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经共谋后到丙的住所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第二天,甲发现丙的钱包里有一张已经中了5万元的彩票,即兑了奖。就甲拿走被害人钱包和私自兑奖的行为而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和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B.甲单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C.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D.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题目

甲、乙经共谋后到丙的住所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第二天,甲发现丙的钱包里有一张已经中了5万元的彩票,即兑了奖。就甲拿走被害人钱包和私自兑奖的行为而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和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单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考题
更多“甲、乙经共谋后到丙的住所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第二天,甲发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男将乙女强奸后刚刚离去,乙坐地哭泣,恰逢丙男路过,问为何哭泣,乙将刚才被强奸之事告知,丙顿起歹念,也将乙强奸。强奸后,丙强行拿走乙的手机。对于此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某和丙构成强奸共犯

    B 丙有轮奸情节,应当加重处罚

    C 丙构成诈骗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D 丙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参考答案:ABC

  • 第2题:

    甲赌博成瘾,欠乙赌债2万元,向丙借高利贷3万元,乙和丙多次催要未果,遂劫持了甲的妻子,并威胁称,如果甲再不还钱的话就强奸甲妻。后乙趁丙出门时强奸了甲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丙构成绑架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B.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C.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共犯

    D.乙、丙构成敲诈勒索罪、强奸罪


    正确答案:B

  • 第3题:

    共用题干

    甲、乙预谋抢劫出租车。二人骗租丙驾驶的小型出租车,途中甲、乙用事先预备的橡胶锤将丙击昏,抢得丙的汽车、手机、现金共计价值人民币12000元,以及信用卡1张。甲与乙见丙昏迷不醒,遂谋划活埋丙灭口。丙佯装昏迷,趁甲寻找挖掘工具离开之机,告知乙信用卡密码,以此为条件哀求乙放其逃走。乙同意掩埋时挖浅坑、少埋土,并告知掩埋时将丙的脸朝下。甲拿把铁锹返回,乙向甲称其一人挖坑掩埋即可,让甲到车上休息。乙挖了一个浅坑,并按与丙约定的方式将丙掩埋。甲、乙离开后,丙爬出土坑获救。后经鉴定,丙所受损伤为轻伤。抢劫后甲由于不知信用卡密码猜了两次不符合而将信用卡抛弃,乙在旁也佯装不知,趁甲不注意拾走信用卡并根据丙提供的密码在提款机上提款3次共获得现金15000元,事后独吞。则对甲、乙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二人系抢劫罪共犯,并属在交通工具上抢劫的结果加重犯
    B:甲、乙二人系故意杀人罪共犯,并且甲系犯罪未遂,乙系犯罪中止
    C:乙使用抢来的信用卡提款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参与抢劫的数额为12000元,乙参与抢劫的数额为27000元

