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为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 )A.结果犯B.危险犯C.行为犯D.目的犯

题目

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为是既遂,这种犯罪属于:( )

A.结果犯

B.危险犯

C.行为犯

D.目的犯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考点】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构成形态
【解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属于典型的行为犯,即该行为一经实施,此罪便达到既遂的状态。在危害国家安全罪中,有很多罪名都是行为犯,即不要求出现严重的结果就能构成犯罪的既遂.这也是符合常理的,如果要求以结果为犯罪构成的完成形态,那么,有很多罪无法认定。
更多“甲某进行颠覆国家政权的煽动性宣传,结果无人响应。甲某在被捕后称是犯罪未遂,但法院认为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为勒索财物,打算绑架富商之子吴某(5岁)。甲欺骗乙、丙说:“富商欠我100万元不还,你们帮我扣押其子,成功后给你们每人10万元。”乙、丙将吴某扣押,但甲无法联系上富商,未能进行勒索。三天后,甲让乙、丙将吴某释放。吴某一人在回家路上溺水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丙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但对乙、丙只能适用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刑
    B.甲未能实施勒索行为,属绑架未遂;甲主动让乙、丙放人,属绑架中止
    C.吴某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绑架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D.不管甲是绑架未遂、绑架中止还是绑架既遂,乙、丙均成立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绑架罪、非法拘禁罪。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
    A项,为索债而绑架他人的,以非法拘禁论。乙、丙是为了索债,主观上没有绑架的犯罪故意。因此,甲、乙、丙在非法拘禁的范围内成立共犯,而不是成立绑架罪的共犯。故A项错误,不当选。
    B项,绑架罪是多环节犯罪,“通过绑架行为已实际控制了被害人质,并将其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之下”即构成既遂,不要求勒索财物或实际得到财物。绑架行为完成后自动放人的,也不构成犯罪中止。据此可知,甲构成绑架罪的既遂。故B项错误,不当选。
    C项,吴某是“在回家路上溺水身亡”,不能归因于绑架行为。在这里考生要注意绑架罪在《刑法修正案(九)》之后,没有结果加重犯。故C项错误,不当选。
    D项,非法拘禁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乙、丙非法拘禁吴某3天,构成该罪的既遂。故D项正确,当选。

  • 第2题:

    张某对社会极度不满,就积极煽动王某颠覆国家政权,但王某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则张某构成:()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问题。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属举动犯,行为人一旦着手实施就构成犯罪既遂,而不存在未遂的问题。

  • 第3题:

    甲在夜间潜入某住宅窃取财物后,纵火灭迹,他明知道该住宅里有人睡觉,起火后可能会被烧死,但仍然放火烧房,结果烧死一人,甲的行为属于( )。


    A.故意犯罪
    B.过失犯罪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法律常识中的故意犯罪。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是“明知道”、“但仍然放火”。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A项正确。

    B项: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与题干不符,排除。

  • 第4题:

    张某对社会极度不满,积极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关于张某的犯罪停止形态。下列选项错误的有:( )

    A.王某等人尚未着手犯罪,张某构成犯罪预备
    B.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属于教唆未遂
    C.张某虽实施煽动行为,但王某等人并未实施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张某成立犯罪未遂
    D.张某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已实施完毕,成立犯罪既遂

    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问题。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属行为犯。张某煽动王某等人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已经实施完毕,已经齐备颠覆国家政权罪的犯罪构成,故成立犯罪既遂。对于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成立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正犯(实行犯),不构成颠覆国家政权罪的教唆犯,B项错误。

  • 第5题:

    甲为勒索财物,打算绑架富商之子吴某(5岁)。甲欺骗乙、丙说:“富商欠我100万元不还,你们帮我扣押其子,成功后给你们每人10万元。”乙、丙将吴某扣押,但甲无法联系上富商,未能进行勒索。三天后,甲让乙、丙将吴某释放。吴某一人在回家路上溺水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丙构成绑架罪的共同犯罪,但对乙、丙只能适用非法拘禁罪的法定刑
    B、甲未能实施勒索行为,属绑架未遂;甲主动让乙、丙放人,属绑架中止
    C、吴某的死亡结果应归责于甲的行为,甲成立绑架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
    D、不管甲是绑架未遂、绑架中止还是绑架既遂,乙、丙均成立犯罪既遂

    答案:D
    解析: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他人的行为。
    选项A错误,为索债而绑架他人的,以非法拘禁论。本题中,乙、丙是为了索债,主观上没有绑架的犯罪故意。因此,甲、乙、丙在非法拘禁的范围内成立共犯,而不是成立绑架罪的共犯。
    选项B错误,绑架罪是多环节犯罪,“通过绑架行为已实际控制了被害人质,并将其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之下”即构成既遂,不要求勒索财物或实际得到财物。绑架行为完成后自动放人的,也不构成犯罪中止。据此可知,甲构成绑架罪的既遂。
    选项C错误,绑架致人重伤、死亡的,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的意图,但因捆绑过紧、照顾不周、天太冷、食物不够等原因过失导致被害人的重伤、死亡。 而这里是“在回家路上溺水身亡”不能归因于绑架行为,不构成结果加重犯。
    选项D正确,非法拘禁罪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身体自由的行为,这里乙、丙非法拘禁吴某三天,构成该罪的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