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B.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C.甲侵犯了乙的信用权
D.乙无需承担责任
第2题:
甲银行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中宣传自己的银行卡在功能、服务、信誉等方面比乙银行的银行卡都要好,并指出申办乙银行的信用卡是不明智的选择。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甲银行宣传自己的卡的宣传方式是合法的营销方式
B.甲银行贬低了乙银行卡的信誉
C.乙银行可向法院起诉,要求甲银行消除影响,赔偿损失
D.甲银行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3题:
第4题:
甲乙银行对信用卡未偿透支余额的利息条款规定如下:甲银行年利率为l5%,按月计息;乙银行年利率为14.8%,按日计息。下列关于甲、乙银行利息和利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5题:
甲盗窃了乙的借记卡和身份证,记下了借记卡的卡号后将借记卡偷偷放回原处。甲随后持乙的身份证冒充乙向银行挂失,由于甲能提供乙的借记卡的卡号和姓名与密码,银行工作人员信以为真,但甲没有让银行工作人员补办借记卡而是将卡中的现金5万元转入自己的卡中,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第6题:
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1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到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间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第7题:
乙(16周岁)进城打工,用人单位要求乙提供银行卡号以便发放工资。乙忘记携带身份证,便借用老乡甲的身份证以甲的名义办理了银行卡。乙将银行卡号提供给用人单位后,请甲保管银行卡。数月后,甲持该卡到银行柜台办理密码挂失,取出1万余元现金,拒不退还。甲的行为构成()。
第8题:
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将尸体运到X地掩埋。10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地转移到Y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间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第9题:
甲向银行申办了一张信用卡并借给同事乙使用,而同事乙又将其给了朋友丙使用,丙在透支后到期并未还款。那么银行应向谁要求还款?()
第10题:
甲
乙
丙
甲和丙
第11题:
甲(3岁)之父母未经甲同意到派出所将甲的姓名进行变更
乙之父母为乙起的姓名与邻村甲的姓名相同
甲报社报道某国际会议时未经乙同意披露与会者乙的姓名
未达婚龄的甲借用已达婚龄的乙的身份证和户口簿,以乙的名义与丙登记结婚
第12题:
甲侵犯了乙的姓名权
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甲侵犯了乙的信用权
丙银行不应承担责任
第13题:
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厅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第14题:
下列行为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是
A.甲使用已经作废的信用卡购物
B.甲在使用信用卡时大肆恶意透支使用
C.甲使用假身份证骗领大量信用卡
D.甲拾得乙的信用卡并以乙的名义使用
第15题:
第16题:
外语教师甲将作家乙的小说《春天的故事》译成英文短剧,但未经乙同意。该剧本出版后被乙发现。甲的行为()
第17题:
甲谎称为乙办理了信用卡而将伪造的信用卡交给不知情的乙,乙持卡消费2万元,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第18题:
甲拾到一个钱包,钱包内有信用卡一张和乙的身份证,甲使用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取走现金10万元,对于甲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第19题:
甲拦路抢劫,抢得手机一部并致使被害人乙受伤,甲的行为既侵犯了乙的财产权,又侵犯了乙的人身权
第20题:
甲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银行离职员工乙主动接待,甲声称只办理存折不要信用卡,乙独自到银行办理开户手续,告诉柜台服务员既要存折又要信用卡,办好存折和信用卡后乙将存折交给甲,甲往存折里存了5万元钱,乙从自动取款机上取走了这5万元钱,对于乙的行为定性错误的是()。
第21题:
甲和乙同为某大学在校学生,甲至该市某银行申领信用卡,被要求需提供保证人。甲找到了乙,乙非常爽快地在保证人栏签上名。后大学毕业,有一日银行突然找到乙,告知甲持卡在毕业前恶意透支3000元后离开该市,现根本联系不上。所以银行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但是乙认为自己在签名担任保证人时并不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银行没有严格审查保证人资格,保证行为无效,自己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根据以上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本案中,乙是否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第22题:
交通肇事罪
侵占罪
信用卡诈骗罪
诈骗罪
第23题:
信用卡诈骗罪
诈骗罪
盗窃罪(间接正犯)
侵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