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题 黄某和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哑巴,他们日常生活中用哑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他们夫妻二人目睹了犯罪嫌疑人抢劫邻居的全过程。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询问,下列有关询问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单独询问黄某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黄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C.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懂哑语的人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D.可以将黄某和刘某传唤到指定的某宾馆进行询问

题目

第 34 题 黄某和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哑巴,他们日常生活中用哑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他们夫妻二人目睹了犯罪嫌疑人抢劫邻居的全过程。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询问,下列有关询问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单独询问黄某

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黄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C.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懂哑语的人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D.可以将黄某和刘某传唤到指定的某宾馆进行询问


相似考题
更多“黄某和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哑巴,他们日常生活中用哑 ”相关问题
  • 第1题:

    刘某与妻子谢某感情不和,谢某诉请离婚。刘某因长期赌债欠表兄安某93万元赌债并打了借条。在诉讼过程中,刘某要求与谢某共同偿还这笔赌债。根据《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下列对刘某所欠赌债的处理意见中,正确的是()

    A.对刘某的主张不予支持
    B.由刘某、谢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由刘某、谢某按比例分别偿还
    D.由刘某、谢某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答案:A
    解析:
    日常家事代理权主要是为夫妻双方日常共同生活事项而设置的,其行使以家庭生活必要的日常事务为限。对于超越日常家事代理范围的婚姻事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另赌债不受法律保护。

  • 第2题:

    刘某偷得同事一张信用卡和身份证,向女朋友黄某谎称在路上捡到的。刘某,黄某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信用卡密码,持卡消费5000元,关于刘某,黄某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正确。( )

    A.刘某和黄某均构成盗窃罪
    B.刘某和黄某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刘某构成盗窃罪,黄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刘某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黄某不构成犯罪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的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刘某偷得同事的一张信用卡并且消费5000元,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按照盗窃罪进行论处。黄某对于信用卡是偷来的并不知情,没有盗窃的共同意思联络,故不构成盗窃罪的共犯。而黄某与刘某试出信用卡密码后持卡消费五千元,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因此,选择C项。A项:刘某和黄某没有对于盗窃有共同的意思联络,故不构成盗窃罪B项:刘某属于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情形,直接按照盗窃罪进行定罪处罚。D项:黄某明知信用卡不是自己的依然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违反了刑法规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 第3题:

    2015年5月2日,辍学在家的黄某,在过15岁生日的时候,到原来上学的学校附近,对晚自习放学后落单的学生进行抢劫,整个过程中,被张某和刘某夫妻二人看到(刘某是哑巴,夫妻二人日常生活中用哑语交流)。8月中旬,黄某唆使李某(15岁)盗窃他人财务折价6000元。10月3日,黄某主谋,与赵某(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务40000元。2016年6月19日,黄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趁一乘客不备,抢夺其皮箱逃跑(箱内有现金5000元)。正在下班途中的公安机关侦查员王某目睹全过程,直接截住黄某,将其抓捕,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

    黄某的行为涉嫌何种犯罪:

    A.抢劫罪、盗窃罪、绑架罪、抢夺罪
    B.抢劫罪、绑架罪、抢夺罪
    C.抢劫罪、抢夺罪
    D.抢劫罪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察犯罪主体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式。题目中涉及到黄某的行为,第一个行为是15岁过生日时进行抢劫,这个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承担全部刑事责任。第二个行为是在黄某15岁3个月时实施的盗窃行为,所以不负刑事责任。15岁5个月时,勒索他人财物4万元,此行为不负刑事责任。黄某在16岁1个月时实施抢夺行为,年龄超过16周岁,应当负全部刑事责任。故此题选C。

  • 第4题:

    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偶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拣起石块将其头部砸成轻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防卫过当
    D.对象错误


    答案:B
    解析:
    解析:对于利用动物、有意识的人攻击他人的行为可以对使用或唆使者进行正当防卫,本题即属此情形,刘某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故正确答案为8。

