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涉嫌强奸罪、杀人罪,在公安机关收集到的下列证据中,哪些属于间接证据?A.在现场提取的刘某的毛发B.从被害人身上提取遗留物,经鉴定系刘某所留C.王某证明案发前看到刘某进入被害人住宅的证言D.带血的菜刀

题目

刘某涉嫌强奸罪、杀人罪,在公安机关收集到的下列证据中,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A.在现场提取的刘某的毛发

B.从被害人身上提取遗留物,经鉴定系刘某所留

C.王某证明案发前看到刘某进入被害人住宅的证言

D.带血的菜刀


相似考题
更多“刘某涉嫌强奸罪、杀人罪,在公安机关收集到的下列证据中,哪些属于间接证据? A.在现场提取的刘某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小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公安机关进行排查,刘某向侦查人员说,他曾听杨某向他炫耀当时如何不费力地入室盗窃的经过。刘某向侦查机关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的( )。 A.传来证据 B.间接证据 C.有罪证据 D.言词证据


    正确答案:ACD
    直接证据是可以单独证明案件主要犯罪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g-iz_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刘某的证言可以单独证明主要犯罪事实,属直接证据而非间接证据,所以B不当选。刘某的证言是他从杨某那里听来的,属于传来证据。刘某的证言是证明犯罪嫌疑人具有犯罪事实的证据,属于有罪证据。凡是表现为人的陈述,即以言词作为表现形式的证据,是言词证据。刘某的证言属于言词证据。故选ACD。

  • 第2题:

    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立案中的分工表述正确的是

    A.检察院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贪污贿赂案件中,发现刘某还涉嫌伙问其同事苏某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犯罪,检察院应当将刘某和苏某涉嫌的非法拘禁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B.田某涉嫌挪用公款被立案侦查并逮捕,侦查过程中发现田某还涉嫌重婚,如挪用公款与重婚互有牵连,检察院可并案侦查
    C.检察院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贪污贿赂案件中,发现刘某还涉嫌强奸罪。检察院应当将刘某的强奸罪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D.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时认为属于其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但是,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该案属于公安机关管辖,人民检察院需要将案件送公安机关重新侦查

    答案:B,C
    解析:
    根据《六机关规定》第1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污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在上述情况中,如果涉嫌主罪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由公安机关为主侦查,人民检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由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机关予以配合。
    选项A,刘某的贪污贿赂案件属于检察院侦查的案件范围,至于非法拘禁案件,注意,如果是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则属于检察院侦查,如果是没有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则属于公安机关侦查,这是本题最大的陷阱。从题干中的案情可知,本案的非法拘禁是利用职权实施的,因此也属于检察院侦查范围,所以并不需要移送到公安机关,A选项错误
    选项B,根据《六机关规定》第1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污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査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但是又根据《高检规则》第12条第2款规定,对于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相互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和诉讼进行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相关犯罪案件并案处理。可见,B项中如挪用公款与重婚互有牵连,检察院可并案侦査。B正确。
    选项C,根据《六机关规定》第I条规定,公安机关侦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检察院管辖的贪污贿赂案件时,应当将贪75贿赂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侦查贪污贿赂案件涉及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应当将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机关。选项中强奸案属于公安机关侦查,检察院应当将刘某的强奸罪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所以选项C正确
    选项D,根据《高检规则》第39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时认为属于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直接起诉弘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办理。选项中到了审查起诉阶段才发现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直接起诉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办理,选项D错误

  • 第3题:

    蔡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拘留,在侦查期间,公安机关收集到蔡某进行诈骗的手机短信,请问手机短信属于下列哪一种证据?
    A.书证
    B.视听资料
    C.电子数据
    D.证人证言


    答案:C
    解析:

  • 第4题:

    直接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往往能够直接地单独地证明犯罪嫌疑人是不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

    A.张某涉嫌诈骗杀人案中,被害人何某关于张某给自己造成的财产损失的陈述
    B.杨某涉嫌杀人案中,证明杨某指纹与现场提取指纹同一的鉴定意见
    C.李某涉嫌放火案中,现场提取的显示电线短路引发大火的监控视频
    D.王某涉嫌故意伤害案中,证明人邓某证明王某到过案发现场的证言

    答案:C
    解析:
    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证据主要有:(1)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3)现场目击者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证言;(4)记载有关犯罪内容的书证;(5)某些通过监控设备摄录的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选项A虽然属于被害人陈述,但只有被害人其能指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为时,才可以成为直接证据。其他的不行,故A错误;B属于鉴定意见,是间接证据;选项C是属于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视听资料,故正确;选项D属于证人证言,但是并不能指认其就是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不属于直接证据。因此选择C选项。

  • 第5题:

    1999年的一天,摄影爱好者小柳在某风景区拍照时无意中录下了刘某强奸其女同学的镜头,县公安机关在侦破这起强奸案件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了这盘录像带。那么,该录像带属于()。

    • A、物证
    • B、视听资料
    • C、直接证据
    • D、原始证据

    正确答案:B,C,D

  • 第6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 A、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
    • B、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
    • C、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
    • D、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下列哪些人有权为刘某申请取保候审()。

    • A、刘某本人
    • B、刘某的父亲
    • C、刘某的叔叔
    • D、刘某聘请的律师

    正确答案:A,B

  • 第8题:

    下列关于刑事拘留羁押期限正确的是()。

    • A、王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在王某拘留后的第3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 B、赵某涉嫌流窜盗窃犯罪,在赵某拘留后的第30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 C、关某、李某涉嫌强奸罪,在关某、李某拘留后的第35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 D、刘某涉嫌结伙抢劫犯罪,在刘某拘留后第33日,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

    正确答案:A,B

  • 第9题:

    问答题
    案情:2003年辽宁省商人张某某突然死亡,周围的群众反映可能是他的妻子刘某与其奸夫占某合谋害死的。 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了以下证据: (1)刘某供认,为了同占某结婚,两人多次谋划杀死张某某,最终乘张某某熟睡的时候,占某用铁锄将其杀害。 (2)占某向侦查机关做了与刘某一样的供述,承认杀了张某某。 (3)刘某的公公,即张某某的父亲说,在张某某死的当天,他不在家,听儿媳妇刘某说张某某是不小心摔倒死的。 (4)邻居张三证明,刘某与占某通奸已久,周围的人所共知,张某某的父母也有所耳闻,只是,他们一家老实,没有声张。 (5)从占某家里搜出来的铁锄一把,其外形与死者的伤口吻合;铁锄上有血迹,经鉴定与死者张某某的血相吻合。 (6)张某某的尸体。问题: (1)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收集的上述证据分属于哪些法定证据种类? (请按照法定证据种类,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分类列举) (2)侦查机关收集的上述证据中,哪些是无罪证据?哪些是间接证据?哪些是传来证据?哪些是言词证据?

    正确答案: (1)物证:铁锄(1分)、铁锄上的血迹(1分)、张某某的尸体(1分);
    证人证言:刘某公公的证言(1分)、邻居张三的证言(1分);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刘某的供述(1分)、占某的供述(1分);鉴定结论:铁锄上血迹的鉴定(1分)。(2)无罪证据:刘某公公的证言、(2分)间接证据:铁锄(1分)、铁锄上的血迹(1分)、邻居张三的证言(1分)、铁锄上血迹的鉴定
    (1分)、张某某的尸体(1分);
    传来证据:刘某公公的证言(1分);言词证据:刘某公公的证言(1分)、邻居张三的证言(1分)、刘某的供述(1分)、占某的供
    述(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刘某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律师洪某担任其辩护人。关于洪某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会见刘某应当经公安机关许可 

    B

    可申请将监视居住的地点变更为刘某的住处 

    C

    可向刘某核实有关证据 

    D

    会见刘某不受监听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刘某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律师洪某担任其辩护人。关于洪某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
    A

    会见刘某应当经公安机关许可

    B

    可申请将监视居住的地点变更为刘某的住处

    C

    可向刘某核实有关证据

    D

    会见刘某不受监听


    正确答案: B,C
    解析:
    ACD三项,《刑事诉讼法》第39条第3、4、5款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关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辩护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通信,适用第1款、第3款、第4款的规定。
    B项,《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申请变更监视居住的地点属于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 第12题:

    单选题
    检察院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贪污贿赂案件中,发现刘某还涉嫌伙同其同事苏某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犯罪。关于新发现的犯罪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将刘某涉嫌的两个犯罪以及苏某涉嫌的犯罪并案处理,由检察院一并侦查

    B

    将刘某涉嫌的两个犯罪并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C

    将刘某和苏某涉嫌的非法拘禁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D

    将刘某涉嫌的两个犯罪以及苏某涉嫌的犯罪,移送公安机关一并侦查


    正确答案: C
    解析:
    《高检规则》第8条第1款规定,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对于两个罪行,检察院皆有管辖权,所以,应由检察院一并侦查

  • 第13题:

    检察院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刘某贪污贿赂案件中,发现刘某还涉嫌伙同其同事苏某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犯罪。关于新发现的犯罪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将刘某涉嫌的两个犯罪以及苏某涉嫌的犯罪并案处理,由检察院一并侦查
    B:将刘某涉嫌的两个犯罪并案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C:将刘某和苏某涉嫌的非法拘禁犯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D:将刘某涉嫌的两个犯罪以及苏某涉嫌的犯罪,移送公安机关一并侦查

