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是已取得英国国籍且在伦敦有住所的华人。2005年6月甲回中国探亲期间病故于北京,未留有遗嘱。甲在北京遗有一栋别墅和43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在伦敦留下一栋住所、两家商店及若干存款和汽车、珠宝等。甲某在伦敦没有亲属,其在北京的亲属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继承请求,中国法院依中国的国际私法规则,应适用什么法律审理这一案件?( )A.在伦敦的一栋住房、两家商店适用英国法,在中国的动产及不动产适用中国法B.动产和不动产均适用英国法律C.动产和不动产均适用中国法D.动产适用英国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题目

甲某是已取得英国国籍且在伦敦有住所的华人。2005年6月甲回中国探亲期间病故于北京,未留有遗嘱。甲在北京遗有一栋别墅和430万元人民币的存款,在伦敦留下一栋住所、两家商店及若干存款和汽车、珠宝等。甲某在伦敦没有亲属,其在北京的亲属向人民法院提出财产继承请求,中国法院依中国的国际私法规则,应适用什么法律审理这一案件?( )

A.在伦敦的一栋住房、两家商店适用英国法,在中国的动产及不动产适用中国法

B.动产和不动产均适用英国法律

C.动产和不动产均适用中国法

D.动产适用英国法,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


相似考题
更多“甲某是已取得英国国籍且在伦敦有住所的华人。2005年6月甲回中国探亲期间病故于北京,未留有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籍14岁少年曲某随父赴甲国读书。曲父在甲国购买住房后,因生意原因返回中国,行前安排乙国籍好友李某监护曲某在甲国期间学习生活。现有关曲某的监护问题在中国某法院涉诉。关于本案的法律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应适用甲国法律,因曲某在甲国有住所

    B.应适用中国法律,因曲某为中国籍

    C.应适用乙国法律,因监护人李某为乙国籍

    D.应适用与曲某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王某系已取得美国国籍且在纽约有住所的 华人,1996年2月回中国探亲期间病故于上海,未留 遗嘱。王某在上海遗有1栋别墅和200万元人民币 的存款,在美国纽约遗有1套公寓房、2家商店、3辆 汽车、若干存款。王某在纽约没有亲属,其在上海的亲属因继承王某遗产发生争议,诉至上海某人民法 院。根据国家私法规则,我国法院应适用下列哪些法 律审理这一案件?

    A.在纽约州的财产适用纽约州法律
    B.在上海的Jt产适用中国法律
    C.遗产中的动产适用纽约州法律
    D.遗产中的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答案:C,D
    解析:
    .《继承法》第_36条,《民法通则》第149条。

  • 第3题:

    甲具有美国国籍,在加拿大有其原始住所。现甲在英国及中国均有住所。甲家人常住英国,甲为生意常年往返于中国和英国。甲在中国住所居住期间,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诉至中国法院。依中国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法院应以何地为甲的住所?()

    A、甲的原始住所,即在加拿大国的住所
    B、甲常住地的住所,即在英国的住所
    C、与产生该纠纷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即在中国的住所
    D、同时以其英国和中国的住所为住所

    答案:C
    解析:
    根据《民通意见》第183条的规定,当事人的住所不明或者不能确定的,以经常居住地为住所。当事人有几个住所的,以与产生民事纠纷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为住所。故C项正确。

  • 第4题:

    甲具有美国国籍,在加拿大有其原始住所。现甲在英国及中国均有住所。甲家人常住英国,甲为生意常年往返于中国和英国。甲在中国住所居住期间,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而诉至中国法院。依中国有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法院应以何地为甲的住所?

    A.甲的原始住所,即在加拿大国的住所

    B.甲常住地的住所,即在英国的住所

    C.与产生该纠纷有最密切联系的住所,即在中国的住所

    D.同时以其英国和中国的住所为住所


    正确答案:C

  • 第5题:

    中国公民刘某去甲国探亲,探亲期间入了甲国国籍,随后回国。后来,甲国向中国提出引渡请求。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中国应拒绝引渡,因为刘某是中国公民
    B.若刘某行为依据甲国法律是犯罪,但依据中国法不是犯罪的也可引渡
    C.中国不能拒绝引渡,因为刘某是甲国公民
    D.若刘某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则应拒绝引渡


    答案:A
    解析:
    考点:引渡
    讲解:本题把引渡和国籍的认定混在一起了。中国公民自动丧失中国国籍条件有二:一是归化外国;二是定居外国。两者均符合才可以自动丧失中国国籍。刘某虽入籍甲国,但并无在甲国定居的意思,故没有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而我国又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刘某还是中国公民。所以,A正确、C错误。要想引渡,得满足“双重犯罪原则”,即中国、甲国两国法律都认为刘某行为是犯罪时才可引渡。故B错误。对被引渡请求人因年龄、健康原因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不宜引渡的,是可以拒绝引渡,而非应当拒绝引渡。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