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B.丙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C.乙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D.丙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题目

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

B.丙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

C.乙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

D.丙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D
更多“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2014年)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 A项,行贿人乙将银行卡交给国家工作人员甲的时候,甲就已经收受了“贿赂”。受贿罪的既遂标准是“收受财物”而不是消费财物,所以甲成立受贿罪既遂。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共同犯罪中,共犯人的犯罪形态保持一致,一人既遂,全体既遂。甲、乙共谋杀人,即使甲未去犯罪现场,但因乙按照甲教授的方法杀丙既遂,则甲也对该既遂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帮助犯的既遂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帮助实行犯制造了既遂结果;第二,帮助行为与既遂结果的发生具有因果关系,即既遂结果的发生离不开帮助犯的作用。由于甲将钥匙放错了位置,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也就是说甲的帮助行为与乙的既遂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甲构成帮助犯的未遂。故C项正确,当选。
    D项,如何判断犯罪是处于暂时性停顿还是处于终局性停止,只有是终局性停止,才构成犯罪形态,判断标准为:一是看行为人主观犯意是否完全消除;二是看行为人客观犯罪行为是否彻底结束。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此时甲的主观犯意已经消除,并且其犯罪行为已彻底结束,丙未死是由于甲意志以外的原因,成立犯罪未遂。故D项正确,当选。

  • 第2题:

    甲向乙行贿3万元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乙收下后放在书桌抽屉里。当晚,乙深夜未归,丙潜入乙家里盗走了该3万元。但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 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甲的不正当利益尚未取得之前,甲的行贿行为只能是行贿罪未遂
    B.甲的行为同时构成了行贿罪和使用假币罪,应数罪并罚
    C.因乙收受的是假币,所以其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D.虽然假币没有价值,但丙的行为仍然侵犯了乙对假币的占有,构成盗窃罪


    答案:A,B,C
    解析:
    甲用假币行贿,假币在本质上仍然是一 种财产,具有价值,所以甲的行为构成行贿罪,而且是既遂。乙的行为也构成受贿罪。由于甲使用的是假币,所以同时构成行贿罪和使用假币罪,是二者的想象竞合,应择一重罪处罚。而丙盗窃假币的行为也构成盗窃罪。故ABC均错误。

  • 第3题:

    甲给丙人民币1万元,让丙在5天内把自己的的仇人乙杀死。丙于次日夜潜入乙家见家中无人,遂翻箱倒柜盗走乙家中财物5千元。在这一案件中,甲的行为()

    • A、应当从重处罚
    • 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C、不构成犯罪
    • D、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4题:

    下列哪些选项中的甲属于犯罪未遂?

    • A、甲让行贿人乙以乙的名义办理银行卡,存入50万元,乙将银行卡及密码交给甲。甲用该卡时,忘记密码,不好意思再问乙。后乙得知甲被免职,将该卡挂失取回50万元 
    • B、甲、乙共谋傍晚杀丙,甲向乙讲解了杀害丙的具体方法。傍晚乙如约到达现场,但甲却未去。乙按照甲的方法杀死丙 
    • C、乙欲盗窃汽车,让甲将用于盗窃汽车的钥匙放在乙的信箱。甲同意,但错将钥匙放入丙的信箱,后乙用其他方法将车盗走 
    • D、甲、乙共同杀害丙,以为丙已死,甲随即离开现场。一个小时后,乙在清理现场时发现丙未死,持刀杀死丙

    正确答案:C,D

  • 第5题:

    下列选项中,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是()。

    • A、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在竞标过程中均高价投标
    • B、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在竞标前四家单位先进行内部竞价,选定丙为中标人后,再参加投标
    • C、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招标人向甲单位泄漏了标底
    • D、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乙单位为中标向招标人某国税局的局党委书记行贿

    正确答案:B

  • 第6题:

    多选题
    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
    A

    甲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

    B

    丙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

    C

    乙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

    D

    丙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用假币行贿的,对“行贿人”不能以行贿罪论,因为假币不具有使用价值,而“行贿人”完全是在利用欺骗手段来谋取不正当利益,应对“行贿人”以使用假币罪论处。
    BD两项,除刑法有特别规定外,违禁品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而刑法并没有规定盗窃假币罪这一罪名,故盗窃假币的,可以构成盗窃罪。
    C项,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里的“财物”为假币的,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 第7题:

    单选题
    甲和乙打算教训下丙,于是两人深夜潜入丙家所在的小区,乙在丙家门口望风,甲进入丙家后,发现丙没在家,于是顺手偷走了1万元的现金,随后对乙说:“丙不在家,算他走运,不教训他了。”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
    A

