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某县法院的法官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时认为该合同内容违反了社会公德,因此判定该合同无效。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德都是法的渊源
B.在本案审判中,法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C.判决的可接受性是法官在判案过程所考量的因素
D.违反公共道德的民事行为也可能被法院判为无效,这说明在司法审判中,道德规范具有和法律规则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1题:
《民法通则赚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队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
A.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
B.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
C.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
D.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第2题: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 )。
A.国家政策
B.民事习惯
C.社会公德
D.行政规章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保险法》第五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原则。
第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除了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外,应当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9题:
妇女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履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第10题: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
第11题: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适用外方所在国法律解决纠纷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合同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B.合同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C.合同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合同订立以后,当事人可以随意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第1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这条规定,下列哪些理解不正确?( )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的行为。
第19题: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七条 “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行为人有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20题: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
第21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下列行为中,没有违反该条规定的是()。
第22题: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23题:
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
民事义务能力
相应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24题:
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德都是法的渊源
在本案审判中,法官的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
判决的可接受性是法官在判案过程所考量的因素
违反公共道德的民事行为也可能被法院判为无效,这说明在司法审判中,道德规范具有和法律规则同等的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