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之后大概30万年,整个宇宙处于黑暗时代,在那段时期,宇宙中没有恒星,没有星系,整个宇宙被中性氢所充满,在这个黑暗时代末期,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辐射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使得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这段整个宇宙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称为再电离。确定再电离的细致过程及第一代星系是何时形成的,是天体物理前沿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紫外光辐射是形成恒星和星系的必要条件 B.宇宙的明亮过程就是再电离过程 C.宇宙的再电离过程发生在黑暗时代之前 D.人们已

题目
宇宙大爆炸之后大概30万年,整个宇宙处于黑暗时代,在那段时期,宇宙中没有恒星,没有星系,整个宇宙被中性氢所充满,在这个黑暗时代末期,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辐射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使得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这段整个宇宙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称为再电离。确定再电离的细致过程及第一代星系是何时形成的,是天体物理前沿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根据这段文字,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紫外光辐射是形成恒星和星系的必要条件
B.宇宙的明亮过程就是再电离过程
C.宇宙的再电离过程发生在黑暗时代之前
D.人们已充分掌握了再电离的细致过程

相似考题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提出的 4~7 题大多数宇宙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宇宙论现被称为宇宙学的标准理论。支持该理论的主要有以下三大观测事实:第一件观测事实是20世纪20年代哈勃关于星系光谱“红移”的重大发现。红移,即星系光谱向长波方向偏移,而且星系离我们愈远则红移值愈大,红移值的大小由哈勃定律描述。怎么会发生这种红移的呢?我们知道,当一列火车迎面开来时,我们听到的汽笛声很高(声波的波长短),但当它离我们远去时,音调就明显降低(声波的波长变长),这叫多普勒效应。光同样有多普勒效应,当一个星系离我们远去时,它的谱线波长的音调会变长,我们就称谱线红移了。第二件观测事实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于1965年发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1964年,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测量某一区域星系发出的射电波强度。出乎意料的是,在7.35厘米波长上他们收到了相当大的且与向无关的微波噪声。在随后一年里,他们发觉这种微波噪声无变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热辐射就是宇宙早期原始火球高温热平衡辐射留下的遗迹。这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最关键的证据。第三件重要观测事实是宇宙物质的化学组成。在地球上元素序号为2的氦元素很少,但在宇宙中,其含量高居第二,仅次于l号元素氢。宇宙中,氢约占3/4,而氦约占1/4,其他所有元素的含量还不到2%。若认为氦是由于宇宙中通过恒星内部核反应产生的(4个氢原子聚变形成1个氦原子),我们可以估计一下银河系自生以来一共产生了多少氦。计算表明,它仅提供了银河系中现有氦的1/10都不到,这说明氦不可能是在一代代恒星生生灭灭的过程中产生的,而只能是宇宙形成时的原始物质组成的。根据大爆炸宇宙理论推算,现今宇宙中,9/10的氦都是在宇宙诞生后最初3分钟内形成的。第4题: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把测量天线对着宇宙的哪一个方向,都会接收到这种辐射微波B.这种辐射微波,波长和强度都是稳定不变的C.这种辐射微波来自于宇宙原始火球,“火球”不灭则此种辐射微波也不会消失D.这种辐射微波发现虽属偶然,却成了“大爆炸”宇宙理论的关键证据

更多“宇宙大爆炸之后大概30万年,整个宇宙处于黑暗时代,在那段时期,宇宙中没有恒星,没有星系,整个宇宙被中性氢所充满,在这个黑暗时代末期,宇宙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它们发出的紫外光辐射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使得整个宇宙开始明亮起来,这段整个宇宙的整体相变过程被称为再电离。确定再电离的细致过程及第一代星系是何时形成的,是天体物理前沿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 ”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宇宙完成大爆炸的那一刻,物质不断向四面八方飞散,这就是宇宙的膨胀,在宇宙膨胀的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密度存在微弱的差异,这使得宇宙中各个部分的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朝着附近物质密度稍高一点的地方集中。引力随着物质的集中而逐渐提高和增大,而引力越大则越会令物质更加集中,这个集中的过程便无法停止。每一处物质集中时的区域范围都非常大,甚至可能超过数十万光年。如此庞大的区域,最终形成的结构就是星系。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星系是如何形成的
    B.宇宙膨胀的物理过程
    C.宇宙为什么会发生大爆炸
    D.物质集中过程中的引力作用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一个主旨概括题,需要对原文的主旨句进行提炼,文章开头提到了宇宙的膨胀,膨胀过程中物质不断的扩散,最后一句“最终”,顺承关联词引出主旨“形成的结构是星系”,话题落脚点是“星系”,选项A主体“星系”因此,选择A。

  • 第2题:

    所谓原初引力波,它和()有关。

    • A、宇宙振荡
    • B、星系演化
    • C、生命体起源
    • D、宇宙大爆炸

    正确答案:D

  • 第3题:

