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技术商品具有哪些特点?技术市场具有哪些特点?
第1题:
请教如何认识文化市场?其特点有哪些?
(2)传承性。廉政文化浓缩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清正廉洁的思想精髓,体现了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3)群众性。它需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以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活动形式,来满足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精神需求。
(4)广泛性。它是面向全党全社会的,覆盖面广、教育面大,影响深远。
(5)实践性。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需要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6)实效性。它通过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感染力,陶冶人们的精神和灵魂,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第2题:
请教劳动力市场具有哪些特点?
1.基本背景:(1)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突出;(2)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3)就业的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十分艰巨;(4)劳动者素质有所改善,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
2.基本矛盾: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的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3.农民工“短缺”:民工短缺在局部地区客观存在,普通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女工相对短缺,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缺工尤为严重。其中各自缺乏吸引力和劳动条件差是普通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
4.技术工人“短缺”:(1)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是技术工人短缺的主要原因;(2)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是用、不培养的直发则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
5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严重
人才市场,又称劳动力市场、劳动市场、劳工市场、职业市场、就业市场、求职市场、招聘市场、人力市场等,是指劳工供求的市场。
中国人才发展呈现的特点 “人才队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人才的素质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仍呈东强西弱态势,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正处于历史性转折过程中,这是现在我国内地人才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李建钟介绍。
报告表明,目前,我国人才产业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人才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的产业布局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专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就业人员的学历状况急需改善。从三个产业的产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是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50%、21%、29%,而中专技术人才的比例分别是5%、18%、77%,大专以上的学历人才比例分别是1.2%、15.2%和83.6%,差异太大。这就意味着第三产业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时,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不相适应。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也带来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状况的根本性变化。其突出表现是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10949万人,到2001年,仅为740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以来减少了130万,下降4%;党政人才减少59万,下降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212.3万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与此同时,1994年-2003年,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别增长了29倍和3.4倍;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提高了23%和11%,报告预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将会成为我国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
这主要表现在:一、不同所有制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目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二、产业和行业分布需要调整。例如第三产业内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金融管理、房地产、商贸餐饮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人才比例偏低,这些都需要补充和加强。三、学科或专业分布机构不合理。教育、卫生、经济、会计等类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仅占总数的18%。在从事研究与发展(R&D)的专业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类专业人才短缺。
第3题:
第4题:
技术具有哪些优越性和特点?
第5题:
什么是国际技术市场?它有哪些特点?
第6题:
技术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它具有自己的经营方式和流通过程。( )
第7题:
技术贸易区别于商品贸易的特点有哪些?
第8题:
生物脱硫技术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第9题:
大宗商品应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硬件技术市场
软件技术市场
专利技术市场
科技服务市场
第13题:
请教按经济市场划分服务市场具有哪些类型?其特点有哪些额?
信用关系有哪些职能?发展过程如何?
(1)信用关系的职能
信用关系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信用的调剂职能
信用最根本的职能就是调剂,是一种以借贷形式出现的调剂。信用关系的存在,解决了不同货币所有者之间货币余缺的矛盾,克服了货币收入(循环)在社会中不同类型货币收支单位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平衡。
②信用的创造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信用还发挥着提供和创造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我们现在所有的货币,包括纸币和银行的活期存款,都是由各种类型债务所组成,它们也都以某种方式取得了在支付中被普通接受的身份。例如,我们的纸币,可以看成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债务证据,银行的活期存款是专业银行的短期债务。
③信用的克服货币收入时间上不均衡的职能
在任何一个时期,不同单位的货币收支并不可能都完全相等。不同货币收支类型按其收入与支出的使用状况可以划分为三类:A.收入>支出型,称为结余型;B.收入支出型,称为负债型;c.收入=支出型,无债务型。我国传统习惯把收入使用限制在A、c型之中,但从商品经济的角度看,负债型并不像我们想像得那么可怕。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在使用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时,其最大的目标是达到最大的满足。不同的家庭为不同的所有者,只能通过信用方式将A型的货币“余”,调剂给B型的“缺”,才能使各自的消费得到满足,那么,为什么有的家庭现时有很大的需要,而未来需要少呢?比如,新建立的家庭需要购置生活、享受的用品,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很难一下筹集,而有的家庭现时没有这些需要,但在未来由于子女的长大而会产生这样的需要。信用的出现,可以使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相交换,使得大家感到境况更好些,提高了整体的满足程度。这实质上是每个家庭按时间的先后安排他们的消费问题,信用的出现克服了货币收入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性。
(2)信用关系的产生发展
从出现货币经营开始,人类社会的信用关系就出现了。而信用关系在其自身发展中一直遵循两条轨迹:一条是正常的信用轨迹;另一条是高利贷活动。
区分正常的信用关系和高利贷活动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马克思在对高利贷作定性分析时,曾提出两个标准亦即高利贷活动的两个特征:—是高利贷借用货币资金总是要投向非生产领域;二是高利贷者在贷出货币资金时提出的资本增殖要求往往违反社会平均利润分配规律。在马克思所处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定性分析无疑是十分正常的。但是,从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实际来说,目前有许多情况都需要重新进行研究,不论现代的信用关系已发展到何等发达程度,不论目前的金融服务在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里有多么周到,高利贷活动却总是禁而不绝的。而且,即使正常的信用活动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高利贷者的放款也进入了生产、流通等各种经济活动之中。因此,以货币资金的投向作为划分高利贷活动与正常信用活动的标准已很难自圆其说了。看来,高利贷和正常信用关系的划分标准只能是利息率的高低,至于以多高的利率作为划分标准,在实际经济分析中也很难统一界定,似乎只能由经济学家们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来下定义。
从实物借贷到货币借贷,从简单的货币借贷活动到现代信用关系,这是历史向我们展示的信用发展过程。而从古至今始终存在的高利贷活动,应当说也是一种信用关系,只不过从其存在方式和经济后果等方面具有扭曲的特性而已。
服务市场又称劳务市场,它既包括满足生活服务需要的市场,也包括满足生产服务需要的市场。它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产品,虽然这种产品即服务与实物产品在很多营销原理方面是相同的,但是服务产品有它的特殊性。这种完全无形或基本无形的产品可直接从服务的提供者转换给服务的购买者,它不需要被运输或贮藏,因此具有极大的消失性。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14题:
消费者市场购买行为的市场特点有哪些?
第15题:
按技术商品的性质和具体形态的不同,技术市场可分为三类市场,不包括()。
第16题:
商品运输工具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第17题:
无形资产作为无形的商品具有哪些特点?
第18题:
技术改造具有哪些特点?
第19题:
军事高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第20题:
()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
第21题:
服务市场
商品市场
技术市场
金融市场
第22题: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