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某因出差借款。财务部门按规定给熊某开具了一张载明金额1万元的现金支票。熊某持支票到银行取款,银行实习生马某向熊某提出了下列问题:你真的是熊某吗?为什么要借1万元?熊某拒绝回答,马某遂拒绝付款。根据票据法原理,关于马某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侵犯熊某人格尊严
B.违反票据无因性原理
C.侵犯持票人权利
D.违反现金支票见票即付规则
第1题:
王某和张某是两个刚刚从事会计工作的年轻人。对相关财经法规不够熟悉。2008年10月10日,王某向张某签发了一张20万元的转账支票以一张l0万元的现金支票,王某在签发支票时使用普通的蓝色水笔填写,并且没有签章。张某将20万元的转账支票交给银行,银行不予转账,退还了该支票,并且提出要对王某处以罚款。张某又将10万元的现金支票背书转让给徐某,徐某是一位从业多年的,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拒绝接受张某转让的现金支票,认为其不合法。王某的开户银行是广州市城南支行,账户余额只有8万元。
请根据现行有关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请问在王某对张某开具支票的行为中,支票基本的当事人中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分别是谁?
(2)请问王某在对张某签发支票时犯了哪些错误?并说明原因。
(3)银行为何退票,并且要对王某处以罚款?按照相关规定,罚款金额为多少?
(4)徐某为何拒绝接受张某转让的现金支票?王某,张某该如何避免以后在犯类似错误?
第2题:
根据材料,回答 41~45 题:
某刑警队侦查员邢某着便装执行任务时,看到熊某正在商店购买东西。邢某上前要熊某跟他走二趟。熊某知其是侦查员,于是撒腿就跑。邢某抬起警棒,朝熊某喊“站住”。随即朝熊某砸去,正中脑部,将其打倒在地,熊某死亡。
第 41 题 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是否对熊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
A.要承相应任
B.不承担贡任
C.不承担责任,但需要从道义上对熊某的死亡进行赔偿
D.无所谓
第3题:
某刑警队侦查员邢某着便装执行任务时,看到熊某正在商店购买东西。邢某上前要熊某跟他走一趟。熊某知其是侦查员,于是撒腿就跑。邢某抬起警棒,朝熊某喊“站住”。随即朝熊某砸去,正中脑部,将其打倒在地,熊某死亡。
问:
(1)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是否对熊某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
(2)谁为赔偿请求人?谁为赔偿义务叽关?
(3)对邢某应如何处理?
第4题:
第5题:
张某持刀追杀李某,李某的朋友熊某恰好路过,用气枪打伤了张某,熊某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
第6题:
玉雕熊龙的出现代表着()。
第7题:
侵犯熊某人格尊严
违反票据无因性原理
侵犯持票人权利
违反现金支票见票即付规则
第8题:
杨某、小强均是第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
女婴死亡后,应当发生法定的代位继承
为男婴保留的遗产份额由杨某、小强继承
为女婴保留的遗产份额由杨某继承
第9题:
熊某在运输途中利用其运输、保管货物的职务便利窃取货物。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熊某以秘密窃取的方式获得纪念金币,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熊某受运输公司委托具体负责该批货物,其在运输途中取得了对该批货物的控制权
该批纪念金币不是运输公司的财物,故熊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10题:
违反票据流通性原理
侵犯持票人权利
违反现金支票见票即付规则
侵犯李某人格尊严
违反票据无因性原理
第11题:
违反票据流通性原理
侵犯持票人权利
违反现金支票见票即付规则
侵犯李某人格尊严
违反票据无因性原理
第12题:
违反票据无因性原理
侵犯李某人格尊严
侵犯持票人权利
违反现金支票见票即付规制
第13题:
甲公司签发给某乙一张支票,其票面金额为1万元,当时甲公司在开户银行的帐面存款金额余额为9000元,次日某乙持甲单位的支票到银行转帐时,该甲公司的帐面存款余额为1.2万元,则这张支票为空头支票。( )
A.正确
B.错误
第14题:
在案例中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分别是( )。
A.熊某的父亲邢某
B.熊某的妻子邢某所在公安局
C.熊某的儿子邢某
D.熊某的哥哥邢某所在公安局
第15题:
熊某拥有30万元的家庭财产,向保险公司投保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20万元。在保险期间内熊某家中失火,当:
(1) 财产损失15万元时,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
(2) 家庭财产损失25万元时,保险公司又应赔偿多少?
第16题:
第17题:
大头儿子给两只小熊取的名字分别是()
第18题:
郭某在地铁盗窃杨某手机(价值4000余元),熊某在旁掩护。杨某发现手机被偷后,抓住郭某衣服,郭某向杨某挥舞拳头,熊某围上来打了杨某一拳。杨某夺回手机,两人逃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杨某、小强均是第一顺位的法定继承人
女婴死亡后,应当发生法定的代位继承
为男婴保留的遗产份额由杨某、小强继承
为女婴保留的遗产份额由杨某继承
第20题:
老虎熊,猎豹熊
大象熊,老虎熊
老虎熊,狮子熊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故意杀人罪(未遂)
故意伤害罪(未遂)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不构成犯罪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