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除测量其绝缘电阻外,还要求测量吸收比,吸收比指()。AR15/R60BR/20CR60/15DR60/5

题目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除测量其绝缘电阻外,还要求测量吸收比,吸收比指()。

AR15/R60

BR/20

CR60/15

DR60/5


相似考题
更多“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除测量其绝缘电阻外,还要求测量吸收比,吸收比指()。”相关问题
  • 第1题:

    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绝缘电阻不应低于出厂原始数据的60%;吸收比的数值在温度为10~30 ℃时等于1~1.2。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测量变压器的()和(),是检查其绝缘状态最简便的方法。

    • A、泄漏电流
    • B、绝缘电阻
    • C、吸收比
    • D、直流电阻

    正确答案:B,C

  • 第3题: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除测量其绝缘电阻外,还要求测量吸收比,吸收比指()。

    • A、R15/R60
    • B、R/20
    • C、R60/15
    • D、R60/5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对有介质吸收现象的大型电机、变压器等设备,其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的测量结果,与所用兆欧表的电压高低、容量大小及刻度上限值等无关。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为什么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时要规定对绕组的测量顺序?


    正确答案: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时,无论绕组对外壳还是绕组间的分布电容均被充电,当按不同顺序测量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绝缘电阻时,绕组间电容发生的重新充电过程不同,会对测量结果有影响,导致附加误差,因此,为了消除测量方法上造成的误差,在不同测量接线时,测量绝缘电阻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且一经确定,每次试验时均应按此顺序进行。

  • 第6题:

    测量变压器浇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时应符合()。

    • A、绝缘电阻不低于出厂值的70%
    • B、绝缘电阻不低于出厂值的30%
    • C、吸收比应大于1.3
    • D、吸收比应大于1.2

    正确答案:A,C

  • 第7题:

    为什么要测量电力设备的吸收比?


    正确答案: 对电容量比较大的电力设备,在用兆欧表测其绝缘电阻时,把绝缘电阻在两个时间下读数的比值,称为吸收比。按规定吸收比是指60s与15s时绝缘电阻读数的比值,它用下式表示:K=R″60/R″15

    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是否受潮,这是因为绝缘材料干燥时,泄漏电流成分很小,绝缘电阻由充电电流所决定。在摇到15s时,充电电流仍比较大,于是这时的绝缘电阻R″15就比较小;摇到60s时,根据绝缘材料的吸收特性,这时的充电电流已经衰减,绝缘电阻R″60就比较大,所以吸收比就比较大。而绝缘受潮时,泄漏电流分量就大大地增加,随时间变化的充电电流影响就比较小,这时泄漏电流和摇的时间关系不明显,这样R″60和R″15就很接近,换言之,吸收比就降低了。

    这样,通过所测得的吸收比的数值,可以初步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受潮。
    吸收比试验适用于电机和变压器等电容量较大的设备,其判据是,如绝缘没有受潮K≥1.3。而对于容量很小的设备(如绝缘子),摇绝缘电阻只需几秒钟的时间,绝缘电阻的读数即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没有吸收现象。因此,对电容量很小的电力设备,就用不着做吸收比试验了。

    测量吸收比时,应注意记录时间的误差,应准确或自动记录15s和60s的时间。
    对大容量试品,国内外有关规程规定可用极化指数R10min/R1min来代替吸收比试验。

  • 第8题:

    对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要求正确的是:()。

    • A、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一般不低于上次值的70%
    • B、35kV及以上变压器应测量吸收比,吸收比在常温下不低于1.3;吸收比偏低时可测量极化指数,应不低于1.5
    • C、绝缘电阻大于10000MΩ时,吸收比不低于1.1或极化指数不低于1.3

    正确答案:A,B,C

  • 第9题:

    测量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吸收比和绝缘电阻时,若未充分放电,剩余电荷将影响下一步的测量结果,使试品的充电电流和吸收电流比充分放电后的测量值小,因而造成吸收比(),绝缘电阻()的虚假现象。


    正确答案:减小;增大

  • 第10题:

    下列关于变压器绕组绝缘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上升,绕组绝缘电阻不变
    • B、绝缘受潮后,其吸收比变小
    • C、绝缘老化,吸收比接近于1
    • D、温度下降,绝缘电阻变小

    正确答案:B,C

  • 第11题:

    单选题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除测量其绝缘电阻外,还要求测量吸收比,吸收比指()。
    A

    R15/R60

    B

    R/20

    C

    R60/15

    D

    R60/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没备为了判断设备绝缘的受潮情况,可以用测量其吸收比来衡量,一般没有受潮的绝缘物,吸收比应大于()。
    A

    0.9

    B

    1.0

    C

    1.3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变压器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前,应对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为了判断绝缘受潮情况,可以用测量吸收比来衡量,一般未受潮绝缘物,吸收比应大于()

    • A、0.9
    • B、1.0
    • C、1.3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没备为了判断设备绝缘的受潮情况,可以用测量其吸收比来衡量,一般没有受潮的绝缘物,吸收比应大于()。

    • A、0.9
    • B、1.0
    • C、1.3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绝缘电阻测量,吸收比的测量应使用()与()绝缘电阻值的比值。


    正确答案:60s;15s

  • 第17题:

    从开始测量绝缘电阻算起,第()秒的绝缘电阻与第()秒的绝缘电阻之比,称为吸收比。吸收比约大,设备的绝缘性能()。


    正确答案:60;15;越好。

  • 第18题:

    测量一台10kV等级电力变压器的绕组绝缘吸收比,其值不低于()。

    • A、1.3
    • B、1.4
    • C、1.5
    • D、1.6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在测量变压器的吸收比和绝缘电阻时,若未充分放电,剩余电荷将影响下一步的测量结果,使试品的充电电流和吸收电流比充分放电后的测量值小,因而造成吸收比(),绝缘电阻()的假象。


    正确答案:减小;增大

  • 第20题:

    简述为什么要测量电力设备的吸收比?


    正确答案: 答案:对电容量比较大的电力设备,在用兆欧表测其绝缘电阻时,把绝缘电阻在两个时间下读数的比值,称为吸收比。按规定吸收比是指60s与15s时绝缘电阻读数的比值,它用下式表示:K=R″60/R″15 测量吸收比可以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是否受潮,这是因为绝缘材料干燥时,泄漏电流成分很小,绝缘电阻由充电电流所决定。在摇到15s时,充电电流仍比较大,于是这时的绝缘电阻R″15就比较小;摇到60s时,根据绝缘材料的吸收特性,这时的充电电流已经衰减,绝缘电阻R″60就比较大,所以吸收比就比较大。而绝缘受潮时,泄漏电流分量就大大地增加,随时间变化的充电电流影响就比较小,这时泄漏电流和摇的时间关系不明显,这样R″60和R″15就很接近,换言之,吸收比就降低了。

    这样,通过所测得的吸收比的数值,可以初步判断电力设备的绝缘受潮。
    吸收比试验适用于电机和变压器等电容量较大的设备,其判据是,如绝缘没有受潮K≥1.3。而对于容量很小的设备(如绝缘子),摇绝缘电阻只需几秒钟的时间,绝缘电阻的读数即稳定下来,不再上升,没有吸收现象。因此,对电容量很小的电力设备,就用不着做吸收比试验了。

    测量吸收比时,应注意记录时间的误差,应准确或自动记录15s和60s的时间。
    对大容量试品,国内外有关规程规定可用极化指数R10min/R1min来代替吸收比试验。

  • 第21题:

    测量变压器的绝缘时要求吸收比小于1.3。()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单选题
    绝缘电阻试验包括()
    A

    绝缘电阻测量

    B

    吸收比测量

    C

    绝缘电阻测量和吸收比测量

    D

    绝缘电阻测量和泄漏电流测量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对于电力变压器、电力电容器等高压设备为了判断绝缘受潮情况,可以用测量吸收比来衡量,一般未受潮绝缘物,吸收比应大于()
    A

    0.9

    B

    1.0

    C

    1.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