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时节,人们祭拜先祖先烈,祭拜逝去的亲人朋友,表达自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是悲伤的,也总是让人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凄凉;除去祭拜,大家还会相邀远足踏青、亲近自然,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春天的期盼,对未来的畅想,这种情感又是快乐的,有的只是“风和日丽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般的轻松和愉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好心情在于自己的选择
B.清明节是一个充满复杂情感因素的节日
C.现代清明节活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D.远足踏青是人们过清明节的新方式
第1题:
以下内容,哪项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第2题:
清明节是扫墓祭拜先人的日子,广州人称扫墓为()或()。
第3题:
人们可以借助祖先祭拜把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组织起来
第4题:
借助祖先祭拜,人们可以把有血缘关系的许多家庭组织起来。
第5题: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第6题:
2014年4月5日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祭祀活动,缅怀先烈。普通人家还都以传统烧香、烧纸等形式祭拜自己先辈。中央电视台在几大城市设的“说吧亭”吸引了广大民众,人们纷纷在亭里一诉对已逝亲人的思念,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现象说明()
第7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墓园”。在清明节,通过网上祭拜,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让清明扫墓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这种新生的祭奠方式方兴未艾,正在极大的想象空间中发展着清明文化的表达方式。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你是怎样看待清明节及其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第8题:
诗歌《春天,遂想起》抒发的主要情感是()。
第9题:
清明节放纸鸢的习俗,最初的意义是()
第10题:
古代人们在()有禁火寒食、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的习俗。
第11题:
乞巧、祭拜钟馗、登高、赏月。
乞巧、祭拜魁星、晒衣、晒书。
乞巧,祭拜钟馗,晒衣、晒书。
乞巧、团圆、祭拜魁星、饮菊花酒。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表达的是对什么的怀念之情?
第14题:
现在很多地方的关帝庙祭拜的是关羽。
第15题:
祭拜七星娘娘
第16题:
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描写的是什么情感?()
第17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诗句,既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又吟咏了在万物蓬勃生长之时人们对亲人绻绻的思念之情。这体现了() 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意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 ③客观与主观相符合的过程 ④意识是反映现实与再创造的统一
第18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墓园”。在清明节,通过网上祭拜,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让清明扫墓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这种新生的祭奠方式方兴未艾,正在极大的想象空间中发展着清明文化的表达方式。试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回答: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哪些特点?
第19题:
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记载,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为广大中国人民所重视。下列节气或节日主要祭拜祖先或祭拜逝去的亲人的是()
第20题:
以下内容中,哪项均属于七夕节的风俗()
第21题:
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的癸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第22题:
对“表妹”们的思念之情
对江南美景的思念之情
对逝去的母情的怀念之情
以古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文化乡愁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