条件。统计资料的上报期限以统计制度中的规定为准,除此之外,任何机构的口头和书面要求均不得对抗上述规定期限。实践中,迟报统计资料存在两类情况:一是上报期限届满后,调查对象主动上报统计资料;Z-是上报期限届满后,经政府统计机构催报,调查对象在催报期限内上报统计资料。在政府统计机构催报后,如果调查对象在催报期限内仍未上报,则构成“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 第7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第二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 第8题:

    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至少保存20年,重要的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永久保存。(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 第9题: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等三种涵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 第10题:

    统计资料的公布程序包括统计资料的核定和备案两部分。(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按照《统计法》和相关统计法律规范的规定,统计资料的公布程序主要有统计资料的核定、审批和备案。

  • 第11题:

    多选题
    下列属于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的统计违法行为有()。
    A

    实施营利性统计调查

    B

    要求统计调查对象修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

    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D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迟报统计资料不是一种统计违法行为,只有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才属于违法行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必须保密。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4题:

    迟报统计资料是一种统计违法行为。 (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5题:

    统计调查对象由于工作疏忽造成少报统计数据的行为不属于统计违法行为。(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是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之一。如果仅有客观上的危害后果,而没有主观上的过错,不能认为是违法行为。只有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并且因为这种过错给正常的统计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其行为才能成为统计违法行为。过错,是指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行为所持的心理态度,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仍旧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社会的后果,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状态。

  • 第16题: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17题:

    统计调查对象因为过失提供了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构成统计违法行为。(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统计法对于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违法行为的定性并未涉及行为人的主观状态,过失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也具有危害性。因此,由于过失提供了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也构成统计违法行为。

  • 第18题:

    行政记录不属于统计调查,但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法定方式,是获取统计资料的重要途径。(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行政记录是行政机关在对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行政管理时形成的工作记录。我国行政记录资源十分丰富。《统计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这条关于统计调查方法的规定,明确了行政记录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法定方式,是获取单个统计资料的重要途径。

  • 第19题:

    统计资料按照获取方式可分为一次统计资料和二次统计资料。()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 第20题:

    图书馆统计工作的过程主要有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资料的分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21题:

    对于统计资料的描述可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两种手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 第22题:

    下列属于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的统计违法行为有()。

    • A、实施营利性统计调查
    • B、要求统计调查对象修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 C、违法公布统计资料
    • D、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正确答案:A,C,D

  • 第23题:

    判断题
    迟报统计资料不是一种统计违法行为,只有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才属于违法行为。(   )法规第九章
    A

    B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