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原子的质量,采用质量的单位
B是相对质量,没有单位
C各原子的质子之和
D原子质量与氢原子质量的比值
第1题:
分子量是物质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原子的质量用原子量表示。
A对
B错
第2题:
气体状态方程三个基本参量是()
第3题:
元素符号具有下面意义()。
第4题:
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
第5题:
已知铁的原子量约为56,氧的原子量约为16,试计算Fe2O3的分子量。
第6题:
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原子序数Z。
第7题:
分子量是物质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原子量的(),原子的质量用()表示。
第8题:
()发现元素周期律,他认为,元素性质是原子量的周期函数,原子量决定元素的特征。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原子的质量,采用质量的单位
是相对质量,没有单位
各原子的质子之和
原子质量与氢原子质量的比值
第11题:
氧单位
碳单位
两者皆不是
第12题:
顺序号
原子量
无机化合物
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第13题:
R717的数字17表示的是()。
第14题:
用BaSO4称量法测定黄铁矿中硫的含量。称取试样0.1819克,最后得到沉淀重0.4821克,计算试样中硫的百分含量。(已知Ba的原子量137.34;S的原子量32.06;O的原子量16)
第15题:
下列关于原子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16题:
锌原子量65.37,铁原子量55.847,因此锌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第17题:
什么是气态动力学的三个基本参数()
第18题:
周期表的排列是依照元素的原子量排列的。
第19题:
分子量是物质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原子量的总和,原子的质量用原子量表示。
第20题:
第21题:
密度、原子量、压强
压强、比重、原子量
体积、温度、密度
体积、温度、压强
第22题:
1.5
1.9
1
0.5
2.5
第23题:
密度、原子量、压强;
压强、比重、原子量;
体积、温度、密度;
体积、温度、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