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第2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体现了朴素的量变质变观点。下列包含同样哲学道理的成语是()
第3题: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属于()的观点。
第4题:
与“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包含的哲理意思相近的()
第5题: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道:“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第6题:
翻译: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倘现(偶然出现),是无世而不尝有之。
第7题:
《灵枢·百病始生》指出:百病皆生于()
第8题: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第9题:
第10题:
寒暑
阴阳
喜怒
清湿
风雨
第11题:
湿邪
风湿
痰湿
寒湿
湿热
第12题:
集腋成裘
风起云涌
千虑一失
第13题: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第14题:
下列害虫中以幼虫钻蛀为害的是()。
第15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看问题办事情必须()
第16题: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第17题: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中的“疾” 的意义是()。
第18题: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之“清湿”是指()
第19题:
徐光启在谈及治蝗之策时,曾说:“陆田命县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则地利可尽也,且虫灾之害又少于陆,水田既然,其利兼倍,与陆田不侔(等、齐)也。”这体现出其“治蝗之策”是()
第20题: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第21题:
事物是运动的
事物是变法发展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第22题:
粘虫
稻螟蛉
二化螟
稻蝗
白背飞虱
第23题:
中华稻蝗
二化螟
水稻潜叶蝇
三化螟
稻螟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