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防眩设施的高度,一般为 1.2m,板与板之间的间距为 50cm
B、在两段防眩设施之间,可以留有短距离间隙
C、在凸形竖曲线上设置防眩设施时,应避免防眩设施的下缘漏光
D、在凹形竖曲线上设置防眩设施时,应适当增加防眩设施的高度
E、当中央分隔带较宽时,可采用植物进行防眩
第2题:
关于眩晕病理,《丹溪心法》提出
A.无火不作眩
B.无虚不作眩
C.无痰不作眩
D.无风不作眩
E.无瘀不作眩
第3题:
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5.B [解析]人从亮处进到暗处,起初看不清物体,经过一段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提高,恢复了暗处的视力,称为暗适应。反之,从暗处进到强光下,起初感到耀眼光亮,不能视物,须待片刻,才能恢复视觉,称为明适应
第4题:
第5题:
车灯玻璃设计有网格是为了()
第6题:
散射光是光源照射方向不明显的光。
第7题:
下列不是防止和控制光的措施的是()
第8题:
对防眩设施的构造要求有()。
第9题:
通视性
防眩高度
防眩板宽度
几何形状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通视性
防眩高度
防眩板宽度
几何形状
第12题:
无火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无痰不作眩
无风不作眩
无瘀不作眩
第13题:
软光源也称为集中照射光,是一种点状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在被照物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其代表光源主要为太阳光和带聚光功能的照明灯具。()
第14题:
防眩设施主要分为( )。
A.人造防眩设施
B.绿化防眩设施
C.自然防眩设施
D.机械防眩设施
E.防撞筒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目前在公路上广泛使用的防眩设施结构形式主要为()。
第18题:
()的光线经散光的透明材料使光线转为漫射,以减轻阴影和眩光,使照度分布均匀。
第19题:
对防眩设施的构造有哪些要求()。
第20题:
植物
防眩板
防眩网
防眩栅
第21题:
转移光源
限制光源亮度
合理分配光源
光线转为散射
第22题:
无痰不作眩
无风不作眩
无虚不作眩
无火不作眩
无瘀不作眩
第23题:
人造防眩设施
绿化防眩设施
自然防眩设施
机械防眩设施
防撞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