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出自()。
第2题:
孔子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兴指诗的感染作用;观,指诗的认识作用;群和怨,指诗的教育作用。
第3题:
孔子认为读《诗经》,可以学会()。
第4题:
《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5题:
《论语》:诗可以(),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迩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6题:
教育色彩
明实
以上二者均不对
第7题: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诗谱》
《毛泽东选集》
《毛诗故训传》
第8题:
秦仲
秦亭
伯益
由余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认识更多的草木鸟兽
教你如何高雅的说话
孝敬长辈
侍奉君主
第13题:
南通博物馆“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不同于传统的()做法。
第14题:
翻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第15题:
单义词没有歧义,不少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词。()
第16题:
庄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花草之名。”
第17题:
第18题:
对
错
第19题: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毋宁毙于虞人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离骚》
《春秋》
《诗经》
《孟子》
第23题: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毋宁毙于虞人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