    下列()不是支持宇宙标准模型的依据

    • A、宇宙背景辐射
    • B、星系的红移
    • C、宇宙中氦的丰度
    • D、黑洞的发现E天体年龄的测定

    正确答案:D

  • 第4题:

    大爆炸后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 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天体,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题。下列天体系统中,没有一颗恒星的是()

    • A、银河系
    • B、河外星系
    • C、太阳系
    • D、地月系

    正确答案:D

  • 第6题: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的形态也多种多样。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天体,天体系统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宇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就是太阳系
    • B、宇宙是物质的,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 C、宇宙就是总星系
    • D、宇宙是除物质以外的所有天空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关于宇宙的起源有许多假说,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48年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的()。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宇宙早期是一个()的“宇宙蛋”。宇宙蛋在某种物理条件下,发生迅猛的(),于是便开始()起来,结果物质也随着时空膨胀而()地演化着,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各种()。


    正确答案:大爆炸宇宙学说;超高密、超高温;大爆炸;不断膨胀;从密到稀、从热到冷;恒星体系

  • 第8题:

    学习《宇宙的未来》时,教师使用了下列教学补充材料。大爆炸理论揭示了宇宙演化的壮阔景象。宇宙膨胀大约开始于200亿年前。这个初始时刻及其以前的条件纯属猜测的范畴。早期宇宙非常炽热、非常致密,同时也许还是很不规则的。这种不规则性和各向异性逐渐消失了。在大爆炸后数分钟内出现了一些核反应,宇宙中几乎所有的氦就是在那时合成的。随着膨胀的进行,宇宙逐渐变冷,就像热空气边膨胀边冷却一样。宇宙背景辐射就是这个早期时代的遗迹。人们一直恰当地把它称为原始火球的剩余辐射。根据一种宇宙演化的方案,随着宇宙中物质的冷却,它终将凝聚为原星系。原星系分裂为恒星并聚在一起成为范围广阔的巨大集团。随着头几代恒星的诞生和死亡.逐渐合成了碳、氧、硅、铁这类重元素。当恒星演化为红巨星时,它们便抛出凝结为尘粒的物质。从气体和尘埃云中形成了新一代的恒星。至少在一个这样的星云里,冷的尘埃坍缩成一个环绕恒星的薄盘。尘粒通过合并彼此附着并累积成较大的物体,这些物体在彼此引力的吸引下长大,形成从小行星到大行星的形形色色天体,这些天体就构成了太阳系。(选自《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大爆炸》,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版)对上述资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 A、拓展关于宇宙的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 B、教师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丰富
    • C、引用资料能够引导学生对宇宙的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 D、引用资料的目的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巩固文本所涉及的知识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判断题
    宇宙大爆炸学说中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中心。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的设想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在1932年提出的。到20世纪40年代,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并计算出爆炸之初的温度、温度下降的快慢等,论述了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在诞生之初由于缺少证据并不使人信服,但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特别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于宇宙起源后最初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150亿年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大爆炸的整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突然,这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在四大皆空的"无"中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人们将大爆炸的瞬间定作宇宙年龄"零"时。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迅速膨胀,温度急速下降。宇宙年龄为百分之一秒时,温度降到1000亿摄氏度;宇宙年龄为1秒时,温度继续下降,但仍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在"宇宙汤"中,原先只有中子和质子等基本粒子,在3分钟时中子和质子之比为1:6。随着整个宇宙体系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数量较少。各种轻元素的丰度--即与氢的比例在宇宙各处都是一定的。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摄氏度时,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就结束了。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是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最长,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这一阶段起始于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此时上述各种原子核开始与电子结合为中性原子,这一过程称为复合。由于温度的降低,辐射也逐步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试述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

    正确答案: 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A

    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B

    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C

    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D

    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星系级黑洞是怎样产生的()?
    A

    恒星演化形成

    B

    星系演化形成

    C

    宇宙创生后极早期形成的

    D

    超新星演化形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凝聚物物理研究部威克斯曼博士和该院哈维德·施密斯索尼亚天体物理研究中心洛比教授,在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公布了他们对宇宙伽马射线成因提出的理论模型,以求破解这一困扰至今的天体物理之谜。
    根据这一理论模型,科学家认为,到达地球的大部分伽马射线,实际上是引力引起的巨大冲击波的剩余能量。引力使星系气云自我坍塌,并产生巨大的疏散星团。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电子以每秒l85000英里(1英里=1.6093公里)的速度运行,这些高速运动的电子与被称之为大爆炸“回声”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的低能量光子相碰撞,碰撞使其部分散射出的光子能量增加形成伽马射线。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在宇宙中观察到的伽马射线背景辐射便由此形成。
    以色列科学家提出的这一模型与大爆炸粒子理论相符合,使星系气云中被俘获的气体物质数量逐渐清晰起来,从而也可解开另外一个长期困扰天体物理学家的“物质丢失”之谜。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中与暗物质相对的初始物质的数量远远大于观察到的行星和星系物质总和,大多数初始物质可能被俘获在星系气云之内,观察到的伽马射线可能是这些神秘物质存在的第一个信号。
    科学家近年将利用美国宇宙伽马射线辐射研究卫星的探测结果和地面无线电探测收集到的数据验证这个模型。

