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B.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C.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D.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第1题:
对于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出于礼,人于刑
B.礼不下庶人
C.刑不上大夫
D.六礼
第2题:
《汉书?陈宠传》记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人刑,相为表里”,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时期礼已具备法的性质B.礼有等级差别.刑罚在适用上也不平等C.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D.这句话恰当的描述了中国古代的礼刑关系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第9题:
当代中国法律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下列哪一选项()。
第10题:
荀子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第11题:
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第12题:
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第13题:
下列关于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称为“质”B.西周时期把审理民事案件称为“断狱”C.“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原则之一D.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
第14题:
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射礼又称礼射,是西周时期统治者以射箭比赛为形式的重要礼仪活动和教育手段。西周射礼也是中国古代组织最严密的运动会。
第20题: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1题:
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22题:
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