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于2000年8月各出资1万元买得一幅古画,约定由甲保管。10月A愿购买此画,甲即将画作价4.5万元卖给A。事后,甲告诉乙、丙。乙、丙要求分得卖画的款项,甲便分别给了乙、丙各1.5万元。A买到该画后,12月又将该画以5万元卖给B。二人还约定:买卖合同签订后A即将画交付给B,但A欲持此画参加展览,所以双方约定该画交付后如果半年内该展览未举行,则该画的所有权即转移给B。依此约定,A将画交付B,B亦先期支付价款4万元。2001年3月,B的朋友C以6万元的价格从B处买了此画,C买到之后将画送到装裱店装裱。

题目

甲、乙、丙于2000年8月各出资1万元买得一幅古画,约定由甲保管。10月A愿购买此画,甲即将画作价4.5万元卖给A。事后,甲告诉乙、丙。乙、丙要求分得卖画的款项,甲便分别给了乙、丙各1.5万元。A买到该画后,12月又将该画以5万元卖给B。二人还约定:买卖合同签订后A即将画交付给B,但A欲持此画参加展览,所以双方约定该画交付后如果半年内该展览未举行,则该画的所有权即转移给B。依此约定,A将画交付B,B亦先期支付价款4万元。2001年3月,B的朋友C以6万元的价格从B处买了此画,C买到之后将画送到装裱店装裱。由于C未按期付给装裱店费用,该画被装裱店留置。装裱店通知C应在30日内支付其应付的费用,但C仍未能按期交付,装裱店遂将画折价受偿。扣除了费用后,将其差额补偿给了C,C不同意装裱店的这一做法。后A因需要借款又于2001年2月将该画抵押给朋友D,D早就知A有此画。后来D在装裱店看到此画,进行调查才发现画已卖给B,而B于2001年4月因遇车祸不幸身亡。其财产已由其妻与其子继承,遂找A说理。A得知后找到C,要求C或者返还该幅画,或者支付B尚未支付的1万元价款。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丙于2000年8月各出资1万元买得一幅古画,约定由甲保管。10月A愿购买此画,甲即将画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将一幅名画出售给乙,并约定1个月后交付。丙知道甲出售名画后,愿出比乙更高的价格购买。甲便将该画卖给丙,并当场交付该画与丙,但丙未付款。在此种情况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乙有权要求丙将该画交付给自己,因为其与甲的买卖合同成立在先

    B.乙有权要求甲交付该画,甲应当向丙请求返还该画,而丙亦应当返还

    C.乙无权要求丙交付该画

    D.乙无权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正确答案:C
    C。本题考查合同的相对性问题。根据法学理论,合同是债权,债权具有相对性,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能请求另一方当事人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

  • 第2题:

    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5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乙得知此事,诱使甲8岁的儿子从家中取出此画给自己。该画在由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下列哪个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考点】物权的转让;买卖合同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详解】根据《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我国对于动产所有权的移转以交付为生效要件。对于交付的理解是,首先交付必须基于权利人的意思,如果权利人没有使受让人取得某动产物权的意思,而受让人自行占有该动产的,不构成现实交付。选项B中,乙虽付款,但是甲并未交付名画于他。因此乙并未获得名画所有权。选项C中,虽然甲和丙对名画的买卖已经达成一致,但是由于没有交付从而导致丙无法取得该画的所有权。选项D中,虽然丁实际占有了该画,但是并非基于甲的交付,丁也无法获得该画的所有权。因此,正确答案应当是A。

  • 第3题:

    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5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根据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甲将画卖给乙,但是并没有交付给乙,所以所有权没有转移给乙。甲又将该画卖给丙,但仍然没有交付给丙,所以所有权也没有转移给丙。最终画的所有权依然属于甲。

  • 第4题:

    甲因出国将一把古画交给乙保管,乙将画挂于自家墙上供来客欣赏。时间长了使得客人都以为该画属于乙所有。一日客人丙提出购买该画。乙觉得价钱高便卖给丙。关于本案表述正确的是( )。

    A.乙处分该画的行为无效

    B.甲有权要求丙返还该画

    C.甲有权要求乙赔偿损失

    D.甲不能承认乙行为有效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要点是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甲将古画交给乙保管,这表明乙对该画没有所有权。但乙擅自将该画卖给丙.该行为属于无权处分。无权处分行为属于效力待定行为,而不是无效行为。因此,排除A项。无权处分行为不影响善意第三人获得处分财产的所有权,无论所有权人是否对无处分权人的无权处分行为予以追认。本题中,丙并不知道乙的行为属于无权处分,因此,丙取得了眩画的所有权,甲无权要求丙返还该画。可见,B项表述错误。甲虽然不能再行获{导该画的所有权,但是甲可以要求乙赔偿损失,因此,C项是正确答案。甲对于乙的无权处分行为,事后既呵以追认其效力,也可以拒绝追认其效力。如果迫认其效力,则无处分权人的处分该画的行为[[1效力待定状态转化为有效状态;如果甲事后拒绝追认,则无处分权人处分该画的行为由效力待定状态转化为确定无效。可见,D项表述错溪。

  • 第5题:

    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 5 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乙得知 此事,诱使甲 8 岁的儿子从家中取出此画给自己。该画在由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下列哪个人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
    物权法》第23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题中,因为该名画尚未交付给乙,也未交付给丙,所以乙和丙不享有所有权。至于该画最后被甲的儿子取出给了乙,乙也不能因此而取得该画的所有权,因为乙受让的时候不是善意的,而且甲的儿子属于无民事行为人,其行为无效。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