    答案:B,D
    解析:
    绑架罪的实质是被害人处于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实力支配下,然后利用被绑家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向他们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如果行为人绑架他人后,直接向被绑家人勒索财物,而不是利用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担心向他人勒索财物的,应定为抢劫罪。本案正是这样,甲逼迫乙拿出10万元,并没有逼迫乙的妻子,乙妻也不知道乙被绑架,因此不符合绑架罪的特征,应以抢劫罪论处。
    张某虽然是国家工作人员并且也采取了窃取的方法,但是张某并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因此其行为不能构成贪污罪只能构成盗窃罪。张某将窃取的2万元藏在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袋里,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其行为已经使被害人丧失对该笔款项的控制,故成立犯罪既遂:
    强迫交易罪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本来就不是经常进行商业活动,而且采用强度较大的暴力行为,强迫别人以显著高于市场价进行交易的,应该认定为抢劫罪,而不是强迫交易罪。本案甲、乙、丙3人先以劣质茶叶冒充极品龙井,属于诈骗行为,在罪行暴露之后实施暴力,可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
    本案构成抢劫罪而不是绑架罪,因为甲挟持保安的目的是当场取财,其挟持保安是为了对银行职员丙造成心理上的恐惧,迫使其当场交付钱款。这和3人同行,劫匪对其中一人实施暴力,逼迫另外两人当场交付身上钱款一样。而后者显然是抢劫。另外,甲要求的也不是保安的赎金,而是储蓄所现场的营业款。本案的抢劫是既遂。其原因不在于甲在乙脖子上划了一刀,是否给乙造成了轻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抢劫致人轻伤以上或者劫到财物,均为既遂),而在于甲已经因为其暴力行为获得了财物。
    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并实施抢劫行为,触犯了《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构成抢劫罪,但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小型出租车不属于交通工具,因而甲、乙不是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A选项错误。甲与乙谋划活埋丙灭口,但是并未达到目的,原因在于乙的放弃行为,对此,甲不知,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而乙是中止,B选项正确。C选项中,乙抢来信用卡并使用只构成抢劫罪一罪,类似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只定盗窃罪一罪。D选项中,盗窃不知密码的信用卡未提取现金,信用卡中数额不能计入盗窃数额;而乙抢劫后得知密码,相当于拿到保险柜钥匙。
    占有,是指对财物事实上的支配状态,不仅包括物理范围内的支配,而且也包括社会观念上可以推知财物的支配人的状态。既然占有是事实上的支配,其成立就要求占有行为符合客观要素(支配财物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要素(主观上支配财物的意思)。占有一般来说是人与财物之间有较为接近的空间关系。占有状态与财物的形状、性质休戚相关。在权利人直接把持、监守该财物的场合,占有权由其行使,排斥他人的占有。甲作为私营速递公司的卸货员,其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收取的货物从汽车上卸下,再按送达地重新装车。甲不具有受委托保管、监管、占有、控制财物的职责,因为该公司雇请专人进行监督,甲所窃取的是“他人”占有、控制的财物,而非自己保管、占有的他人财物。甲是在公司监督人员上厕所之机,实施盗窃行为,其行为属于对他人占有的财物进行窃取,因此构成盗窃罪。在盗窃既遂之后,伪造被盗现场,掩盖犯罪事实的行为,不再构成诈骗罪。
    《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本案中,冶某扒上大轿车,窃取乘客行李,属于盗窃罪,但当罪行被人发觉后,二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砸坏车辆,打伤乘客及失主多人,其行为已由盗窃转化为抢劫。因而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

  • 第4题:

    甲乙共谋奸淫丙女,二人到丙家楼下后,甲心里害怕,劝乙放弃,乙不听劝告,甲即独自回家。乙上楼后将丙女打晕,对其实施奸淫后顺手拿走丙价值8000元的名表,丙女伤情经法医鉴定构成重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乙构成强奸罪,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强奸罪,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
    C.甲乙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
    D.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答案:D
    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已经具有了共同实施犯罪的主观方面的共同犯意。虽然在中途放弃,但如果未有效制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共犯人也应当认定共同犯罪的成立。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不成立共同犯罪,行为人独立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甲乙基于共同的强奸故意,即使甲退出没有实施犯罪,但甲没有有效制止结果发生,甲乙两人成立强奸罪的共同犯罪。对于超过共同故意之外的强奸行为和盗窃行为,由乙自己承担。
    因此选择D选项。

  • 第5题:

    甲将祖传的梅瓶与乙签订了买卖合同,乙已付款,甲打算第二天交付,在交付前,丙愿意出更高的价钱购买此梅瓶,甲将梅瓶交付给了丙,丙还未付款。请问,梅瓶的所有权归谁?()

    • A、甲
    • B、乙
    • C、丙
    • D、乙或丙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甲、乙两人合谋抢劫,经过事先调查,趁被害人丙的丈夫外出之机,晚间闯入丙家。进屋后,由乙将丙押至一间空屋看守,甲到其他房间收劫钱财。乙在看守丙的时候,见屋内无人,突起歹念,遂将丙强奸。对强奸行为()。

