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讨论了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他们都认为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10个方面事项只能由法律调整,大体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法律的调整范围不明确的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但他们在如何具体认识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请指出他们下列见解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立法法规定的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范围,就是法律的全部调整范围。
B、乙同学强调,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民事制度、经济制度不能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定
C、丙同学说,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10个方面事项不是绝对只能由法律调整的,必要时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机关的授权也可以用行政法规调整
D、丁同学坚持认为,无论何种条件下,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等事项都不能由行政法规调整
第1题:
法律部门是对现行法进行的一种分类,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包括( )。
A.立法主体
B.立法程序
C.法律的调整对象
D.法律的调整方式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调整对象是立法的核心问题,它揭示了立法调整的因特定主体所产生的特定(),也是一法区别于另一法的基本标准。
第6题:
下列关于法律保留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下面关于法律与道德的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第8题:
部分同学在讨论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时都认为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10个方面事项只能由法律调整,大体上解决了长期以来法律的调整范围不明确的问题。但他们在如何具体认识法律的调整范围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请指出他们下列见解中不正确的见解()
第9题:
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范围广
道德和法律的调整范围是恒定不变的
道德的调整范围和法律调整范围不能相互转化
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大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构成违法
第10题:
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
法规关系
政治关系
第11题:
第12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是普通立法的基础
普通法律是对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如何调整作出规定,由有立法权的机关按普通立法程序所制订和颁布
是从法律制订的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所做的分类
第13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的过程,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主要表现在下面哪些方面?( )
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调整的发展过程
B.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
C.法律的产生经历了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浑然一体到法律与宗教规范、道德规范的分化、法律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
D.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法律部门是对现行法进行的一种分类,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包括()。
第17题:
科学技术对法律系统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具体言之,科技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科技的发展()。
第18题:
根据《立法法》,下列哪一事项只能由法律做出规定()
第19题:
根据立法法规定,只能制定法律的事项是?
第20题:
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扩大了法律调整范围,增加了建筑节能、交通运输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方面的内容。
第21题:
立法主体
立法程序
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的调整方式
第22题:
第23题:
调整范围不同
内容结构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调整手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