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胡焕庸线”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而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其中一个问题 是中国如何打破“胡焕庸线”。“胡焕庸线”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分界线,由中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胡焕庸提出。 这条从黑龙 江省爱辉县到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被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简称“胡线”, 它揭示了中国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特点,这一发现对地理学界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陈明星指出,“胡焕庸线”第一次明确了我 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指明了背后存在的自然条件以及

题目
近两年来,“胡焕庸线”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而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其中一个问题 是中国如何打破“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分界线,由中国人文地理学奠基人胡焕庸提出。 这条从黑龙 江省爱辉县到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被后人称之为“胡焕庸线”,简称“胡线”, 它揭示了中国东密西疏的人口分布特点,这一发现对地理学界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 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陈明星指出,“胡焕庸线”第一次明确了我 国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也指明了背后存在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充分体现了 地理学的综合性、区域差异以及空间布局研究的特色。
2014 年 11 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曾提出:“我国 94%的人口 居住在东部 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 我们是多民族、广疆域的国家,我们要 研究如何打破这个规律,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让中西部老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分享现代化。”
站在理论的角度, 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 是我们党提高把握发展规律能力的科学之举。 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 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 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协调发展的提出, 不仅是基于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现实存在的发展不平 衡问题,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创新的生命力。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 ”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智慧,到当代中国协调发展的全新 理念,“协调”一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我们期待一个人与自然更加协调、社会与经济发展 更加和谐、城乡共同发展和区域共同富裕的更加均衡的发展新格局的到来。
结合以上材料,以“协调发展”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1000 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相似考题
更多“ 近两年来,“胡焕庸线”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关注而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其中一个问题 是中国如何打破“胡焕庸线”。 ”相关问题
  • 第1题:

    黑河腾冲线是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 A、郭沫若
    • B、竺可桢
    • C、傅斯年
    • D、胡焕庸

    正确答案:D

  • 第2题:

    胡惟庸


    正确答案: (?~1380),凤阳府定远县(今属安徽)人。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学士吴伯宗曾因弹劾他而险遭大祸;他得知大将军徐达对他不满,曾在朱元璋处奏其行时,竟诱使徐达家的守门人福寿谋害徐达。但因福寿揭发,未能得逞。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此外,他还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籍。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局面重演。早在洪武九年,即对各省权力机构进行改革,十一年,又令六部奏事不得关白中书省,进一步削弱了中书省权力。
    不久,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朱元璋大怒,令其抵死,不准以金帛偿其家之请。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和中书省吏商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和涂节、陈宁等处死。
    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如派林贤下海招倭;派封绩称臣于元嗣君,请出兵为外应;令李存义、杨文裕说李善长谋逆;毒死刘基;收纳亡命等事连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延安侯唐胜宗等。朱元璋大怒,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三万余人。前后延续达十年之久,朱元璋并做《昭示党录》布告天下。“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除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代史籍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多有矛盾,因此关于其是否确实谋反,当时便有人怀疑,明代史学家郑晓、王世贞等皆持否定态度

  • 第3题: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 B、黑河——腾冲
    • C、长城沿线
    • D、0℃等温线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胡惟庸案


    正确答案: 简称“胡狱”或“胡党之狱”,明初四大案之一。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不轨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 第5题:

    简述中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


    正确答案: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 第6题:

    单选题
    “黑河—腾冲线”这一概念,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

    周廷儒

    B

    竺可桢

    C

    吴传钧

    D

    胡焕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单选题
    黑河腾冲线是哪一位学者提出来的?()
    A

    郭沫若

    B

    竺可桢

    C

    傅斯年

    D

    胡焕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之一是()。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到云南腾冲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正确答案: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胡焕庸人口界限

    正确答案: 是一条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是东西人口分布的界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历史上的“胡蓝之狱”,具体是指以下哪二位功臣?()
    A

    蓝玉和胡惟庸

    B

    蓝达和胡惟庸

    C

    蓝玉和胡善长

    D

    蓝达和胡善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胡焕庸线是从大兴安岭到横断山脉的一条分界线,区分自然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线叫()。
    A

    大兴安岭线

    B

    横断山脉线

    C

    胡焕庸线

    D

    白光润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可以用来区分人口疏密的分界线是什么?()

    • A、胡焕庸线
    • B、秦岭淮河一线
    • C、黄河一线
    • D、长江一线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 A、竺可桢
    • B、胡焕庸
    • C、张相文
    • D、李旭旦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胡焕庸线是从大兴安岭到横断山脉的一条分界线,区分自然资源的分布密集程度。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胡焕庸人口界限


    正确答案: 是一条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是东西人口分布的界线。

  • 第17题:

    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线叫()。

    • A、大兴安岭线
    • B、横断山脉线
    • C、胡焕庸线
    • D、白光润线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人口分布—胡焕庸线。

    正确答案: 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中对此进行了最早的论述,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我国人口分布的第三个特点是人口的低地指向性,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不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判断题
    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了从黑龙江省爱珲(现黑河)至云南省大理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胡焕庸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正确答案: 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自黑龙江的瑷珲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东南半壁人口高度密集,西北半壁人口分布极为稀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了一条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

    秦岭——淮河

    B

    黑河——腾冲

    C

    长城沿线

    D

    0℃等温线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

    竺可桢

    B

    胡焕庸

    C

    张相文

    D

    李旭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可以用来区分人口疏密的分界线是什么?()
    A

    胡焕庸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

    黄河一线

    D

    长江一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