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确立了公众参加原则,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的法律是()。
A、《环境保护法》
B、《环境影响评价法》
C、《大气污染防治法》
D、《行政许可法》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公众参与实行()的原则。
第6题:
我国首次规定公众“环境权益”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是()
第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和()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8题:
()是我国将公众参与原则制度化的第一部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它在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功不可没。
第9题:
《环境保护法(试行)》
《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第10题:
《环境保护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第11题:
环境影响评价师
环境保护单位
有关单位、专家
环保机关
第12题:
建设单位可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建设单位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可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评价机构应采用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下列关于公众参与时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意见
B建设单位应当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报送审批时,向公众公告报告书有关内容
C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有关信息
D对公众意见较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后,可以再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第17题:
2003年9月1日,保证公众参与的重要立法()正式施行,明确了对公众和专家参与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方式和公众意见的法律地位,使公众的意见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18题:
国家()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19题:
首次以法律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
第20题:
公开
平等
广泛
便利
第21题:
专家
单位
公民
民间社团
第22题:
有关单位
专家
公众
政府
第23题:
鼓励
限制
允许
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