    答案:A
    解析:
    【考点】立案管辖【详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第2款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据此,刘某与其同事苏某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犯罪,应由检察院负责侦查。另外,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12条第2款规定,对于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相互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和诉讼进行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相关犯罪案件并案处理。刘某涉嫌贪污罪和非法拘禁罪数罪,且与苏某涉嫌共同犯罪,可以并案侦查,因此本题选A。

  • 第14题:

    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有哪些?
    A.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向侦查人员所作的有关犯罪过程的供述
    B.侦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C.被害人关于刘某抢劫其钱财的陈述
    D.沾有血迹的杀人凶器


    答案:A,C
    解析: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向侦查人员所作的有关犯罪过程的供述,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不是经过转述的,为原始证据;而且其供述也是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即能证明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所以A项正确。被害人关于刘某抢劫其钱财的陈述,也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不是经过转述的,也是原始证据;而且其陈述同样是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即能证明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所以C正确。

  • 第15题:

    张某、李某涉嫌抢劫某金店案的下列哪一证据既属原始证据,又属于直接证据?
    A.张某、李某作案用的砍刀和奥迪汽车
    B.证明现场留有张某、李某血足迹的鉴定意见
    C.证明案发前曾在金店看见张某、李某的证人证言
    D.在金店提取的证明张某、李某持刀抢劫的监控录像


    答案:D
    解析:

  • 第16题:

    张某向刘某借款5万元,到期拒绝归还,于是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刘某向法院提交了张某向他商量借款的亲笔书信一封,则该封信属于( )。

    A.原始的直接证据
    B.原始的间接证据
    C.传来的直接证据
    D.传来的间接证据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民事证据的分类。所谓直接证据是指能够单独、直接证明待证事实的全部或部分的证据;而间接证据是通过该证据与其他证据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才能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在本案中,只凭借一封张某向刘某商量借款的亲笔书信并不能证明张某向刘某借款的事实,需要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因此属于间接证据。原始证据是来源于案件事实本身的证据,如合同原本、侵权行为中的受损害物品等;而传来证据是指来源于证据的证据,如合同的复印件、依据受损害物品所制作的录像带等。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原始证据的效力通常高于传来证据。在本案中,张某向刘某商量借款的亲笔书信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本身,应该属于原始证据,而非传来证据。

  • 第17题:

    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 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
    • 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 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正确答案:A,D

  • 第18题:

    下列证据既是传来证据也是直接证据的是()。

    • A、证人刘某听某甲讲的某犯罪事件是某乙所为的证言
    • B、现场提取的指纹
    • C、带血迹的匕首
    • D、被害人谢某从朋友那里得知犯罪嫌疑人是张某的陈述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刘某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犯罪被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律师洪某担任其辩护人。关于洪某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A、会见刘某应当经公安机关许可 
    • B、可申请将监视居住的地点变更为刘某的住处 
    • C、可向刘某核实有关证据 
    • D、会见刘某不受监听

    正确答案:B,D

  • 第20题:

    多选题
    下列证据中,既属于直接证据又属于原始证据的有哪些?()
    A

    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向侦查人员所作的有关犯罪过程的供述

    B

    侦查人员在现场提取的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C

    被害人关于刘某抢劫其钱财的陈述

    D

    沾有血迹的杀人凶器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公安机关在侦查王某盗窃罪时,收集到以下证据,其中属于直接证据的有()
    A

    现场发现的王某的指纹

    B

    在王某家里发现的被盗的赃物

    C

    在王某身上搜查到的用来撬锁的工具

    D

    王某承认盗窃的供述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刘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下列哪些人有权为刘某申请取保候审()。
    A

    刘某本人

    B

    刘某的父亲

    C

    刘某的叔叔

    D

    刘某聘请的律师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

    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

    C

    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D

    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正确答案: C,B
    解析:
    错误是指行为人的认识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相同的法益,行为人的认识内容与客观事实仍属同一犯罪构成的情况。打击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因果关系的错误是指侵害的对象没有错误,但造成侵害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与行为人所预想的发展过程不一致,以及侵害结果推后或者提前发生的情况。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的情况下,虽然客观上存在事前行为与事后行为之分,但两个行为是密切联系的,事后行为是事前行为的延续,主观上具有概括故意,因而视为一个故意行为较妥。
    AB两项,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故意对潘某本人实行打击行为,并没有把潘某杀死,却误以为把潘某杀死了,刘某对打击对象并未认识错误,而是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存在认识错误,这是一种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而非打击错误。
    CD两项,甲出于杀乙的意图勒其脖颈,使乙陷于假死状态。甲误认为乙已经死去,为消灭罪证而将乙投入水中,实际上乙是溺死的,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而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不阻断行为人对结果承担故意责任的,刘某对潘某的死亡承担故意责任,即故意杀人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