    • A、甲,乙两人共同负责
    • B、乙两人共同负责,但对甲应从轻处罚
    • C、由乙一个人负责
    • D、甲,乙二人共同负责,都为主犯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甲(男)、乙(男)通谋共同盗窃,乙在外面望风,甲入室行窃,甲入室后不慎将地上脸盆踢翻,将丙(女)惊醒,甲遂停止盗窃,强奸了丙,事后与乙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盗窃罪和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 B、甲构成强奸罪,乙构成盗窃罪
    • C、甲构成强奸罪,乙无罪
    • D、甲构成盗窃罪(未遂)、强奸罪,应数罪并罚;乙构成盗窃罪(未遂)

    正确答案:D

  • 第8题:

    甲、乙通谋到丙家盗窃,乙在外面望风,甲入室行窃。甲入室后见丙面容姣好,便强奸了丙,事后偷偷拿走丙的手机(价值300元),与乙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人构成盗窃罪和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 B、甲构成强奸罪,乙构成盗窃罪
    • C、甲构成强奸罪,乙构成盗窃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D、甲构成盗窃罪、强奸罪,应数罪并罚;乙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D

  • 第9题:

    甲赌博成性,先后欠下乙赌债2万元,并向丙借下高利贷1万元,乙和丙多次催要未果,遂劫持了甲的妻子,并向甲宣称,如果甲再不还钱的话就会强奸甲妻。后乙趁丙出门买饭时强奸了甲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丙构成绑架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 B、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共犯,乙单独成立强奸罪
    • C、乙、丙构成非法拘禁罪、强奸罪共犯
    • D、乙、丙构成敲诈勒索罪、强奸罪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多选题
    甲、乙经共谋后到丙的住所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第二天,甲发现丙的钱包里有一张已经中了5万元的彩票,即兑了奖。就甲拿走被害人钱包和私自兑奖的行为而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和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

    甲单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D

    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A,D
    解析: 乙与甲在盗窃上没有意思联络,不是共犯;甲在强奸妇女后,偷拿被害妇女的财物,单独构成盗窃罪。《审理抢劫、抢夺刑案的意见》:“行为人实施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觉,利用被害人不能反抗、不敢反抗的处境,临时起意劫取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以及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之后,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此前所实施的具体犯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可见“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后“私自兑奖的行为”是盗窃的后续(销赃、兑现赃物价值)行为,不另定他罪。

  • 第11题:

    多选题
    甲男将乙女强奸后刚刚离去,乙坐地哭泣,恰逢丙男路过,问为何哭泣,乙将刚才被强奸之事告知,丙顿起歹念,也将乙强奸。强奸后,丙以借用为由,将乙的手机拿走。对于此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某和丙构成强奸共犯

    B

    丙有轮奸情节,应当加重处罚

    C

    丙构成诈骗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D

    丙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甲和丙实施强奸行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没有共同犯意联络,不构成共同犯罪,同样也就没有轮奸情节。丙将乙的手机拿走,是利用乙在被其强奸后不敢反抗而强行夺取乙的财物,应认定为抢劫,而非诈骗。

  • 第12题:

    多选题
    甲向乙借款5000元,并将自己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质给乙。乙在出质期间将电脑无偿借给丙使用。丁因丙欠钱不还,趁丙不注意时拿走电脑并向丙声称要以其抵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
    A

    甲有权基于其所有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B

    乙有权基于其质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C

    丙有权基于其占有被侵害请求丁返还电脑

    D

    丁有权主张以电脑抵偿丙对自己的债务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B两项,《物权法》第34条规定,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对甲(所有权人)、乙(质权人)而言,丁对电脑的占有属于无权占有,甲和乙有权请求丁返还电脑。
    C项,《物权法》第245条第1款规定,占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被侵占的,占有人有权请求返还原物;对妨害占有的行为,占有人有权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因侵占或者妨害造成损害的,占有人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本题中,丙是有权占有人,可以基于占有物返还请求权请求无权占有人丁返还电脑。
    D项,自助行为是自力救济的一种形式。其成立要件之一是时间紧迫,来不及请求公力救济。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于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义务时,对其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予以留置并就其变价优先受偿的权利。丁趁丙不注意时拿走电脑并非自助行为或行使留置权的行为,而是一种违法侵占行为