  • 第5题:

    黄某和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哑巴,他们日常生活中用哑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他们夫妻二人目睹了犯罪嫌疑人抢劫邻居的全过程。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询问,下列有关询问方式的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A、应当单独询问黄某
    • 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黄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C、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懂哑语的人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D、可以将黄某和刘某传唤到指定的某宾馆进行询问

    正确答案:B,D

  • 第6题:

    黄某和刘某(系聋哑人)是夫妻,日常生活中夫妻二人用手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他们夫妻二人目睹了违法嫌疑人殴打邻居的全过程。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询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

    • A、应当单独询问黄某
    • 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黄某在现场为其翻译
    • C、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通晓手语的人在现场进行翻译
    • D、必须通知黄某和刘某到公安机关进行询问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刘某,男,19周岁,又聋又哑。某日,刘某在一商店里,偷窃薛某口袋中人民币120元,刘某此举被群众发现当场抓获送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处理。调查过程中,刘某对其偷窃行为予以供认,并检举揭发了黄某的飞车抢夺犯罪(经查证属实)。县公安局审查后,决定对刘某不予处罚。县公安局对刘某作出的不予处罚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正确答案: 县公安局对刘某作出的不予处罚决定正确。
    本案中,刘某有以下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情节:
    第一,刘某又聋又哑,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第二,刘某检举揭发黄某的飞车抢夺犯罪,属于立功表现,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

  • 第8题:

    2015年5月2日,辍学在家的黄某,在过15岁生日的时候,到原来上学的学校附近,对晚自习放学后落单的学生进行抢劫,整个过程中,被张某和刘某夫妻二人看到(刘某是哑巴,夫妻二人日常生活中用哑语交流)。8月中旬,黄某教唆李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6000元。10月3日,黄某主谋,与赵某(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40000元。2016年6月19日,黄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趁一乘客不备,抢夺其皮箱逃跑(箱内有现金5000元)。正在下班途中的公安机关侦查员王某目睹全过程,直接截住黄某,将其抓捕,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黄某的行为涉嫌何种犯罪()。

    • A、抢劫罪、盗窃罪、绑架罪、抢夺罪
    • B、抢劫罪、绑架罪、抢夺罪
    • C、抢劫罪、抢夺罪
    • D、抢劫罪

    正确答案:D

  • 第9题:

    黄某和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哑巴,他们日常生活中用哑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他们夫妻二人目睹了犯罪嫌疑人抢劫邻居的全过程。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询问,下列有关询问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单独询问黄某
    • 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黄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C、可以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懂哑语的人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D、可以将黄某和刘某传唤到他们提出的地点进行询问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问答题
    王某与刘某系夫妻,因感情不合正闹离婚。王某对刘某怀恨在心,一日将刘某骗出单位到僻静处,将预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倒在刘某面部。看到刘某极端疼痛并惨叫,王某急忙将刘某送往医院,但仍然导致刘某严重烧伤。请分析:王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既遂?为什么?

    正确答案: 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而不是犯罪中止。
    王某在实施向刘某脸部泼倒硫酸的行为后,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但救助行为未能奏效,仍然发生了刘某被严重烧伤的后果,不符合犯罪中止有效性的特征,犯罪已经既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久未谋面的老同事刘某从外地来访,黄某挽留刘某在家居住。某日,黄某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黄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黄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2010年真题]
    A

    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B

    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C

    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D

    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正确答案: A
    解析:
    《禁毒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介绍买卖毒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 第12题:

    单选题
    某日,黄某牵着狗在山坡上闲逛。恰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黄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刘某边抵挡边冲到黄某面前,拿石块将黄头部砸伤,黄某见头上流血,慌忙逃走。从刑法理论上看刘某的行为属于哪种情况?
    A

    紧急避险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对象错误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动物侵袭通常属于危险的范畴,但是被人利用具有不法侵害(工具)的性质,利用人属于不法侵害,故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处置。

  • 第13题:

    (2017年)刘某与妻子谢某感情不和,谢某诉请离婚。刘某因长期赌债欠表兄安某93万元赌债并打了借条。在诉讼过程中,刘某要求与谢某共同偿还这笔赌债。根据《婚姻法》和有关司法解释,下列对刘某所欠赌债的处理意见中,正确的是()

    A.对刘某的主张不予支持
    B.由刘某、谢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C.由刘某、谢某按比例分别偿还
    D.由刘某、谢某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答案:A
    解析:
    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虚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第14题:

    2015年5月2日,辍学在家的黄某,在过15岁生日的时候,到原来上学的学校附近,对晚自习放学后落单的学生进行抢劫,整个过程中,被张某和刘某夫妻二人看到(刘某是哑巴,夫妻二人日常生活中用哑语交流)。8月中旬,黄某唆使李某(15岁)盗窃他人财务折价6000元。10月3日,黄某主谋,与赵某(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务40000元。2016年6月19日,黄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趁一乘客不备,抢夺其皮箱逃跑(箱内有现金5000元)。正在下班途中的公安机关侦查员王某目睹全过程,直接截住黄某,将其抓捕,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王某既不能做本案侦查人员,又不能作证人
    B.王某既可以作本案侦查人员,又可以作证人
    C.王某应当作证人,但不能做本案侦查人员
    D.王某是本案的诉讼参与人

    答案:B,D
    解析:
    此题考察《人民警察法》与《刑事诉讼法》。《人民警察法》第19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况,应当履行职责。王某既是本案的证人,同时又是本案的侦查人员,实施了抓捕黄某的行为,并对其进行搜查,也是本案的诉讼参与人。故此题选BD。

  • 第15题:

    2015年5月2日,辍学在家的黄某,在过15岁生日的时候,到原来上学的学校附近,对晚自习放学后落单的学生进行抢劫,整个过程中,被张某和刘某夫妻二人看到(刘某是哑巴,夫妻二人日常生活中用哑语交流)。8月中旬,黄某唆使李某(15岁)盗窃他人财务折价6000元。10月3日,黄某主谋,与赵某(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务40000元。2016年6月19日,黄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趁一乘客不备,抢夺其皮箱逃跑(箱内有现金5000元)。正在下班途中的公安机关侦查员王某目睹全过程,直接截住黄某,将其抓捕,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

    公安机关对张某和刘某夫妻进行询问,下列有关询问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应当单独询问张某
    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张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C.可以到张某和刘某提出的地点进行询问
    D.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懂哑语的人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答案:A,C,D
    解析:
    此题考察刑事诉讼法内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证人进行询问时,如遇有证人属于盲聋哑人,应当请专业翻译帮助对其进行询问,盲聋哑人的亲属不能对盲聋哑人的哑语进行翻译。询问证人时,应对证人进行单独询问。故此题选ACD。

  • 第16题:

    王某(男)与刘某(女)系夫妻,因关系不合闹离婚,王某不愿离婚,对刘某怀恨在心,一日将刘某骗出单位到僻静处,将预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倒在刘某面部。看到刘某极端疼痛并惨叫,王某又急忙将刘某送往医院,但仍然致刘某严重烧伤。王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既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王某的行为是犯罪既遂。
    (2)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3)王某将硫酸倒在刘某面部,导致刘某严重烧伤,这表明王某的行为具备了故意伤害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王某虽然将刘某送往医院,但并未有效地防止刘某严重烧伤的犯罪结果的发生。所以,王某的行为不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 第17题:

    黄某、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聋哑人且从未上过学,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哑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夫妻二人目睹了犯罪嫌疑人杀害邻居的全过程。下列关于黄某和刘某提供的证言,通过办案民警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是()。

