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G
B、C+T
C、A+T
D、C+G
第1题:
DNA的热变性时
A.磷酸二酯键发生断裂
B.形成三股螺旋
C.在波长260nm处的吸光度增加
D.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降低
E.解链温度随A-T的含量增加而增加
第2题:
全部DNA双链完全解离时的温度称为解链温度,以Tm表示。
第3题:
3.DNA 双螺旋的解链或变性打断了互补碱基间的氢键,并因此改变了它们的光吸收特性。以下哪些是对 DNA 的解链温度的正确描述?
A.哺乳动物 DNA 约为 45℃,因此发烧时体温高于42℃是十分危险的
B.依赖于 A-T 含量,因为 A-T 含量越高则双链分开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C.是双链 DNA 中两条单链分开过程中温度变化范围的中间值
D.可通过碱基在 260nm 的特征吸收峰的改变来确定 E.就是单链发生断裂(磷酸二酯键断裂)时的温度
第4题: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熔解温度是一半DNA分子发生解链对应的温度
B.增色效应是DNA变性后发生的现象
C.减色效应是DNA复性后发生的现象
D.熔解温度是DNA的双链50%发生解链对应的温度
E.熔解温度是DNA解链过程中温度变化值达到最大变化值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
第5题:
DNA的解链温度与G+C的含量有关,G+C含量越低,解链温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