  • 第13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某日晚,甲、乙如约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正确答案:BD
    解析: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所以,成立共同犯罪需要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在本案中,甲、乙只有共同盗窃的故意,没有共同强奸的故意,所以,甲、乙应当在盗窃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而甲单独成立强奸罪,乙对甲的强奸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具体而言,本题考查的是共同实行过限行为的定性。

  • 第14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应如何处理?()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答案:B,D
    解析:
    【详解】
    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甲乙两人在盗窃范围内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但在强奸范围内没有共同犯罪的故意和行为,乙不成立强奸罪。故选BD。

  • 第15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共谋杀丙,二人携带枪支来到丙的住处,甲向丙开了一枪,将丙打伤。甲看到丙很痛苦,就自动停止射击,退到屋外。乙开枪将丙杀死。甲成立犯罪中止,乙成立犯罪既遂
    B:甲、乙共谋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前去杀死了丙。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既遂
    C:甲、乙共谋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前去杀丙,但在举枪射击时,被对方一脚踹倒在地动弹不得。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未遂
    D:甲、乙、丙三人共谋对丁女实施轮奸,共同对丁女实施暴力后,甲、乙实施了奸淫行为,但丙因丁女的苦苦恳求,出于怜悯放弃了强奸行为。本案中,甲、乙、丙都成立强奸罪的既遂

    答案:D
    解析:
    【考点】共同犯罪与犯罪形态。详解:A项中,根据刑法共同正犯的理论,如果共同正犯中的一部分正犯中止自己的行为,但其他正犯的行为导致结果发生时,均不成立中止犯,而应成立既遂犯,二人均成立既遂。B选项中,二人均为既遂;共同正犯已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就是共同正犯的未遂,故C选项中二人均成立犯罪未遂;D选项,丙放弃奸淫行为的情节,对丙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

  • 第16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屋外望风,甲进入丙家,见丙女一人在家,就对丙女实施了强奸行为,对本案的处理为(  )。
    A.甲、乙都构成强奸罪的共犯
    B.甲、乙在盗窃范围内成为共犯
    C.甲、乙分别构成强奸罪的单独犯
    D.甲成立强奸罪


    答案:B,D
    解析:
    【精解】由于甲、乙二人具有盗窃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所以成立盗窃的共同犯罪。但是甲的强奸行为超出了甲、乙二人盗窃的共同故意的范围,所以甲成立强奸罪,而乙不成立强奸罪。故选B、D项。

  • 第17题:

    甲、乙经共谋后到丙的住所对其实施了强奸,事后,甲趁丙不注意之机,将丙的钱包拿走。第二天,甲发现丙的钱包里有一张已经中了5万元的彩票,即兑了奖。就甲拿走被害人钱包和私自兑奖的行为而言,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和乙成立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 B、甲单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 C、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D、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诈骗罪,应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C

  • 第18题:

    简要案情:甲、乙二人居住在A县,该二人预谋到居住在该县的丙某(女)家盗窃。2005年7月8日晚,该二人观察到丙的丈夫外出多日,便乘夜色蒙面闯入丙家,丙发现大声呼叫,甲便强行将丙推入洗手间,并对丙进行看管,由乙寻找财物。甲在看管丙的过程中,忽生歹念,强行奸污了丙。丙之后到派出所报案。当日下午,该派出所在出租屋内将甲乙抓获。 如果甲在强奸丙时,丙极力反抗,并大喊大叫,甲怕被人发现反复将丙的头部撞向墙壁,实施完强奸行为后,发现丙不再反抗,拉开电灯,发现丙没有了气息,遂匆忙逃走。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甲的行为以强奸罪定罪。因为甲是在强奸的过程中使被害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不再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 第19题:

    甲和乙共谋杀丙。甲在外望风,乙进入丙家实施杀害行为。乙在杀害过程中自动放弃了杀人行为,丙未死。甲、乙均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因没有造成丙的人身损害,对二人应当免除处罚。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甲男将乙女强奸后刚刚离去,乙坐地哭泣,恰逢丙男路过,问为何哭泣,乙将刚才被强奸之事告知,丙顿起歹念,也将乙强奸。强奸后,丙以借用为由,将乙的手机拿走。对于此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某和丙构成强奸共犯
    • B、丙有轮奸情节,应当加重处罚
    • C、丙构成诈骗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 D、丙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应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B,C

  • 第21题:

    单选题
    关于正当防卫,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误将乙当作杀人犯,正准备拿刀将其砍倒,丙发现了甲的行为,于是向甲开枪,打伤其胳膊,保护了乙。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B

    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C

    甲、乙共谋伤害丙,在殴打丙的过程中,甲发现乙欲杀害丙,便出手制止,乙不听,甲便将乙打伤。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D

    甲强奸乙后准备逃离现场,恰被服务员丙撞见,丙将甲打死,丙的行为成立特殊正当防卫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A项,不法侵害既包括故意的不法侵害,也包括过失的不法侵害。成立正当防卫要求的不法侵害并不区分故意或者过失。甲将乙当成杀人犯属于过失的不法侵害,丙将甲射伤的行为也构成正当防卫
    B项,设立防卫装置后,遇到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该装置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发挥作用制止了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时,构成正当防卫,故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C项,丙所面临的危险虽然是甲乙所共同制造的,但是对于乙明显超出共谋故意的杀人行为,甲依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故甲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D项,丙在杀害甲的时候,甲的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故其杀害甲的行为不构成正当防卫。

  • 第22题: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在一起工作,有人趁别人不注意拿走一件物品藏匿了起来。领导发现后问是谁干的,甲说:“是乙干的。”乙说:“不是我干的。”丙说:“不是我干的。”丁没表态。现知三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由此可以推出,拿走物品藏匿起来的人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下列有关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共谋盗窃,甲在外放风,乙进入一户人家室内,乙进入发现没有值钱的财物,但是将女主人强奸,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但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B

    甲、乙事前并无通谋,但同时向仇人丙开枪,丙中枪死亡,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C

    甲、乙共谋,相互串通骗取同乡丙钱财,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D

    共同过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A项中乙属于实行过限,过限的强奸行为由乙单独承担;入户盗窃未遂的,构成盗窃罪。B项中,甲、乙属于同时犯,不构成共同犯罪。C项中,甲、乙属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只限于故意犯罪,共同过失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因此D项正确。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抢劫罪,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甲为了报复乙而持木棍将乙打成轻伤,乙误以为自己遭遇抢劫,遂将钱包扔下逃离,甲将装有1万元现金的钱包拿走,甲成立抢劫罪(既遂)

    B

    甲让乙带着菜刀,在一旁为自己抢夺放风。甲构成抢夺罪,乙构成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

    C

    甲抢夺乙的财物之后,乙大喊,旁边店铺的丙出门看热闹,甲以为丙是来抓自己的,将丙打伤,甲构成(事后)抢劫罪

    D

    甲入户盗窃被发现后为抗拒抓捕向被害人乙的腹部猛踢了一脚,后经过现场的甲的好友丙知晓真相后接受甲的请求又向乙的腹部猛踢了一脚,乙死亡,不管谁踢死的,甲都成立(事后)抢劫致人死亡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项,甲并非是为了取得财物而对乙使用暴力压制其反抗。其行为不成立抢劫罪,而成立故意伤害罪侵占罪
    B项,甲和乙成立共同犯罪,部分实行全部责任,虽然甲没有带菜刀,但是其和乙成立共犯,甲也需要为乙携带菜刀的行为负责。二人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
    C项,事后抢劫中的暴力、胁迫的对象没有特别限定,即便丙不是来抓捕甲的,甲也构成(事后)抢劫罪。
    D项,如果是甲踢死的,甲当然成立(事后)抢劫致人死亡。如果是丙踢死的,那么该结果是甲和丙共同犯罪所导致的危害结果,甲依然要承担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