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34岁)吸毒后帮助顾某(男,19岁)奸淫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B.乙(15岁)在抢夺妇女张某的挎包时对张某使用暴力,应当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题目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女,34岁)吸毒后帮助顾某(男,19岁)奸淫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奸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在抢夺妇女张某的挎包时对张某使用暴力,应当构成转化型的抢劫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4.答案:C 考点:犯罪主体讲解:关于A项。女性虽然不能成为强奸罪的实行犯,但可以成为强奸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故A项错误,不当选。关于B项。根据2006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对《刑法》第269条所规定的“转化型抢劫”负刑事责任,行为人实施转化型抢劫成立犯罪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故B项错误,不当选。关于C项。《刑法》第238条第2款规定非法拘禁致人死亡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该罪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故C项正确,当选。关于D项。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主体为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D项错误,不当选。
更多“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34岁)吸毒后帮助顾某(男,19岁)奸淫孙某(智障女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的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张某到商场盗窃,窃得戒指等物,出商场后被保洁员发现,张某害怕,于是将盗出的东西偷偷放回,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中止
    B.甲男欲行强奸而翻入一女职工宿舍,扑上床,结果发现是熟人,于是放弃作案,甲构成犯罪中止
    C.李某意图陷害赵某,于是捏造赵某受贿的事实,向检察院举报。检察院将赵某取保候审,后发现受贿事实并不存在。李某的意图未能得逞,李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未遂
    D.甲男意欲奸淫乙女,因乙女正值经期,于是放弃强奸行为,甲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和犯罪既遂的成立标准。A项中张某将偷盗的物品放回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B项中甲男主动放弃本可以完成的犯罪,属犯罪中止。C项涉及诬告陷害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判断,行为人的诬告陷害行为如果导致被害人作为刑事侦查的对象,即可认定为既遂。D项中,乙女正值经期,并不足以制止甲男实施强奸行为,甲放弃强奸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 第3题:

    甲约乙人户盗窃。甲入户盗窃,乙负责望风,甲得手后发现熟睡中的刘某,便对刘某实施了奸淫行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甲、乙共同构成盗窃罪

    B.甲、乙共同构成强奸罪

    C.甲为共同犯罪的主犯,乙为共同犯罪的从犯

    D.甲为共同犯罪的实行犯,乙为共同犯罪的帮助犯


    甲、乙共同构成盗窃罪;甲为共同犯罪的主犯,乙为共同犯罪的从犯;甲为共同犯罪的实行犯,乙为共同犯罪的帮助犯

  • 第4题: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关于犯罪主体,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女,43岁)吸毒后强制猥亵、侮辱孙某(智障女,19岁),因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主体只能是男性,故甲无罪
    B:乙(15岁)携带自制火药枪夺取妇女张某的挎包,因乙未使用该火药枪,故应当构成抢夺罪
    C:丙(15岁)在帮助李某扣押被害人王某索取债务时致王某死亡,丙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丁是司法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放纵走私罪

    答案:C
    解析:
    【考点】犯罪主体;刑事责任能力【详解】A选项,根据《刑法》第237条的规定,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刑法条文并未限定男性为本罪的犯罪主体,女性完全可能构成本罪。故甲构成本罪,A项错误。B选项,根据《刑法》第267条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应以抢劫罪认定。由此可见,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抢夺行为,且在抢夺过程中身上携带有凶器,就具备了认定的条件,而不考虑凶器是否使用。因此尽管乙并未使用自制的火药枪,但仍然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构成转化型抢劫罪。又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对抢劫罪等八种罪行承担刑事责任,所以乙应当构成抢劫罪。B项错误。C选项,根据《刑法》第238条第3款的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行为应当以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另根据《刑法》第238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由此可见,只有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时,本罪才能转化为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本选项中丙并未使用暴力,因此即使致人死亡,也不影响罪名的变化,因此丙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14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人只对故意杀人罪等八种罪行承担刑事责任,而无需对非法拘禁罪负责,故丙不构成犯罪。C项正确。D选项,根据《刑法》第411条的规定,放纵走私罪是指海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放纵走私,情节严重的行为。由此可见本罪的犯罪主体仅限于海关工作人员,而不包含司法工作人员。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