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正确。先内容,后形式。就是先检阅、修改内容方面的问题,而后再检阅、修改形式方面的问题。内容问题,主要是指公文初稿所确立的主旨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令及有关规定,所摄入的材料是否失实等;形式问题,主要是指体式是否符合规范,结构是否得当,详略是否合理等。
更多“:公文修改的原则是先内容,后形式。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关于公文的说法错误的有()。

    A.公文应当经上级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
    B.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
    C.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机关负责人修改后重新报送
    D.签发人签发公文,不用签署姓名

    答案:A,C,D
    解析: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21条规定:“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故B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该条例第22条规定:“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签发人签发公文,应当签署意见、姓名和完整日期;圈阅或者签名的,视为同意。联合发文由所有联署机关的负责人会签。”故A、D项说法错误。

  • 第2题:

    在公文拟稿中,如要引用某份公文应当(  )。

    A.引用公文标题
    B.引用发文字号
    C.先引发文字号,后引标题
    D.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对公文的( )、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做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

    A.签发人

    B.经办人

    C.审批手续

    D.标题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发文办理中的复核。已经发文机关负责人签批的公文,印发前应当对公文的审批手续、内容、文种、格式等进行复核;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应当报原签批人复审。因此,本题选择C项。

  • 第4题:

    下列有关批复和批示的区别,正确的有()。

    A.批复是一种专用性很强的下行公文,而批示则是在处理公文或其他公务中的一个程序形式
    B.批复是主动制发的,而批示则是被动制发的
    C.批复的内容对受文者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而批示的内容对受文者往往只有一种知照或参考的作用
    D.批复是一种公文,而批示则是一种文字材料

    答案:A,C,D
    解析:
    批复是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被动行文,下级有请示,上级才会有批复;批复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强制性。批示并非法定公文,具有知照或参考的作用,而且是在公文处理或其他公务中的一个程序。因此,本题选ACD。

  • 第5题:

    下列对公文审核结果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
    B.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直接销毁并说明理由
    C.经审核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
    D.经审核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审核单位修改后直接签发

    答案:A,C
    解析: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21条规定,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