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谈判者的需求状况是决定其谈判行为的首要因素。
B.应该从交易型谈判方式逐渐转入关系型谈判方式。
C.谈判者在确定谈判策略时,应注意开发对方的高等级需求
D.商务谈判者本身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在谈判过程中应着力满足商务谈判者的多方面需求
第2题:
A. 单边谈判
B. 多方谈判
C. 双方谈判
D. 三方谈判
第3题:
第4题:
受其他人委托以代理人身份参与的谈判叫()
第5题:
()也称为让步型谈判,即谈判者准备随时做出让步达成协议,追求双方满意的结果。
第6题:
在谈判中,一般不被使用的谈判桌是()
第7题:
谈判中,一般不使用谈判桌的谈判是()
第8题:
在商务谈判中有权参加谈判并承担后果的自然人属于()。
第9题:
谈判主体只涉及我方和对方,不涉及第三方,也没有第三方参与谈判
谈判主体涉及第三方或者更多的组织或者个人
就一个简单的项目进行的谈判
以某种经济目的为谈判内容的谈判
第10题:
谈判双方的接触方式
谈判的性质
谈判方所采取的态度
谈判参与人
第11题:
参与谈判的当事人
进入谈判活动领域的议题
谈判中占优势的一方
谈判领导者
第12题:
价格型谈判
软型谈判
价值型谈判
硬型谈判
第13题:
存在着有限目的的一方与有着无限目的的对方之间的任何谈判中,带有有限目的的一方都必定要输。其原因是,谈判一方目的的大小决定了该方带到谈判中的能量与坚持程度。下面哪项是上文暗含的假设?( )
A.谈判双方进行谈判的强度影响谈判的结果
B.谈判总是使目的大小不同的双方互相竞争
C.谈判的双方通常不知各自目标的大小,直到谈判的结果出现
D.有着非常高的目标的谈判者必须非常坚持以避免失败
A [解析]题干中根据“目的大小决定谈判强度”得出“有着无限目的的一方必定会赢”的结论。这其中必然隐含的条件是:谈判的强度决定谈判获胜的可能性。A项是这一条件的同义替换,因此是题干所依据的假设。B、C是无关选项,D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题干论述中并没有具体说明谈判目的或谈判强度与获胜的可能性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的关系,而且D项所述过于具体,不是题干所依据的假设。本题答案为A。
第14题:
在商务谈判中有权参加谈判并承担后果的自然人属于()
A 谈判客主体
B 谈判的主体
C 谈判的目标
D 行为主体
第15题:
第16题:
在谈判双方有着不同意见时,有多种由第三方参与谈判的方式可供采用。如果确定的目标是达成协议,则必须选定一个有权做出决定的谈判人加入。可选为这一目标最佳第三方参与谈判人应是:()
第17题:
双边谈判是指()。
第18题:
某国税局拟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一批固定资产,正确的做法是()。
第19题:
把谈判分为直接谈判和间接谈判所依据的是()
第20题:
成功的谈判者认为,整合谈判是最佳选择,分配谈判最好少用,整合谈判的优势在于()
第21题:
股东
仲裁人和顾问
仲裁人
总经理
第22题:
小组谈判
一对一谈判
代理人谈判
第三方谈判
第23题:
谈判双方矛盾又存在共同利益并存,双方之间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利益需求
谈判是一种利益调整的互动过程。在谈判出现分歧意见时,通常都是双方各自做些让步,以目前损失的较少利益来换取谈判成功后更大的利益收获
如果谈判中双方的信息极端不对等,则所谓的谈判就只能变成单方面决定
劳资双方实力的相对均衡,是劳资谈判得以进行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