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基坑工程是指在基坑开挖时,为了保证坑壁不致坍塌以及使周围不受损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开挖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土的湿度影响坑壁稳定性时应采用该湿度下土的天然坡度
    B、密实土质基坑深度不超过2.0m时,可采用垂直坑壁基坑
    C、在地下水位低于基底或渗透量少,不影响坑壁稳定的场所,可选用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
    D、在干涸河滩、河沟中,或经改河或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中不应采用此种支护形式
    E、基坑深度在5m以内,土的湿度正常时,可采用斜坡坑壁开挖


    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挖扩大基础施工。选项D:对于在干涸河滩、河沟中,或经改河或筑堤能排除地表水的河沟中,在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或渗透量小,不影响坑壁稳定以及基础埋置不深,施工期较短,挖基坑时,不影响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场所,可选用坑壁不加支撑的基坑。参见教材P92。

  • 第2题: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米或开挖深度小于()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检测。

    • A、7,7
    • B、5,7
    • C、7,7
    • D、5,5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某桥梁工程在施工前,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在基坑开挖时采取了防坍塌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确定围护方法根据土质和深度来确定。 (2)机械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5m。 (3)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0.5m。 (4)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在施工过程中,因一场大雨使开挖的基坑坍塌,幸好无人员伤亡。 简述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


    正确答案:程序为:报告事故-事故处理-事故调查-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 第5题:

    基坑工程是指在基坑开挖时,为了保证坑壁不致坍塌以及使周围不受损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单选题
    关于基坑开挖时排水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

    基坑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

    B

    基坑内也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C

    放坡开挖时,坡面不需要采取降排水措施

    D

    当采取基坑内、外降水措施时,应按要求降水后方可开挖土方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某桥梁工程在施工前,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在基坑开挖时采取了防坍塌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确定围护方法根据土质和深度来确定。 (2)机械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5m。 (3)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0.5m。 (4)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在施工过程中,因一场大雨使开挖的基坑坍塌,幸好无人员伤亡。 简述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

    正确答案: 程序为:报告事故-事故处理-事故调查-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多选题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取坑外管井井点降水措施可以产生()的效果。
    A

    增加坑壁稳定性

    B

    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总压力

    C

    改善基坑周边降水范围内土体的力学特性

    D

    减少基坑工程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某桥梁工程在施工前,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在基坑开挖时采取了防坍塌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确定围护方法根据土质和深度来确定。 (2)机械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5m。 (3)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0.5m。 (4)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在施工过程中,因一场大雨使开挖的基坑坍塌,幸好无人员伤亡。 逐条判断具体的防坍塌措施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正确答案: (1)妥当
    (2)(3)不妥,两者挖方修坡深度均不超过1m。
    (4)不妥,弃土堆坡脚至坑边距离不得小于1.2m。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坑底黏土下存在承压水层。坑壁采用网喷混凝土加固。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某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3.0m,以加快基坑挖土加固施工的进度。 在开挖第二层土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当基坑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项目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抢救人员和财产,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处理。 问题 1本工程基坑应重点监测哪些内容?当出现本工程发生的现象时;监测工作应做哪些调整? 2、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哪些重大工程隐患? 3、项目经理在本工程施工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4、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报告哪些部门?

    正确答案: 1、侧壁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地下水位都是监测的重点。如果坑底存在承压水层时,坑底隆起也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内容。
    本工程应加密观测次数,如果变形发展较快应连续监测。
    2、本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有:
    1)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将每层开挖深度由1.5m增大到3m。
    2)在基坑顶大量堆荷,把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
    3、1)本工程在基坑出现坍塌预兆后没有引起注意是施工单位的一大失误。
    2)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本工程已经出现坍塌凶兆时,项目经理还组织人进入基坑抢险,造成人员伤亡是一个重大错误。
    4、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基坑工程是指在基坑开挖时,为了保证坑壁不致坍塌以及使周围不受损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基坑工程中,为防止载重车辆频繁通过的地段沉陷、变形坍塌,一般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安全?


    正确答案: 1.铺设走道板;
    2.进行地基加固;
    3.派专人守护,进行隔离,并设置警示标志。

  • 第14题:

    下列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有()。

    • A、开挖深度4m的基坑工程
    • B、开挖深度5m的基坑工程
    • C、开挖深度6m的基坑工程
    • D、现场地质情况复杂的基坑工程
    • E、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

    正确答案:B,C,D,E

  • 第15题:

    某桥梁工程在施工前,项目经理部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在基坑开挖时采取了防坍塌措施,具体的措施如下。 (1)确定围护方法根据土质和深度来确定。 (2)机械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5m。 (3)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0.5m。 (4)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在施工过程中,因一场大雨使开挖的基坑坍塌,幸好无人员伤亡。 针对基坑开挖时的坍塌事故应提出怎样的应急措施?


