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桩基冻胀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常见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在地下水位以上用( )换填桩( 柱) 的基础。A.砂砾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多年冻土地区建筑,下列地基设计方案中()不正确。
    A.使用期间始终保持冻结状态,以冻土为地基
    B.以冻土为地基但按融化后的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设计
    C.先挖除冻土,然后换填不融沉土,以填土为地基
    D.采用桩基础,将桩尖置于始终保持冻结状态的冻土上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下列关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中,桩基设计特点描述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桩端进入冻深浅以下最小深度大于1.5m即可
    B.为消除冻胀对桩基作用,宜采用预制砼桩和钢桩
    C.不计入冻胀深度范围内桩测阻力,即可消除地基土冻胀对承载力的影响
    D.为消除冻胀作用的影响可在冻胀范围内沿桩周及承台作隔冻处理


    答案:D
    解析:
    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4-2008)3.4.3条。

  • 第3题:

    3、在冻土地基中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时,基底允许残留的冻土厚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强冻胀土、冻胀土、弱冻胀土

    B.冻胀土、强冻胀土、弱冻胀土

    C.弱冻胀土、冻胀土、强冻胀土

    D.允许残留的冻土厚度与冻胀性无关


    弱冻胀土、冻胀土、强冻胀土

  • 第4题:

    冻土地基土为粉黏粒含量16%的中砂,冻前地下水位距离地表1.4m,天然含水量17%,平均冻胀率3.6%,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该地基的季节性冻胀性属于下列哪个选项?(  )

    A、不冻胀
    B、弱冻胀
    C、冻胀
    D、强冻胀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附录H.0.2条规定,冻前天然含水量为17%,位于12%~18%之间,冻前地下水位距离地表1.4m<1.5m,平均冻胀率为3.6%,位于3.5%~6%之间,查表H.0.2判定冻胀等级为Ⅲ级,冻胀类别为冻胀。

  • 第5题:

    某季节性冻土层为黏性土,冻前地面标高为250.235m,ωp=21%,ωL=45%,冬季冻结后地面标高为250.396m,冻土层底面处标高为248.181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该季节性冻土层的冻胀等级和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A. Ⅱ级,弱冻胀
    B. Ⅲ级,冻胀
    C. Ⅳ级,强冻胀
    D. Ⅴ级,特强冻胀

    答案:B
    解析:
    场地冻结深度zd=250.235-248.181=2.054m,场地地表冻胀量Δz=250.396-250.235=0.161m。
    平均冻胀率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附录G,查表G.0.1得:冻胀等级Ⅳ,强冻胀。又Ip=ωL-ωP=45-21=24>22,冻胀性降低一级。该土层最后判定为Ⅲ级、冻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