    • A、同时询问黄某、刘某
    • B、单独询问刘某,但请黄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C、由通晓哑语的民警询问刘某
    • D、将黄某和刘某通知到指定的某宾馆进行询问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黄某和刘某是夫妻,其中刘某是哑巴,他们日常生活中用哑语进行交流。一天晚上,他们夫妻目睹了犯罪嫌疑人抢劫邻居的全过程。公安机关对他们进行询问,做法错误的是()。

    • A、应当单独询问黄某
    • B、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可以请黄某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C、应当单独询问刘某,但应当另请懂哑语的人在现场对其哑语进行翻译
    • D、可以将黄某和刘某传唤到指定的某宾馆进行询问

    正确答案:B,D

  • 第19题:

    久未谋面的老同事刘某从外地来访,黄某挽留刘某在家居住。某日,黄某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黄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黄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 A、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 B、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 C、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 D、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2015年5月2日,辍学在家的黄某,在过15岁生日的时候,到原来上学的学校附近,对晚自习放学后落单的学生进行抢劫,整个过程中,被张某和刘某夫妻二人看到(刘某是哑巴,夫妻二人日常生活中用哑语交流)。8月中旬,黄某教唆李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6000元。10月3日,黄某主谋,与赵某(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40000元。2016年6月19日,黄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趁一乘客不备,抢夺其皮箱逃跑(箱内有现金5000元)。正在下班途中的公安机关侦查员王某目睹全过程,直接截住黄某,将其抓捕,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下列有关王某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王某既不能做本案侦查人员,又不能作证人
    • B、王某既可以作本案侦查人员,又可以作证人
    • C、王某应当作证人,但不能做本案侦查人员
    • D、王某是本案的诉讼参与人

    正确答案:C,D

  • 第21题:

    问答题
    王某(男)与刘某(女)系夫妻,因关系不合闹离婚,王某不愿离婚,对刘某怀恨在心,一日将刘某骗出单位到僻静处,将预先准备好的一瓶硫酸倒在刘某面部。看到刘某极端疼痛并惨叫,王某又急忙将刘某送往医院,但仍然致刘某严重烧伤。王某的行为是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既遂?为什么?

    正确答案: (1)王某的行为是犯罪既遂。
    (2)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3)王某将硫酸倒在刘某面部,导致刘某严重烧伤,这表明王某的行为具备了故意伤害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王某虽然将刘某送往医院,但并未有效地防止刘某严重烧伤的犯罪结果的发生。所以,王某的行为不属于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刘某是现役军人的妻子。黄某(有配偶)只知道刘某有丈夫,但不知其丈夫是军人。二人结婚。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刘某和黄某是重婚罪的共犯

    B

    刘某无罪,黄某构成重婚罪

    C

    刘某构成破坏军婚罪

    D

    刘某和黄某分别构成重婚罪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久未谋面的老同事刘某从外地来访,黄某挽留刘某在家居住,某同,黄某偶然撞见刘某正注射毒品,颇感震惊,但碍于面子,没有制止,两天后,警察在刘某房内搜出毒品和注射用具,刘某也承认自己注射毒品。警察带走刘某,并对黄某处以3日拘留。根据《禁毒法》,黄某受拘留处罚的原因是( )。
    A

    他包庇贩卖毒品的刘某

    B

    他容留刘某吸食注射毒品

    C

    他阻碍依法进行毒品检查

    D

    他为刘某窝藏毒品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2015年5月2日,辍学在家的黄某,在过15岁生日的时候,到原来上学的学校附近,对晚自习放学后落单的学生进行抢劫,整个过程中,被张某和刘某夫妻二人看到(刘某是哑巴,夫妻二人日常生活中用哑语交流)。8月中旬,黄某教唆李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6000元。10月3日,黄某主谋,与赵某(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40000元。2016年6月19日,黄某在公交车站等车时,趁一乘客不备,抢夺其皮箱逃跑(箱内有现金5000元)。正在下班途中的公安机关侦查员王某目睹全过程,直接截住黄某,将其抓捕,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匕首。对于赵某的处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应当免除处罚

    B

    可以免除处罚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公安基础知识。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