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B.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C.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D.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题目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B.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C.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D.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 ”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于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出于礼,人于刑

    B.礼不下庶人

    C.刑不上大夫

    D.六礼


    正确答案:ABC
    解析:六礼为婚姻制度的范畴。

  • 第2题:

    《汉书?陈宠传》记载,“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人刑,相为表里”,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西周时期礼已具备法的性质B.礼有等级差别.刑罚在适用上也不平等C.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D.这句话恰当的描述了中国古代的礼刑关系


    正确答案:B

    这句话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西周时期礼已具备法的性质,二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另外。这句话虽然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但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礼刑关系,ACD正确。B项的表述没有错误,但不能从题干中反映出来。正确答案为B。

  • 第3题:

    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中嘉礼是( )

    A.祭祀之礼
    B.丧葬之礼
    C.行兵打仗之礼
    D.冠婚之礼

    答案:D
    解析:
    西周时期的礼仪内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吉礼是祭祀之礼;凶礼是丧葬之礼;军礼是行兵打仗之礼;宾礼是迎宾待客之礼,嘉礼是冠婚之礼。

  • 第4题:

    下列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傅别”
    B.西周时期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
    C.西周时期的“六礼”属于婚姻成立的法定程序
    D.西周时期已经对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进行了区分


    答案:C,D
    解析:
    【精解】A项错在: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而借贷契约称为“傅别”。B项错在:西周时期实行“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而汉朝实行“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C项和D项表述都正确。

  • 第5题: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

    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答案:B
    解析:
    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为了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德主刑辅”并非周朝的政治法律主张,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故B项正确。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故D项“子女平均继承制”说法错误。

  • 第6题:

    下列关于中外法律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廷杖和充军刑都是明朝的法外之刑
    B.宋代提点刑狱司是中央派出的地方监察机构,它负责复查地方审断案件
    C.公元前450年以前的罗马国家的习惯法不属于古罗马法的渊源
    D.日本“明治宪法”是一部深受德国宪法的影响的“钦定”宪法


    答案:C
    解析:
    考点:明代刑罚、宋代提点刑狱司、罗马国家的习惯法、日本“明治宪法”
    讲解:C项错误,公元前450年以前的罗马国家的习惯法是古罗马法的基本渊源。
    A、B、D项表述正确。

  • 第7题:

    下列关于西周时期礼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A.礼是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
    B.礼有二层含义、一是抽象知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二是具体 的礼仪形式,如“五礼”
    C. “五礼”是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其中凶礼是指丧葬之礼
    D.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但是还不完全具有法的'基本特性


    答案:D
    解析:
    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 行规范的总称。所以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礼有二层含义: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 尊”两个方面。“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 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 贱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下,又形成 了“忠”、“孝’’、“义”等具体精神规范。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西周时期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五礼”:吉礼 (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行军打仗之礼);宾礼(迎宾待客之礼);嘉礼(冠婚之礼)。所以B、C项 正确。西周时期的礼已具有法律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 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所以D项错误,当选。

  • 第8题: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 A、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 B、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 C、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 D、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当代中国法律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下列哪一选项()。

    • A、习惯法
    • B、宪法
    • C、法规
    • D、不成文法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荀子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 A、这句话反映出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界限的模糊
    • B、这句话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礼的地位要高于法
    • C、荀子认为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 D、这句话反映出以法为主、以德为辅的思想

    正确答案:D

  • 第11题:

    单选题
    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3年真题]
    A

    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

    B

    《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

    C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

    D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


    正确答案: A
    解析:
    B项,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A项,为谋求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天命观。同时,为了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汉代中期以后,该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C项,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根据《周礼》的记载,听称责(责同债)以傅别。为了保证债的履行,要求当事人订立契约“傅别”。“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D项,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于实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

  • 第12题:

    单选题
    《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2015年真题]
    A

    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

    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

    “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

    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周礼起源于早期先民祭祀风俗,是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并非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项,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其一,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二,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C项,“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我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
    D项,“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两者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言,“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二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 第13题:

