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化合物
B铁素体
C机械混合物
D固溶体
第1题:
第2题:
两种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相结合,但并不改变各自的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各元素原子的相互位置是固定的,叫化合物。
A对
B错
第3题:
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晶格中某些结点位置上的溶质原子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
第4题:
两种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相结合,具有新的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各元素原子的相互位置是固定的,称为()。
第5题:
固溶体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位置可分为()、()。
第6题:
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差别愈大,形成固溶体后所引起的晶格扭曲程度()。
第7题: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工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原子结构和性质,也可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说“氦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应该把它放在第ⅡA族”,你认为这样编排元素周期表有何利弊?(2)结合化学教学实践,论述三序结合的原则在化学教材编写中“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的应用。
第8题:
两种元素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相结合,具有新的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各元素原子的相互位置是固定的,叫化合物。通常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硬度,低的塑性,()也较大。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化合物
铁素体
机械混合物
固溶体
第11题:
第12题:
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电负性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加逐渐变大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减小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第13题:
某一种晶格上的原子部分被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所取代,称为间隙固溶体。
A对
B错
第14题:
若组成固溶体的两种组元,其原子直径差别较少,且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互靠近,晶格类型相同,则这些组元能以任意比例互相溶解,这种固溶体被称为()固溶体。
第15题:
两种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相结合,但并不改变各自的晶体结构,在晶格中各元素原子的相互位置是固定的,叫化合物。
第16题:
硼族元素的原子都是()电子原子,在硼的化合物中,硼原子的最大配位数是()。硼和铝都是亲()元素。
第17题:
某一种晶格上的原子部分被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所取代,称为间隙固溶体。
第18题:
元素原子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其原因是什么?原子的各原子参数之间相互有何区别和联系?
第19题:
关于电负性含义错误的是()。
第20题:
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晶格常数相近
具有相同的熔点
具有相同的原子价
具有相似的电负性
原子半径差小于15%
第21题:
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称为电负性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加逐渐变大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减小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