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对观测资料的分析有何要求? ”相关问题
  • 第1题:

    水文资料是各种水文分析工作的基础,水文资料是水文测站对各项水文要素的长期观测记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在体育测试中,对测量次数与标准观测值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强度大,需要受试者做极限强度下测验
    (2)观测和操作难度大的测验,如一些稍似即逝的测验
    (3)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即非极限负荷的测验
    (4)易变、敏感、波动较大的测验

  • 第3题:

    如何对渗流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 (1)测压管水位降低,渗流量相应减小。一般情况是上游管水位降低幅度大,滞后时间长,说明渗流条件改善,有利于安全。
    (2)测压管水位降低,且靠下游部位水位下降幅度大,渗流量增加。此种情况很可能是渗流出口处产生渗透变形,须查明原因。
    (3)测压管水位逐步抬高,且下游部位升幅大,渗流量减小。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排水反滤失效或被堵塞,使坝体浸润线抬高,对坝坡稳定不利。
    (4)测压管水位逐步抬高,上游部位管水位升幅较大且渗流量相应增大。这种情况可能是上游部位防渗体出现裂缝或渗流薄弱带。

  • 第4题:

    水工观测工作包括()。

    • A、选择基准值
    • B、原形观测
    • C、资料整编
    • D、资料分析

    正确答案:B,C,D

  • 第5题: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2)区间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
    (3)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焊缝、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焊缝(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4)调节器及其前后设置6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基本轨前端、尖轨跟端、调节器前后50m和200m处。

  • 第6题:

    何为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对资料分析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多重共线性是指多元回归中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这种情况在实际中非常常见,比如研究高血压与年龄、吸烟年限、饮白酒年限等因素回归关系,这些自变量之间通常是相关的,如果相关程度很高,所得到的回归方程会很不可靠,可能会将很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变得无统计学意义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当一个或n个自变量可以由另外的自变量线性表达时,称为该自变量与另外的自变量间存在有多重共线性(muti-co-lineanty)
    2.如果自变量间共线性程度很高(相关系数接近1),使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回归方程就有可能失效,偏回归系数的估计值容易失真且稳定性差(即计算结果并不是参数的估计值,且没有实际意义),补充“可引起的问题”见后
    3.消除多重共线性的自变量
    ①剔除某个造成共线性的自变量
    ②将具有多重共线性的自变量合并成一个新的变量
    ③逐步回归方法遏制有较强相关关系的变量同时进入方程

  • 第7题:

    设备点检管理中对点检人员的分析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点检人员应利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所分管设备的点检数据定期分析,重点分析设备的劣化趋势。根据设备重要性可以进行周分析、月分析和季分析等。

  • 第8题:

    问答题
    判别分析对变量与样本规模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判别分析对总体分布没有要求,但是判别分析的假设之一是要求每一个变量不能是其他判别变量的线性组合,即不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渗流观测资料分析的基本内容有()、渗流量、()、绕坝渗流、()和()分析。

    正确答案: 土坝浸润线,坝基渗水压力,混凝土和砌石建筑物扬压力,渗流水透明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渗透观测结束后,在对观测资料收集、整理、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编写()。
    A

    观测小结

    B

    资料整理小结

    C

    成果分析小结

    D

    观测技术报告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分析纯起伏地形对电阻率观测和激发率观测有何影响?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电阻率:山脊上出现低阻反交点,山谷上出现高阻正交点。山谷相当于平地缺失一块导电介质,山脊相当平地增加一块导电介质,是的山脊上的电流密度明显较小而山谷下的电流密度明显增大。
    激发率:山脊使激发率异常变大,山谷使激发率异常变小。异常体埋深不变的情况下,山脊两侧从观测点到极化体的距离比水平地表近,山谷两侧从观测点到极化体的距离比水平地表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井下出水点观测的内容包括哪些?对观测资料的处理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如果井下发现出水现象,水文地质工作人员应及时到现场进行观测。观测的内容包括:出水时间、地点、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水量、水压、标高、出水点围岩及巷道的破坏变形情况等,找出出水原因,分析水源。有必要时,应取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对出水点观测资料应进行详细的记录,编制出水点记录卡片,并绘制出水点素描图或剖面图及出水点水量变化曲线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水温观测用的水温计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刻度不小于0.2℃。

