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A.案件一旦开始审理即不得更换法官B.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C.更换法官或者庭审中断时间较长的,应当重新进行审理D.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题目

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

A.案件一旦开始审理即不得更换法官

B.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

C.更换法官或者庭审中断时间较长的,应当重新进行审理

D.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
[考点]集中审理原则[解析]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一个案件组成一个审判庭进行审理,每起案件自始至终应由同一法庭进行审判。(2)法庭成员不得更换。法庭成员(包括法官和陪审员)必须始终在场参加审理,对于因故(如回避)不能继续参加审理的应由始终在场的候补法官、候补陪审员替换。如果没有足够的法官、陪审员可以替换,则应重新审判。(3)集中证据调查与法庭辩论。(4)庭审不中断并迅速作出裁判。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法庭因故延期审理较长时间的。应重新进行以前的庭审。庭审结束后,应迅速作出裁判并予以宣告。集中审理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适用主要体现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8月2日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其中第3条是关于合议庭成员不得更换的规定,即“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陈因回避或者其他特殊情况。不能继续参加案件审理的之外,不得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更换。更换合议庭成员,应当报请院长或者庭长决定。合议庭成员的更换情况应当及时通知诉讼当事人”,第9条是关于合议庭评议案件时限的规定,即“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以及第4条是关于裁判文书制作期限的规定。即“合议庭一般应当在作出评议结论或者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制作出裁判文书”。根据上述分析,选项ABC均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为正确答案。选项D是审判公开原则的体现,这一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刑事诉讼法》第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这里的“另有见定”主要指以下几种例外情况: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3)4岁以上不满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6岁以上不满8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不当选。[陷阱点拨]考生在此应注意的是,任何原则都有例外,集中审理原则也同样如此。在实践中,由于某些不能抗拒的原因,导致在有些情况下庭审确实无法集中进行,这时就需要暂时中断审理,待这些原因消失后再恢复庭审或者将庭审顺延至另一个期日进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集中审理的例外主要体现在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两个方面。前者如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以及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被告人脱逃、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等;后者如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以及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讼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等。[难度系数]**
更多“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 )

    A.案件一旦开始审理即不得更换法官
    B.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
    C.更换法官或者庭审中断时间较长的,应当重新进行审理
    D.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审判的基本原则。选项A、B正确。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选项C正确。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法庭因故延期审理较长时间者,应重新进行以前的庭审。选项D错误。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是“审判公开原则”的体现,不是“集中审理原则”的体现。

  • 第2题:

    下列哪些选项体现了集中审理原则的要求?

    A:案件一旦开始审理即不得更换法官
    B: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
    C:更换法官或者庭审中断时间较长的,应当重新进行审理
    D: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

    答案:A,B,C
    解析:
    选项A、B正确,集中审理原则,又称不中断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应在不更换审判人员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审理的诉讼原则。选项C正确,法庭审理应不中断地进行,法庭因故延期审理较长时间者,应重新进行以前的庭审。选项D错误,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是“审判公开原则”的体现,不是“集中审理原则”的体现。

  • 第3题:

    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直接言词原则的要求?

    A.法官亲自收集证据

    B.法官亲自在法庭上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

    C.法庭审理尽可能不中断地进行

    D.法庭审理应当公开进行证据调查与辩论


    法官亲自在法庭上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

  • 第4题:

    关于普通程序的重要性,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普通程序是一审诉讼案件的审理程序
    B: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在普通程序中有集中体现
    C:普通程序是民事审判程序中体系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程序
    D:其它审判程序审理案件时遇有本程序没有特别规定的,应当适用普通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审理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普通程序【详解】普通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审理诉讼案件通常所适用的程序,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最基本的程序,在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立法上看,它被规定在众多程序之首,这部分条文最多,内容最复杂,集中体现了民事诉讼的结构性、完整性和层次性,因此是其他诉讼程序的基础。与简易程序、二审程序相比,普通程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程序的基础性和独立性;二是具有程序的完整性;三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此,B、C、D三选项说法是正确的。普通程序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其是一审诉讼案件的审理程序,而是因为它是其他程序的基础,因此A选项说法是不正确的,不应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 第5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结合刑事诉讼基本原理,关于这一表述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体现了我国刑事诉讼职能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
    B、体现了刑事诉讼直接原则的要求
    C、体现了刑事审判的程序性特征
    D、体现了刑事审判控辩式庭审方式改革的方向

    答案:B
    解析:
    “让审理者裁判”,其重大意义就在于打破过去司法权力运行的“行政化”、“层级化”状况,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审与判分离”问题,实现“审与判相统一、相一致”,裁判者必须是审理者,必须要有“亲历性”。同时“让审理者裁判”,也明确无误要求还权给“审理者”,要让“审理者”而非任何其他人作出裁判,也就是要求审理者必须有权进行裁判,审理者必须要有独立地位、独立人格和充分的裁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