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法通则》中规定,我国已经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调整为( )
A、8周岁
B、10周岁
C、12周岁
D、16周岁
第2题:
我国关于物权的第一部基本法律是(),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A.民法通则
B.财产登记法
C.商法
D.物权法
第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 )起实施。
A. 2016年10月1日
B. 2016年10月10日
C. 2017年10月1日
D. 2017年10月10日
第4题:
第5题:
我国关于物权的第一部基本法律是(),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6题:
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立法中具有普通法的性质,故其应属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我国尚待修订和完善的民法典。
第7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于2017年10月1日施行。
第8题:
我国《民法通则》自()起施行。
第9题:
民法通则
宪法
立法法
合同法
第10题:
9月1日;三年;四年
10月1日;两年;三年
10月1日;两年;五年
9月1日;三年;五年
第11题:
《商业银行法》
《中国人民银行法》
《民法通则》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第12题:
《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暂不废止
《民法通则》规定了我国民法的基本规则,而《民法总则》的内容更加广泛
《民法总则》是编纂民法典的第一步,吸取和借鉴了《民法通则》的相关条款
《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民法总则》将其改为三年
第13题:
《民法通则》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并同时实施。()
第14题:
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立法中具有普通法的性质,故其应属形式意义的民法,是我国尚待修订和完善的民法典。判断对错
第1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施行时间为()
A.2017年8月1日
B.2017年7月1日
C.2017年10月1日
D.2017年3月10日
参考答案:C
第16题:
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就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之下,把分则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这样就能够把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民法总则有十大突破,包括规定非法人组织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规定个人信息权受法律保护等,但最大的突破是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因此,选择B选项。A项: 作为中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17年3月15日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民法总则通过后暂不废止民法通则,两者规定不一致之处,适用民法总则的规定。C项:民法总则的编纂是民法典编纂工作中的一部分,是民法典编纂的第一步。《民法总则》的制定过程之所以是编纂而非制定,意思是借鉴了《民法通则》中的部分内容,吸收了以前合理的因素和制度。D项:《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17题:
《民法总则》以1986年的()为基础,对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做出规定。
第18题:
首部民法总则施行,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开启“民法典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起施行,其中诉讼时效由()延长为()。
第19题:
我国有关国际私法的国内立法主要有()
第20题:
1985年1月1日
1987年10月1日
1987年1月1日
1985年10月1日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1988年
1986年
1985年
1990年
第23题:
民法通则
财产登记法
商法
物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