  • 第14题:

    质量分析对沉淀形式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①沉淀的溶解度必须很小,这样才能保证被测组分沉淀完全。
    ②沉淀应易于过滤和洗涤。为此,希望尽量获得粗大的晶形沉淀。如果是无定形沉淀,应注意掌握好沉淀条件,改善沉淀的性质。
    ③沉淀力求纯净,尽量避免其他杂质的沾污。④沉淀应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 第15题:

    渗流观测资料分析的基本内容有()、渗流量、()、绕坝渗流、()和()分析。


    正确答案:土坝浸润线;坝基渗水压力;混凝土和砌石建筑物扬压力;渗流水透明度

  • 第16题:

    水工建筑物观测工作的内容有()

    • A、观测设计
    • B、仪器设备的埋设及安装
    • C、现场观测
    • D、观测资料分析整编

    正确答案:A,B,C,D

  • 第17题:

    渗透观测结束后,在对观测资料收集、整理、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编写()。

    • A、观测小结
    • B、资料整理小结
    • C、成果分析小结
    • D、观测技术报告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对操作人的职责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工作;
    (2)在操作过程严格执行危险点措施票,规范操作行为,对执行危险点措施票的正确性负责。

  • 第19题:

    问答题
    设备点检管理中对点检人员的分析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点检人员应利用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所分管设备的点检数据定期分析,重点分析设备的劣化趋势。根据设备重要性可以进行周分析、月分析和季分析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1)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2)区间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
    (3)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焊缝、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焊缝(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4)调节器及其前后设置6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基本轨前端、尖轨跟端、调节器前后50m和200m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在GPS外业观测工作中,对于观测记录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在GPS外业观测工作中,对观测记录提出了以下要求:
    1)观测前和观测过程中应按要求及时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认真细致,字迹清晰、工整、美观。
    2)各项观测记录一律使用铅笔,不得开刀和涂改,不得转抄和追记,如有读、记错误,可整齐划掉,将正确数据写在上面并注明原因。其中天线高,气象读数等原始记录不得连环涂改。
    3)手簿整饰,存储介质注记和各种计算一律使用蓝黑墨水书写。
    4)外业观测中接收机内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应及时拷贝成一式两份,并在外存储介质外面适当处制贴标签,注明网区名、点名、点号、观测单元号、时段号、文件名、采集日期、测量手薄编号等。两份存储介质应分别保存在专人保管的防水、防静电的资料箱内。
    5)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删改和编辑。
    6)测量手簿应事先连续编印页码并装订成册,不得缺陨。
    7)其他记录,亦应分别装订成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如何对渗流观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正确答案: (1)测压管水位降低,渗流量相应减小。一般情况是上游管水位降低幅度大,滞后时间长,说明渗流条件改善,有利于安全。
    (2)测压管水位降低,且靠下游部位水位下降幅度大,渗流量增加。此种情况很可能是渗流出口处产生渗透变形,须查明原因。
    (3)测压管水位逐步抬高,且下游部位升幅大,渗流量减小。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排水反滤失效或被堵塞,使坝体浸润线抬高,对坝坡稳定不利。
    (4)测压管水位逐步抬高,上游部位管水位升幅较大且渗流量相应增大。这种情况可能是上游部位防渗体出现裂缝或渗流薄弱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对观测资料的分析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应正确、深入地认识大坝安全工作状态和测值变化规律,准确.及时地发现问题和做出安全判断,充分地利用现场观测所取得的信息,有效地为安全运行和设计、施工、科研服务,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要客观和全面,力求较正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力规律,要把握测值和结构状态的内在联系,不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上,在观测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范围内,对坝所存在的较大问题,要找得准,既不漏报,也不虚报,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之前就有明确的判断。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