    正确答案: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准备人员与物资、进行应急演练;及早发现及早撤离人员;熟悉支护与堵漏的方法与设备及时抢险。

  • 第16题:

    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坑底黏土下存在承压水层。坑壁采用网喷混凝土加固。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3.0m,以加快基坑挖土及加固施工的进度。在开挖第二层土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当基坑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项目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的重大工程隐患包括()等。

    • A、不及时开挖
    • B、不按设计要求施工
    • C、挖土太慢
    • D、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
    • E、机械不满足要求

    正确答案:B,D

  • 第17题: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取坑外管井井点降水措施可以产生()的效果。

    • A、增加坑壁稳定性
    • B、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总压力
    • C、改善基坑周边降水范围内土体的力学特性
    • D、减少基坑工程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

  • 第18题:

    问答题
    基槽土方开挖及护坡技术之案例分析 1.背景 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坑壁采用网喷混凝土加固。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某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负责人(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夜间装入自卸汽车运出。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2.Om,以加快基坑挖土加固施工的进度。 在开挖第二层土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面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当基坑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项目负责人(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问题 (1)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本基坑工程侧壁安全等级应属于哪一级? (2)本工程基坑应重点监测哪些内容?当出现本工程发生的现象时,监测工作应做哪些调整? (3)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哪些重大工程事故隐患? (4)项目负责人(经理)在本工程施工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正确答案: (1)问题1
    基坑工程具有地域性,许多地区对基坑的分类做了规定。《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第3。1。3条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做了如表1K413022所示规定:
    本工程基坑周围有高层建筑和大量地下管线,如果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周边环境影响很严重,因此,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2)问题2
    基坑开挖卸裁必然引起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基坑侧壁水平位移越大,坑后土体变形越大。过大的侧壁水平位移必然会造成建筑物沉降及管线变形。因此,任何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基坑,侧壁水平位移都是监测的重点。
    本工程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是基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其变形也应该是基坑监测的重点。
    本工程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必须采取降水措施。施工时需要监测地下水位,因此,地下水位也应该是监测的重点。
    另外,地下水中的承压水对基坑的危害很大,尤其要注意接近坑底的浅层承压水对基坑的影响。如果承压水上面有不透水层,随着基坑开挖,当承压水层上部土重不能抵抗承压水水头压力时,基坑坑底会出现突然的隆起,极容易引起基坑事故。如果坑底存在承压水层时,坑底隆起也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内容。但由于基坑开挖施工,直接监测坑底隆起并不容易,可以通过监测埋设在坑底的立柱的上浮来间接监测坑底隆起。
    当基坑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本工程应加密观测次数,如果变形发展较快应连续监测。
    (3)问题3
    本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不按设计要求加大每层开挖深度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基坑设计单位都应该根据其设计时的工况对施工单位的基坑开挖提出要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在施工时超挖极容易引起基坑事故。在基坑顶大量堆荷是引发基坑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背景介绍未提及考虑这些荷载的安全性设计验算,因此本工程把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也是重大事故隐患。
    (4)问题4
    对于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现象,施工单位应该对基坑进行抢险,对基坑做必要的加固和卸载;并且应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基坑危险征兆没有引起注意,仍按原方案施工是施工项目负责人(经理)一大失误。
    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基坑已经接近失稳的极限状态,种种迹象表明基坑即将坍塌时,项目负责人(经理)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人员要及早撤离现场。组织人进入基坑内抢险,造成人员伤亡是项目负责人(经理)指挥的一个重大错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取坑外管井井点降水措施时,不能产生下列哪个选项的效果?()
    A

    增加抗壁稳定性

    B

    减小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总压力

    C

    改善基坑周边降水范围内土体的力学特性

    D

    减少基坑工程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多选题
    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基坑时,采取坑外管井井点降水措施可以产生(  )的效果。[2007年真题]
    A

