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1题:
关于教唆犯,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你好,本题答案为AB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教唆犯独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传授犯罪方法罪与教唆犯罪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具有相似之处,如在唆使他人主观上产生犯罪的信念等方面都具有共同的促进作用。我国刑法对传授犯罪方法罪单独规定了罪名,因而在刑法上,同一人同一事既有教唆又有传授行为的,不实行数罪并罚。
第2题:
谢某教唆17岁的马某抢夺他人的手机,马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而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谢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犯
B.马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谢某教唆马某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D.谢某与马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3题:
肖某(女)是某幼儿园教师,在上室外课时,见儿童王某一直追打儿童周某,肖某屡次训斥王某,王某仍然追打周某,肖某恼怒中顺手将王某扯开,王某打了个趔趄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关于肖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间接故意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D.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司机肖某和采购员程某一起从外地进货回公司,在一小吃店吃午饭时,肖某在程某的拉劝下,喝了些啤酒。重新上路后,由于肖某喝酒后有些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拐弯时将行人马某撞成重伤。二人怕耽误回家的时间,但又怕人发现,就把马某抬到路边偏僻的树林,结果马某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9题:
丁某教唆15岁的肖某抢夺低年级同学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10题:
下列关于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11题:
袁某要求肖某回避符合规定,肖某应当回避
肖某的回避,由其所在派出所所长决定
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林某,应当从重处罚
许某在事发时未满14周岁,对其应当说服教育,不予处罚
第12题:
谢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犯
马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对谢某教唆马某犯罪的行为应从重处罚
谢某与马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13题:
王某教唆李某去抢银行,李某听从王某的教唆后,专门去勘探了银行的地形,但最后因为害怕被捕,并没有去实施,则下列对李某与王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A.李某与王某已经构成了共同犯罪
B.李某与王某俩人都没有构成犯罪
C.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罪名是教唆抢劫罪
D.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未遂),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中止),两者有牵连,但不是共同犯罪
第14题:
纺织女工林某因与工友袁某发生口角而怀恨在心,便唆使与其共同生活的13岁的小姑许某一同前去殴打袁某。次日晚,林某与许某拦下晚归的袁某,对其拳打脚踢。经医疗诊断,袁某身上多处受伤,伤势轻微。袁某报案后,A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民警肖某负责办理此案。但袁某以肖某系林某的同学,二人交往甚密为由,申请肖某回避。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袁某要求肖某回避符合规定,肖某应当回避
B.肖某的回避,由其所在派出所所长决定
C.对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林某,应当从重处罚
D.许某在事发时未满14周岁,对其应当说服教育,不予处罚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谢某教唆17岁的马某抢夺他人的手机,马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而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第20题:
宋某欠肖某3万元,肖某多次向宋某索要,但宋某以种种借口拖延不还。肖某遂将宋某骗出拘禁,使用暴力逼其还债,致使宋某重伤。肖某的行为构成()
第21题:
丁某教唆15周岁的肖某抢夺低年级同学的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第22题:
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23题:
李某与王某已经构成了共同犯罪
李某与王某俩人都没有构成犯罪
李某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罪名是教唆抢劫罪
王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未遂),李某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中止),两者有牵连,但不是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