    文中画线句“科学家认为……由此形成”实则要强调突出的意思是(  )

    A.宇宙伽马射线背景辐射形成的原因
    B.宇宙伽马射线形成的原因
    C.宇宙伽马射线背景辐射与宇宙伽马射线形成有关
    D.宇宙伽马射线实际上是宇宙中的一种背景辐射

    答案:B
    解析:

  • 第14题:

    天体结构包含下列哪些层级?()

    • A、星系
    • B、星系群或星系团
    • C、超星系团
    • D、整体宇宙

    正确答案:A,B,C,D

  • 第15题:

    宇宙的尺度大得几乎无法让人理解。科学家认为,在可观测宇宙中有大概()个星系,每一个星系都有数以亿计的恒星

    • A、10亿
    • B、100亿
    • C、1000亿
    • D、10000亿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宇宙大爆炸是迄今关于()形成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

    • A、银河系
    • B、河外星系
    • C、太阳系
    • D、宇宙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囊括了整个宇宙
    • B、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 C、包含二级天体系统
    • D、就是我们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的总和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的是()

    • A、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 B、恒星正在不断地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元素
    • C、氢、氦等轻核元素是宇宙中天然元素之母
    • D、宇宙的所有原子中,最多的是氢元素的原子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宇宙大爆炸学说中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中心。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单选题
    星系级巨型黑洞是:()
    A

    恒星死亡后形成

    B

    星系死亡后形成

    C

    宇宙创生后不久形成的

    D

    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学说,它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宇宙起源最科学的一种解释。大爆炸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然后突然发生大爆炸,使物质密度和整体温度发生极大的变化,宇宙从密到稀、从热到冷、不断膨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最初那次无与伦比的爆发就被称为大爆炸,这一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则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大爆炸的设想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在1932年提出的。到20世纪40年代,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并计算出爆炸之初的温度、温度下降的快慢等,论述了演化过程。大爆炸理论在诞生之初由于缺少证据并不使人信服,但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爆炸模型在科学上有强大的说服力,特别是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对于宇宙起源后最初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观点,宇宙150亿年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大爆炸的整个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突然,这个体积无限小的点在四大皆空的"无"中爆炸了,时空从这一刻开始,物质和能量也由此产生,这就是宇宙创生的大爆炸。人们将大爆炸的瞬间定作宇宙年龄"零"时。 第一个阶段是宇宙的极早期。宇宙处在这个阶段的时间特别短,短到以秒来计,称为"太初第一秒"。刚刚诞生的宇宙是极其炽热、致密的,随着宇宙迅速膨胀,温度急速下降。宇宙年龄为百分之一秒时,温度降到1000亿摄氏度;宇宙年龄为1秒时,温度继续下降,但仍高达100亿摄氏度以上,宇宙处于一种极高温、高密的状态,当时除氢核--质子外,没有任何别的化学元素,只有由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基本粒子混合而成,成为热平衡状态下的"宇宙汤"。 第二个阶段是化学元素形成阶段,大约经历了数千年。在"宇宙汤"中,原先只有中子和质子等基本粒子,在3分钟时中子和质子之比为1:6。随着整个宇宙体系不断膨胀,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化学元素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中子和质子开始核聚变过程,所有的中子迅速合成到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的氦核中,余下的质子就成了氢原子核。这一时期还合成了其它轻元素,如氘、氚、锂、铍、硼等,数量较少。各种轻元素的丰度--即与氢的比例在宇宙各处都是一定的。当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摄氏度时,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就结束了。此时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这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和质子、电子、光子等,光辐射很强,但是没有星体存在。 第三个阶段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最长,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这一阶段起始于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此时上述各种原子核开始与电子结合为中性原子,这一过程称为复合。由于温度的降低,辐射也逐步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生命现象出现在宇宙形成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命现象出现在宇宙形成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宇宙形成的主体阶段。这个阶段的时间最长,至今我们仍生活在这一阶段中。这一阶段起始于温度降到几千摄氏度时,此时上述各种原子核开始与电子结合为中性原子,这一过程称为复合。
    由于温度的降低,辐射也逐步减弱,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这些物质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又过了几十亿年,中性原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渐聚集,先后形成了各级天体。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并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缤纷的星空世界。在个别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人类也终于在地球上诞生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星系的哈勃定律能寓意什么?()
    A

    宇宙在膨胀

    B

    宇宙在收缩

    C

    宇宙无限

    D

    宇宙永恒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不是支持宇宙标准模型的依据
    A

    宇宙背景辐射

    B

    星系的红移

    C

    宇宙中氦的丰度

    D

    黑洞的发现E天体年龄的测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