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某欲杀死成某,指使不满14周岁的李某将敌敌畏投入成某的菜中,成某当场死亡。崔某和李某为共同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题目
崔某欲杀死成某,指使不满14周岁的李某将敌敌畏投入成某的菜中,成某当场死亡。崔某和李某为共同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相似考题
更多“崔某欲杀死成某,指使不满14周岁的李某将敌敌畏投入成某的菜中,成某当场死亡。崔某和李某为共同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 ”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对王某心存怨恨,于是在王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王某食用后被毒死。这时李某到张某家玩,了解情况后,与张某一同将尸体掩埋。后来民警询问李某,李某称自己对王某死亡一事不知情。关于张某、李某的行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
    B.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包庇罪
    C.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无罪
    D.张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共同犯罪的认定。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是事前无通谋的帮助行为,张某、李某不构成共同犯罪。对这种事后帮助行为应单独定罪处罚。

  • 第2题:

    蔡某(男)和李某(女)有通奸关系,蔡某和李某商量将李某的丈夫毒死,蔡某将买来的毒鼠强交给李某,让李某趁其丈夫吃饭时投放,后来李某后悔,将此事告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蔡某和李某构成共同犯罪
    B.蔡某和李某不构成犯罪
    C.蔡某构成犯罪预备,李某构成犯罪中止
    D.对蔡某应定故意杀人罪,但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李某定故意杀人罪,但应当免除处罚


    答案:A,C,D
    解析:
    蔡某和李某有共同的杀人故意和杀人的预备行为,并且都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因此,蔡某和李某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共犯。但因为还没有开始实施杀人行为,李某自已主动放弃了犯罪,李某构成犯罪中止;蔡某因为李某主动放弃犯罪这一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使自己的犯罪行为停留在预备阶段,构成了犯罪预备。根据对犯罪中止和犯罪预备的处罚规定,选项D 也是正确的。

  • 第3题:

    3、赵某欲经营服装市场,需要一定的资金,于是盯上了个体户李某。一日,赵某潜入李某家中,将李某杀死,然后将室内现金洗劫一空,共计10万元。对赵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A.构成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

    C.只构成抢劫罪一罪‍

    D.只构成故意杀人罪一罪


    C C【解析】某乙的行为符合了牵连犯的构成要件。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某乙潜入某甲家将某甲杀死是服务于目的行为抢劫财物,因此,只能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 第4题:

    一天晚上,邓某到同村村民李某家行窃,被李某发现,邓某便用随身携带的木棍将李某打昏,携带赃物逃离,后害怕李某醒来后报案,又返回将李某杀死邓某构成?
    A.抢劫罪

      B.故意杀人罪吸收了抢劫罪,故只构成故意杀人罪

      C.故意伤害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

      D.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


    答案:D
    解析:
    D。盗窃转化为抢劫。故意杀人属于另起犯意,所以要二罪并罚。

  • 第5题:

    谢某驾车在某乡村公路上超速行驶,拐弯时将路边正常行走的成某撞倒,成某当场昏迷,谢某赶紧将成某抱上车准备赶往医院,但途中谢某见成某停止了呼吸以为成某已经死亡,就想抛弃了事,于是将成某抱到一山洞下,离开时觉得成某动了一下,谢某吓了一跳,以为成某还没死,怕他叫唤引人发现,于是拾起一块石头猛砸成某的头部几十下后离去。后经法医和交警鉴定,成某系被谢某撞死,谢某对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谢某构成:()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数罪
    D: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数罪

    答案:D
    解析:
    【考点】对象不能犯的犯罪未遂。详解:谢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造成成某死亡,成立交通肇事罪。但后来谢某出于杀人的故意,对成某的尸体进行侵害,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应该数罪并罚。请注意:这种不能犯是相对不能犯,谢某仍然构成犯罪。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谢某很难准确判断成某是否已经死亡,其行为致成某死亡的危险性是非常大的。因此,谢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因此,D项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