    增加坑壁稳定性

    B

    减少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总压力

    C

    改善基坑周边降水范围内土体的力学特性

    D

    减少基坑工程对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根据《基坑工程手册》(第二版)第812页规定,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的内部或其周围埋设深于坑底标高的井点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所有井点或管井进行集中抽水(或每个井管单独抽水),达到降低地下水位的目的。降排水的主要作用包括:①防止基坑底面与坡面渗水,保证基坑干燥,便于施工;②增加边坡和基坑的稳定性,防止边坡或基坑的土层颗粒流失,防止流沙产生;③减少被开挖土体的含水量,便于机械挖土、土方外运、坑内施工作业;④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与基坑稳定性;⑤减少承压水头对基坑底板的顶托力,防止坑底突涌。
    此外,降水一般会引起土体有效应力增加,进而导致周边建筑物下沉。

  • 第21题:

    问答题
    某市政工程基础采用明挖基坑施工,基坑挖深为5.5m,地下水在地面以下1.5m,坑底黏土下存在承压水层。坑壁采用网喷混凝土加固。基坑附近有高层建筑物及大量地下管线。设计要求每层开挖1.5m,即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某公司承包了该工程,由于在市区,现场场地狭小,项目经理决定把钢材堆放在基坑坑顶附近;为便于出土,把开挖的弃土先堆放在基坑北侧坑顶,然后再装入自卸汽车运出。由于工期紧张,施工单位把每层开挖深度增大为3.0m,以加快基坑挖土加固施工的进度。 在开挖第二层土时,基坑变形量显著增大,变形发展速率越来越快。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顶地表出现许多平行基坑裂缝。但施工单位对此没有在意,继续按原方案开挖。当基坑施工至5m深时,基坑出现了明显的坍塌征兆。项目经理决定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组织人员在坑内抢险,但已经为时过晚,基坑坍塌造成了多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抢救人员和财产,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处理。 问题 1本工程基坑应重点监测哪些内容?当出现本工程发生的现象时;监测工作应做哪些调整? 2、本工程基坑施工时存在哪些重大工程隐患? 3、项目经理在本工程施工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4、安全事故发生时应报告哪些部门? 5、安全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指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1、侧壁水平位移、基坑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地下水位都是监测的重点。如果坑底存在承压水层时,坑底隆起也是基坑监测的重点内容。
    本工程应加密观测次数,如果变形发展较快应连续监测。
    2、本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有:
    1)不按设计要求施工,将每层开挖深度由1.5m增大到3m。
    2)在基坑顶大量堆荷,把大量钢材及弃土堆集于坑顶。
    3、1)本工程在基坑出现坍塌预兆后没有引起注意是施工单位的一大失误。
    2)当基坑变形急剧增加,应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本工程已经出现坍塌凶兆时,项目经理还组织人进入基坑抢险,造成人员伤亡是一个重大错误。
    4、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5、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度防范措施不放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开挖深度小于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加泥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某桥梁工程在施工前,项目经理为了保证安全,防止安全隐患的产生,在基坑开挖时采取了防止坍塌的措施,具体的措施有: (1)围护方法根据土质和深度来确定。 (2)机械开挖不支持基坑时,每次挖方深度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5m. (3)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深度修坡深度不得超过0.5m. (4)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大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问题: 1、逐条判断具体的防坍塌措施是否妥当,如不妥请改正。 2、处理安全隐患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简述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 4、针对基坑开挖时的坍塌事故应提出怎样的应急措施?

    正确答案: 1.妥当与否的判断:
    (1)妥当
    (2)不妥
    正确做法:机械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m。
    (3)不妥
    正确做法:人工开挖不支撑基坑时,每次挖方修坡深度不得超过1m。
    (4)不妥
    正确做法:任何情况下,在基坑顶边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0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
    2.处理安全隐患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项目部应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安全设施过程和行为进行控制确保:不合格设施不使用,不合格过程不通过,不安全行为不放过。
    3.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1)安全事故报告:安全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用最快的传递手段,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情况,上报至企业安全主管部门。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视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按规定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2)事故处理:抢救伤员,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做好标识,保护好现场。
    (3)事故调查:项目经理应指定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人员,会同企业工会代表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
    (4)调查报告:调查组应把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性质、损失、责任、处理意见、纠正和预防措施撰写成调查报告,并经调查组全体人员签字确认后报企业安全主管部门。
    4.针对基坑开挖时的坍塌事故提出的应急措施:
    (1)及早发现坍塌和掩埋事故的预兆,及时抢险,避免事故的发生。
    (2)及早发现坍塌和掩埋事故的凶兆,以人身安全为第一要务,及早撤离现场。
    (3)要熟悉各种抢险支护和抢险堵漏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有()。
    A

    开挖深度4m的基坑工程

    B

    开挖深度5m的基坑工程

    C

    开挖深度6m的基坑工程

    D

    现场地质情况复杂的基坑工程

    E

    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


    正确答案: D,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