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下列关于内部控制测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5题:
内部审计人员应在()的基础上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第6题:
内部控制测试后,对于列入审计重点的项目,审计人员一般采用的实质性审查方法是()。
第7题:
制度基础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基础上,如果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较差,或者不能有效执行,审计人员就应扩大审计范围和抽样数量,直至采用()
第8题:
监盘是内部控制测试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内部控制测试以评价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内部控制测试在审计实施阶段进行
内部控制测试在实质性审查之后进行
任何审计项目都要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第9题: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内部控制测试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估计水平直接相关
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第10题: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十分健全有效时,内部控制测评可以代替实质性审查
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后审计人员应根据结果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再评价
内部控制再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以及合理性进行评价、
内部控制测试的范围与审计人员初步评价控制风险的评估水平直接相关
审计人员如果决定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可直接转入实质性审查阶段
第11题:
统计抽样
经验估计
详细审计
小规模样本审查
第12题:
制度基础审计
账目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抽样审计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第16题:
实质性审查时对于审计的重点项目和非重点项目是如何区别对待的?
第17题: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对审计的影响是()。
第18题:
测试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审计必经程序,未经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不得进行实质性审查。
第19题:
账目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
制度基础审计
抽样审计
第20题:
统计抽样
经验估计
详细审计
小规模样本审查
第21题:
出具有关内部控制的审计意见
确定审计组人员的构成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风险水平
确定实质性审查的性质、范围、重点和方法
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第22题:
审计不能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控制风险可能为零
审计必须实施或多或少的内部控制测试
审计必须实施或多或少的实质性审查
第23题:
符合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
详细审计
抽样审计
第24题:
实施实质性测试
检查内控制度
评估审计风险
实施符合性测试