    下列关于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称为“质”B.西周时期把审理民事案件称为“断狱”C.“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缔结原则之一D.西周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


    正确答案:AD
    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其中,质是买卖奴隶、牛马使用的契券,A项正确;西周时期民事案件称为“讼”,刑事案件称为“狱”,审理刑事案件才称为“断狱”,B项错误;“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的婚姻解除的原则,而非缔结原则,C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其次才是财产的继承,D项正确。正确答案为AD。

  • 第14题:

    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参考答案:A

  • 第15题:

    下列选项中有关西周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A.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B.西周时期已经对贪污受贿行为作出了规定
    C.同姓不婚、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都属于西周时期婚姻制度的范畴
    D.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


    答案:A,B,D
    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已经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作出了规定,将故意称为“非眚”,将过失称为“眚”,故选A项。西周时期已经规定了贪污受贿的刑事责任,具体规定在“五过”之中,“五过”即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中,惟货就是贪赃受贿而枉法,故选B项。C项错在:义绝与和离是唐朝的婚姻制度,西周时期还没有这两种离婚制度。“五听”是西周时期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中国历代的司法实践都基本沿用了“五听”制度。故选D项。

  • 第16题:

    《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2015年)

    A.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答案:C
    解析: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尤其周朝,在立国之初便进行了制礼活动,即将夏商两代的礼制加以折中损益,融合周族的礼制,制定了通行全国的较为全面系统化的周礼。故周礼不是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其中体现了统治阶级自觉选择的结果。A项错。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故B项错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故C项对。
    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故西周时期“礼”与“刑”是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范畴。D项错。

  • 第17题:

    《左传》云:“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系对周礼的一种评价。关于周礼,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周礼是早期先民祭祀风俗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
    B.周礼仅属于宗教、伦理道德性质的规范
    C.“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
    D.西周时期“礼”与“刑”是相互对立的两个范畴

    答案:C
    解析: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尤其周朝,在立国之初便进行了制礼活动,即将夏商两代的礼制加以折中损益,融合周族的礼制,制定了通行全国的较为全面系统化的周礼。故周礼不是自然流传到西周的产物,其中体现了统治阶级自觉选择的结果。A项错。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故B项错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故C项对。
    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故西周时期“礼”与“刑”是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范畴。D项错。

  • 第18题:

    ★★ 荀子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关于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选项?()
    A.这句话反映出中国古代道德与法律界限的模糊
    B.这句话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礼的地位要高于法
    C.荀子认为法律必须以道德为基础
    D.这句话反映出以法为主、以德为辅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荀子的法律思想有自己的独特性,他支持礼法并用的思想,既强调礼的作用,也认为法律不可或缺。但是从总体上看,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倾向于肯定礼的作用超过法律的,因此,选项D错误。

  • 第19题:

    射礼又称礼射,是西周时期统治者以射箭比赛为形式的重要礼仪活动和教育手段。西周射礼也是中国古代组织最严密的运动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矛盾有两对
    • B、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 C、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
    • D、中外矛盾自始至终占主导地位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 B、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 C、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 D、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正确答案:A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  )[2010年真题]
    A

    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

    B

    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

    C

    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

    D

    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D项,德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反对匆忙制定民法典,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习惯法阶段,接着是学术法阶段,第三阶段才谈得上法典编纂。德国仍处于第二阶段,制定民法典为时尚早。按照萨维尼的观点,最初应是自然法或习惯法阶段,以后才为学术法阶段。
    A项,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尤其是周朝,礼制的内容和规模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调整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为一种习惯法。周礼完全具有法的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B项,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随着王权的强大和完善的皇家司法机构的建立,逐渐形成了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三大法律渊源,从而确立了英国封建法律体系。
    C项,在法国封建制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历经三个阶段,即公元9世纪至13世纪以习惯法为主时期、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习惯法成文化时期和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王室立法成为主要的法律渊源时期,它为近代法国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23题:

    判断题
    射礼又称礼射,是西周时期统治者以射箭比赛为形式的重要礼仪活动和教育手段。西周射礼也是中国古代组织最严密的运动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

    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

    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坚固的特点

    D

    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