    甲、乙构成盗窃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B

    甲、乙构成故意伤害罪,两人是共犯关系

    C

    甲与乙都构成盗窃罪

    D

    甲构成盗窃罪,乙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甲向乙行贿五万元,乙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丙潜入乙家盗走该五万元。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

    B

    丙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

    C

    乙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

    D

    丙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本题考核行贿罪、受贿罪和盗窃罪。 用假币行贿的,对“行贿人”不能以行贿罪论,因为假币不具有使用价值,而“行贿人”完全是在利用欺骗手段来谋取不正当利益,应对“行贿人”以使用假币罪论处。A项错误。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里的“财物”为假币的,并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C项正确。 除刑法有特别规定外,违禁品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而刑法并没有规定盗窃假币罪这一罪名,故盗窃假币的,可以构成盗窃罪。B项说法错误,D项正确。

  • 第9题:

    甲和同事乙外出吃饭,看到乙的手机从口袋中滑出,但未告知乙。待和乙一起起身离去后,甲又回到饭店将手机索走。两天后,甲的朋友丙从外地出差,到甲家拜访,看到该手机后爱不释手,随即以市价将该手机买走,则(  )。
    A.该手机买卖行为属于无权处分
    B.乙得知后可以直接向丙追索该手机
    C.丙构成善意取得
    D.甲索走该手机以及将之出卖,主观上都有恶意,该手机买卖行为也构成欺诈


    答案:A,B
    解析:
    【精解】C项错在:无权处分不影响善意取得,但盗赃不适用善意取得。D项错在:在无权处分情形下,一般不认定为欺诈。

  • 第10题:

    赵某向钱某行贿五万元,钱某收下后顺手藏于自家沙发垫下,匆忙外出办事。当晚,孙某潜入钱某家盗走该五万元。事后查明,该现金全部为假币。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①孙某的行为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财产,不构成盗窃罪 ②钱某虽然收受假币,但其行为仍构成受贿罪 ③赵某用假币行贿,其行为成立行贿罪未遂,是实行终了的未遂 ④孙某的行为侵犯了乙的占有权,构成盗窃罪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正确答案:C

  • 第11题:

    甲给丙人民币1万元,让丙在5天内把自己的仇人乙杀死。丙于次日夜潜入乙家,见家中无人,遂盗走乙家中财物5000元。在这一案件中,甲的行为()。

    • A、应当从重处罚
    •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C、不构成犯罪
    • D、应当从轻处罚

    正确答案:B

  • 第12题:

    下列选项中,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行为是()。

    • A、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在竞标过程中均高价投标
    • B、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在竞标前四家单位先进行内部竞价,选定丙为中标人后,再参加投标
    • C、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招标人向甲单位泄漏了标底
    • D、甲、乙、丙、丁四家单位参加竞标,乙单位为中标向招标人某国税局的局党委书记行贿

    正确答案:C

  • 第13题:

    甲公司于4月1日向乙公司发出订购一批实木沙发的要约,要求乙公司于4月8日前答复。4月2日乙公司收到该要约。4月3日,甲公司欲改向丙公司订购实木沙发,遂向乙公司发出撤销要约的信件,该信件于4月4日到达乙公司。4月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回复,乙公司表示暂无实木沙发,问甲公司是否愿意选购布艺沙发,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要约失效的时间是()。

    • A、4月3日
    • B、4月4日
    • C、4月5日
    • D、4月8日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单选题
    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5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乙得知此事,当晚诱使甲8岁的儿子从家中取出此画给自己。该画在由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物权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本题中,由于该名画尚未交付给乙,也未交付给丙,所以乙和丙不享有所有权。乙和丙虽然都拿到了该幅名画,但由于乙和丁取得该画的方式都不是善意的,故该名画的所有权不属于乙和丙,故所有权仍归甲所有。

  • 第15题:

    单选题
    甲公司于4月1日向乙公司发出订购一批实木沙发的要约,要求乙公司于4月8日前答复。4月2日乙公司收到该要约。4月3日,甲公司欲改向丙公司订购实木沙发,遂向乙公司发出撤销要约的信件,该信件于4月4日到达乙公司。4月5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的回复,乙公司表示暂无实木沙发,问甲公司是否愿意选购布艺沙发,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要约失效的时间是( )。
    A

    4月3日

    B

    4月4日

    C

    4月5日

    D

    4月8日


    正确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甲公司的要约中确定了“承诺期限”,因此不能撤销。而乙公司4月5日的回复对要约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是新的要约,导致原要约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